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690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 1 - 页 共 7 页 2013 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描物状物篇描物状物篇】古镜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

2、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 ,有删节)【注释】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面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

3、下面题目。(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第 - 2 - 页 共 7 页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古镜古镜1.A2.B3.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4.(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精湛(高超)。(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古镜译文:【甲】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

4、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 【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

5、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养竹记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注释】本:根。建:树立。倚:偏颇。体道:包含仁德。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炼。名行:名节操行。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竹本固( ) (2)夫如是(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 - 3 - 页 共 7 页 故君子

6、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译文: 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养竹记养竹记1.(1)稳固。(2)像这样。2.因此君子太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竹“本固” “性直” “心空” “节贞” ,如同君子的美德。附翻译:附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体现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

7、,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冰雪文序冰雪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

8、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若:像。特:只不过。恣:放纵,任凭。挹(y):舀。奚(x):什么。 【2012 年湖北省宜昌市】第 - 4 - 页 共 7 页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藉( ) 异( ) 遂( ) 固(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3.用现代汉

9、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译文: 4.请用第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 “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5.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 ,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 ,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 ,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6.所谓“冰雪之气” ,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 4 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7.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

10、觅的心情? 8.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 雾凇沆砀, , 。冰雪文序冰雪文序1.藉:借,凭借。异:不同。遂:于是,就。固:本来。2.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3.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 “恨” “解” “说”四个关键词)4.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第 - 5 - 页 共 7 页 5.由(物)到(人)最后到(文)。6. “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7.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

11、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事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长堤长堤水乡陆途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

12、。籧篨(qch):芦苇。漉(l):淘干。实:填塞。汱(ti):排水1.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长堤长堤水乡陆途水乡陆途1.这样。2.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3.修筑长提。有智慧。附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

13、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第 - 6 - 页 共 7 页 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 。每三、四里筑一座桥,以打通南北的水上通道。 不久长堤完成,到现在还造福着当地的人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 ,按要求完成 1115 题。苏昆长堤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

14、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病涉:苦于往来涉水。籧篨(qch):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刍藳(go):草把。漉:捞取。汱(qu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3)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 (4)每三四里则为一桥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 13翻译下列句子。(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译文: (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译文: 1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15依据古人造堤给你的启示,结合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完成下列试题。6 丈 3 尺 3 尺 堤 渠 泽国长堤剖面示意图 第 - 7 -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