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81089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峡谷狩猎场 建 设 项 目建议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建设项目建议书长白经济开发区郑学亮2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 是打造民族文化体育品牌,扩展长白县旅游内涵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风景名胜,或对偏远地区作猎奇式的寻幽探秘,以往浅层次的旅游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的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亟待更加深入地对旅游文化进行开发以适应这种需要。民族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以充实丰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内涵,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更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已迫在眉睫。而兴建十六

2、道沟大峡谷狩猎场项目正是很好地把握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创新,是对长白县旅游内涵的扩展。1.1.2. 是对长白县市旅游产业的重要补充 长白县目前虽然有灵光塔、长白山天池、望天鹅风景区等自然、文化旅游景点,但和历史悠久的长白县民族文化内涵和博采流长的朝鲜族民族文化底蕴相比,还远远不够。长白县的朝鲜族风情在长白县乃至全省都有其特殊地位。而开发 十六道沟大峪谷狩猎场项目,可以更好地弘扬 长白县民族文化,使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走出深闺,对全县的3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补充。1.1.3. 是加快长白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需要 长白县是位于边疆的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除了基础

3、差、底子薄、自然环境影响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启动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以使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体育资源发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 项目建设提出的依据 1.2.1. 长白县人民政府长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2.2. 长白县林业局同意开展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项目建1.2.3. 长白县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1.2.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2.5.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方法和参数等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42.1. 森林资源状况 2.1.1. 林地

4、及林木资源 本项目区隶属于长白县金华乡的十六道沟村,项目区经营面积为 3000 亩,森林覆盖率为100%。 2.1.2.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开展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调查的同时,按照吉林省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操作细则的规定,对项目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植物:据初步调查,项目境内共有野生经济植物和药材资源 1200 余种,其中可供食用的 152 种,如蕨菜、薇菜、龙牙木(刺老牙)、山葡萄、榛子、松籽等;工业用的 153 种,如长白侧柏、臭松、落叶松、鱼鳞松、红松、白桦、水曲柳、樟子松等;药用植物 136 科 890 种,其中计产中药 55 科 112 种,总储量 11500 吨。野生地

5、道中药材山参、黄芪、五味子、党参、灵芝、桔梗、细辛、天麻等几十种中药材储量达 1597 吨。观赏类如牡丹草、东北梅花、百合、崩松、垂柳等 103 种;密源植物类如大黄柳、千金榆、暴马丁香、弥猴桃、稠李(臭李子)等百余种。食用菌类遍及全县,有 70 余种,如关杜菌(关杜蘑)、侧耳(元蘑)、松花菇、猴头、金顶蘑(榆黄蘑)、粘蘑、木耳、金耳、银耳等。动物。历史上本地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后来由于森林资源屡遭破坏,影响了动物生栖,加之人们随便捕猎,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有些动物濒临灭绝。兽类有东北虎、野猪、黑熊、马鹿、梅花鹿、狍子、紫貂、松鼠、黄5鼠狼、狗獾、东北兔、香獐子、狼、狐狸等 30

6、 余种。飞禽类有鸳鸯、苍鹰、云雀(百灵)、黑琴鸡(乌鸡)、土燕子、领角(棒棰鸟)、松鸦、喜鹊、大山雀等 70 余种。两栖类有东北小倪、花背蟾蜍(小癞蛤蟆)、无斑雨蛙等 10 余种。爬行类有丽斑麻蜥(马蛇子)、北草蜥、火炼蛇、虎斑游蛇(野鸡脖子)等 10 余种。鱼类有七腮鳗、细鳞鱼、鲤子鱼、熬花鱼、重唇鱼等 20 余种。2.2. 建设条件 2.2.1. 自然地理情况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区域内山岭丛错,溪河纵横,多溶洞、裂缝和伏流,最高海拔高度为 1000 米,一般海拔高度为 700 米1000 米,无霜期为 250 天,年平均气温为摄氏 4 度,年平均降雨量为 750 毫米,十六道沟大峡谷地形独

