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692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本人仅收藏整理如有错误还请自己查证!城乡矛盾和发展经济学胡景北同济大学中德学院2006 年 5 月 19 日目 录一、 从贫困到富裕与从乡村到城市二、 城乡矛盾三、 没有城乡矛盾的情形四、 城乡矛盾的原因五、 现有经济学理论的不足六、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一、从贫困到富裕与从乡村到城市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系可能有许多方式从贫困走向富裕农业社会:新的作物:如马铃薯、烟草等新的土地:闯关东人口减少:湖广填四川只有工业革命创造了普遍富裕的可能性工业革命创造了普遍富裕的技术条件同时又改变了人类存在的自然面貌和社会面貌自然面貌方面最显著的

2、便是城市的崛起社会面貌方面是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造成这两者的共同原因是工业的工厂化生产城市的高生产率和高的生活水平就与农业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乡村成了贫困的代名词城市成了富裕的代名词从贫困到富裕对个人来说成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问题对国家来说同样成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过程贫困到富裕可以视为城市化的过程我的观察视角:移民过程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二、 城乡矛盾有了城市就有了城乡关系和城乡矛盾在农业社会社会阶级可以是自耕农 国家贵族阶级佃农 地主农奴 封建庄园主等等有了工业便出现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后两个阶级又组成常说的市民假定不考虑国家统治阶级则有自耕农、工人、资本家三大阶级资本家与工人:互相依靠互相矛盾资本家与

3、农民:互相依靠互相矛盾(新增工人靠农民但希望农民工资要价低、农产品价格低;农民移民靠资本家投资希望工资高、农产品价格高)工人与农民:互相依靠互相矛盾(都希望在面对资本家时工资高但双方争夺就业工人希望农产品价格低农民希望高)城乡矛盾是三大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矛盾具体表现农民试图成为市民市民阻止农民成为市民农民要求通过市民化实现富裕但市民在追求自身富裕的同时却阻止农民的市民化这就是城乡矛盾的实质这也就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什么主要矛盾:农民是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必要条件农民富裕的必要条件是大多数农民转变为市民;但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却延缓了市民自身富裕的进程因此市民将阻止农民转变为

4、市民从而造就了城乡矛盾或者农民和市民的矛盾市民又可以分为两个阶级:资产阶级(雇主和经理阶级)和工人阶级市民的主体是工人阶级所以农民和市民的矛盾又特别地表现为农民和工人两大阶级的矛盾一位印度经济学家的观点注意:城乡矛盾不是自然或者技术矛盾而是社会矛盾三、没有城乡矛盾的情形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城乡矛盾城市不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城乡一体化欧美早期发展过程:基本不存在这三大阶级的关系在早期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城乡矛盾这里的主要原因一是早期的欧洲农民不愿意去工业因为那时工业比农业更苦而且更没有保障二是早期的城市不发展电、自来水都还没有城市生活没有明显地比乡村好三是宗教、风俗对农村、农民和传统

5、的强调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是逐步的另一方面城市对农民始终是开放的没有城市人和农村人的特权区别前苏联、东欧集权经济发展过程:基本不存在由于战争等因素那里没有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特别严重问题农民转移顺利城乡之间居民没有身份区别城乡矛盾不大四、城乡矛盾的原因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城乡矛盾中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矛盾为什么?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征大致是:1 国家计划型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2 尊崇工人阶级出现工人特权3 歧视和忽视农业农村4 闭关锁国或自力更生中国是一种极端:计划经济、工人阶级领导一切重点发展工业和城市闭关锁国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个天生的工人阶级他们作为市民的

6、主体和试图通过市民化、工人化而实现富裕的农民产生了矛盾浙江省例子: 一个几乎没有城乡矛盾的发展过程:在浙江省北部一个县级市里企业几乎都是私有的它们直接从农民那里雇工农民也在工厂做工一部分农民仍然在务农还有一部分农民在打零工比较固定地在工厂内工作的人可以说是工人阶级务农的还是农民阶级打零工的正处在变化过程中他们最容易成为工厂的新工人或者转回农民工业雇主是资产阶级雇主获得利润一部分钱再投资从农民中雇新工人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工资差不多他们之间的工资由零工工资联系起来2005 年零工每天大约是 40 到 50 元不低于 40 元如果他们到工厂大体也是这个工资如果他们回家种田每天大体也能够得到这样的收入

7、工作条件呢?农民自由一些工人有纪律农活脏和没有规律一个农民得干各种各样农活工业劳动有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城乡矛盾也没有看到三个阶级的严重矛盾由于农民是自耕农收入会随着农民的减少而提高因此零工和工业工资也在提高三者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农民和工人之间没有特别的不平等感觉雇主有很多利润但工人没有特别地觉得自己工资少因为和当地农民相比自己还是更希望拿这个工资当工人的随着工业发展工人、农民收入提高那个地方已经不再贫穷富裕还说不上可这样一个过程延续下去富裕是可以想象的为什么浙江这个市没有出现城乡矛盾呢?答案之一它没有一个天生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从农民那里直接转变过去的在身份上他们和农民是平等的由于没有