7、特,周围有自然狭沟,4500 米长的峡谷两侧均为山体构成天然屏障,4200 亩中心山林内无村居住,适合兴建封闭式狩猎区。十六道沟大峡谷内旅游资源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峡谷内有天然溶洞 3 个,洞内石笋林立,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另有一处奇石林,林内奇石丛生,别有洞天。2.2.2.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位于长白县南部的金华乡境内,距长白县城 16 公里,长临沿江公路紧贴项目区,并有通往原二联办的乡级公路贯穿项目区。10 万伏高压电线沿着项目区的西部边缘走向,距项目区的距离为 100-200 米。项目区域内有常年不干枯的大小山泉 10 处,溪流分布于项目区的 60%以上的区域。6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

8、规模3.1. 指导思想7围绕“把长白县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文化和科技为支撑,遵循“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按照“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基本方针,以创新发展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品牌特色,增强竞争实力为主线,构筑长白县西线特色旅游黄金格局。3.2. 项目建设布局 狩猎场经营面积为 3000 亩,其中:狩猎区 2200 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 12 亩,服务设施区 4.5 亩,休闲烧烤区 4.5亩,缓冲区 779 亩。3.2.1. 狩猎区 十六道沟村北部建立狩猎区,采用隔离墙的方式建设成为封闭式狩猎区,按照峡谷、山脊、山沟等自然界域,将狩猎区分为 A、B

9、、C、D 四个狩猎区域。 3.2.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 十六道沟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分为占地 4 亩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和占地 8 亩的饲料配送中心。 3.2.2.1.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心。按照吉林省陆生野生动物(兽类)人工养殖技术规程建立,划分为饲养生产区、经营管理区、隔离区和辅助服务区面积为 2600 平方米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开展人工驯养繁殖珍稀野生动物,为狩猎场提供可靠的猎源,计划养殖以野猪、梅花鹿、野鸡为主的野生动物,在驯养技术成熟后,适当增加狍子、野兔、等野生动物物种。同时,建立一口沼气池,处理野生动物粪便,为8驯养中心工作人员提供食用燃料。处理后的野生动物粪便作为

10、饲料基地的主要肥料。3.2.2.2. 饲料配送中心。建立一个面积 8 亩的玉米、红薯、土豆等饲料种植基地,为养殖的野生动物提供食料。3.2.3. 服务设施区 在十六道沟村建设占地 4.5 亩的服务设施区,主要用于修建接待服务及猎具的保管设施。 3.2.4. 烧烤娱乐区 在十六道沟村北部贴近狩猎区建设占地 4.5 亩的烧烤娱乐设施。3.3. 建设内容及规模 3.3.1. 狩猎区建设 3.3.1.1. 土地租赁。对狩猎区的土地 2200亩,实行一次性付款, 70 年租赁经营权。3.3.1.2. 猎道。在狩猎区内根据自然地形,按照有关技术规程修建一条宽 1 米、6300 长的环形猎道。 3.3.1.

11、3. 隔离墙。沿着狩猎区的周围砌一条长 6470 米、3 米高, 0.5 米厚的卵石墙,将狩猎场与其它地段隔离,以防外来人员进入狩猎场,确保人身安全。3.3.1.4. 阻击点。在狩猎区内建设 4 个阻击点。 3.3.1.5 . 休息亭。在狩猎区内的山头上,建立 6 个钢筋水泥结构建筑面积为 10 平方米的八角凉亭。 3.3.1.6. 厕所。在狩猎区内修建两处各 20 平方米的公共厕所。 3.3.1.7. 人工造林。在狩猎区内的宜林地中营造樱桃、李子、沙果等乡土树木和名贵花果,在林中种植葛、蕨类9植物等野生动物喜爱的食用植物。 3.3.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3.3.2.1. 野生动物养殖笼舍

12、。按照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兽类)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的规定,建设建筑面积为 1000 平方米的野生动物养殖笼舍。3.3.2.2. 野生动物运动场。根据吉林省省陆生野生动物(兽类)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的规定,按照所养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活习性,建设和养殖用房的面积、位臵匹配合理 1000 平方米的运动场。 3.3.2.3. 养殖管理综合用房。在饲养生产区的入口建设一栋建筑面积为 400 平方米的管理综合用房。3.3.2.4. 生产辅助设施。根据吉林省陆生野生动物(兽类)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的规定,按照分区建设的原则,建设 40 平方米饲料加工厂、20 平方米的兽医室、100 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3.3.2.5.

13、 隔离墙。根据吉林省省陆生野生动物(兽类)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生产饲养区的周围,修建 300 米长、高 3 米、厚 0.5 米的卵石墙。 3.3.3. 服务设施区 3.3.3.1. 狩猎场管理综合用房。在项目服务区内修建一栋 200 平方米的管理综合用房。 3.3.3.2. 职工生活设施。在项目服务区内修建 600 平10方米的职工生活用房。 3.3.3.3. 标志门。在猎场的入口修建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门。 3.3.4. 烧烤娱乐区建设 3.3.4.1. 服务用房。在烧烤娱乐区修建一栋提供烧烤设施、娱乐服务的 200 平方米服务用房。 3.3.4.2. 烧烤灶。在烧烤娱乐区修建 50

14、 个烧烤灶。 3.3.4.3. 植树造林,在烧烤娱乐区营造防护林带。 3.4 人员配备。3.4.1. 狩猎区人员配备。在狩猎区内配备 16 名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 2 名,陪猎人员 10 人,管护人员 4 人。3.4.2. 驯养繁殖区人员配备。在驯养繁殖区配备 16 名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 2 名,饲养人员 7 人,饲料加工人员 2 人,兽医 2 名,保安人员 2 人,司机 1 名。3.4.3. 服务区人员配备。在服务区人员配备 62 名工作人员,其中:枪管理人员 2 名,猎枪弹药管理人员 2 名,保安人员 4 人,服务员 40 名,养马人员 4 人,司机 2 名,管理人员 10 名。

15、3.4.4. 烧烤娱乐区人员配备。在烧烤娱乐区配备 14 名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 2 名,保安人员 2 人,服务员10 名。 综合上述,本项目需要使用工作人员 108 人,其中:管理人员 20 人,服务人员 60 人,技术人员 15 人,保安人11员 8 人,其他人员 5 人。 3.5. 项目建设进度3.5.1. 第一阶段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包括开展资源勘察, 签订林地有偿转让意向性协议,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论证,向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申报狩猎场建设计划,林业主管部门下达批准狩猎场建设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下达基本建设计划文件。3.5.2. 第二阶段组织项目建设实施。1、组织办理项

16、目区域内土地征占用和林权转让手续;2、组织实施狩猎区基础设施建设; 3、组织实施驯养繁殖区基础设施建设;4、组织和选送野生动物驯养、猎捕及相关服务技能培训;5、组织野生动物驯养和向狩猎区放养野生动物;6、组织实施服务区和烧烤娱乐区基础设施建设。3.5.3. 第三阶段组织项目建设验收。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后,由项目建设单位申请有关部门检查验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验收。 第四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4.1. 投资概算 根据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以本地2004 年有关项目建设的市场交易价为基准,结合近几年来基建投资单位成本的变化情况,核准本项目实行包工、包料、包相关税费的投资单位成本,在不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完成本项目建设计划,投资 12600 万元人民币.12主要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见表一)表一序号建设内容和设备资金(万元)12979 亩林地租赁15002猎道803隔离墙15004阻击点405休息亭1006厕所807野生动物养殖笼舍12008野生动物运动场2009养殖管理综合用房150010生产辅助设施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