8、失业(若失业就回家当农民)由于在工业化过程中工资能够上升所以他们和雇主的矛盾也不明显雇主用自己的高收入为自己获得了“市民“所享有的福利如应付疾病、老年的保险等等但他们在身份上仍然和工人、农民是平等的所以这里没有试图阻止农民富裕的市民也没有为农民忿忿不平的市民特权城乡物质生活虽然有差异但社会矛盾不存在注意:我们不考虑通过市场经济机制发生的“阻止“比如雇主试图压低工资(从而抑制农民进城) 、工人试图提高工资(从而减少新工人的雇佣)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大范围内为什么产生城乡矛盾呢?原因可能是工人特权农民进城和务工的第一个影响是降低城市工资第二个影响是消灭工人其它特权而这两者都是城市工人不愿意看到的为

9、什么农民能够做到这一点:a 城市工资比农民收入高得多因此农民愿意接受低于城市工人的工资而在城市工作b 城市非工资的生活条件比农村好得多因此农民愿意接受比城市工人更艰苦的条件在城市生活这就使工人特权显得不合理上述 a、b 条件在浙江省例子里都不存在在西方国家尤其欧洲国家中也不存在因此在那里农民和工人的矛盾不突出a、b 在中国为什么大范围存在?工人阶级贵族化成为特权阶级计划经济、户口制度、不平等的等级观念造成了工人的特权和工人的贵族化中国的工人阶级从 1949 年以后就成为特权阶级:1 名义上是伟大的领导阶级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干部出生于工人2 工人的封闭性:不能随便成为工人3工人福利的特殊性因此

10、计划经济和城市特权尤其工人阶级特权化是城乡矛盾的具体原因城乡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不转移工业、城市发展不了人民富裕不了农业也无法现代化所以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本身现代化三种趋势的相互作用在城乡差距存在和城市特权存在的情形下又表现为城乡矛盾现象:各类国内现象国际类比: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五、现有经济学理论的不足1马克思经济学的不足理由:1) 马克思研究的纯粹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存在农民和农民经济2) 马克思着重的是两个阶级的结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3) 马克思虽然也顺带谈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农民转移过程也不能够仅仅理解成资本积累过程2 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1

11、)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其特点是利润最大化和边际原则2)新古典经济学虽然研究部门结构变化但其部门都是资本主义部门而在从贫困向富裕的转移过程中农业还不能够被视为资本主义部门3发展经济学的不足1980s1990s 许多著作谈到发展经济学的困境甚至破产发展经济学的破产是国家计划型、城市特权型和闭关锁国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破产理论之一:列宁、斯大林的经济发展理论具体为列宁的先社会主义后经济发展和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试图用国家力量取得所有社会剩余来实现工业化为此国家需要先社会主义后经济发展而社会主义的集权式经济发展片面去强调工业化所以工业和工人相对于农业和农民获得了特权理论之二:刘易斯

12、理论认为在农业里地主占有大量收入但不投资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地主征收重税来实现工业化由此需要计划经济和国家工业工业和工人相对于农业和农民获得了特权六、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发展经济学是必要的发展经济学尚未成熟很不令人满意随意打开一本发展经济学教科书无论国内国外的我们都会发现那就是一本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百科全书从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讲到各种各样、互不联系的发展理论或者模型讲到人口、农业、工业、贸易、金融、人力资本、环境等等几乎全都是现象的描述没有逻辑结构没有贯穿始终的命题没有价格所以发展经济学如果是必要的那么它还很不成熟还处在初创时期标志发展经济学成熟的是它有了公认的基准模型例如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模型

13、产权经济学中:科斯定理财务经济学中:MM 定理在现有发展经济学模型里有三个阶级的影子:刘易斯:农民(转移) 、工人、工业资本家托达罗:农民(转移) 、工人、工业资本家胡景北:农民、工人、工业资本家但是这些模型都认为三个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比较平稳的经济发展来解决而且都试图证明之也就是说他们都否定从前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需要一个社会主义阶段或者从发达到富裕的过程需要先有工人阶级的暴力革命然后通过国家来实现经济发展的列宁斯大林理论一般而言现有理论在价值观上否认革命无论是工人革命还是农民革命它们认为三大阶级矛盾是可协调的经济发展是可以平稳地通过民主国家集权或者市场经济分权而实现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证明

14、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三大阶级矛盾的可协调性为此发展经济学需要基准模型有了基准模型我们观察经济发展现象、观察本文讨论的城乡矛盾便有了参照系基准模型的主要任务是:1 严格定义贫困和富裕定义经济发展过程2 为了解释农民的行为需要对农民社会做出标准假设农民社会是否有标准模式?3 农民向工业的转移应当是一个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如何定义和描述这里的价格机制或工资机制目前刘易斯、托达罗、胡景北都对这一价格机制做了一定描述4 资本积累考虑资本积累就得考虑储蓄考虑收入分配不考虑资本积累就谈不上农民转移5 农业的资本积累没有这样的积累农民无法转移出来有农业资本积累模型复杂得多而且农业的前资本主义性质是否必须放弃6 商品价格至少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好考虑资本积累尤其农业资本积累但模型更为复杂7 农民转移或城市化的标准速度只要人口、工业和农业积累比率、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知理论上就能够得到农民转移的速度如果这 7 个任务得以完成发展经济学基准模型将可能建立起来谢 谢 大 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