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657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讲第三讲 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下)诗体演变与律诗平仄特征(下)目目 录录 一、律诗平仄的相关问题一、律诗平仄的相关问题 二、律诗拗救规则及类型二、律诗拗救规则及类型 三、律诗平仄分析举例三、律诗平仄分析举例 一、律诗平仄的相关问题一、律诗平仄的相关问题1、 “一三五不论一三五不论”与与“三平三平”、 “孤平孤平”的忌讳的忌讳 律诗平仄变化的 “灵活性”: “一三(五)不论” 五言:每句第一、三字平仄可变化; 七言:每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变化。 五言第五、七言第七字:涉及韵脚,必须论 限制 :避免“孤平”及“三平” “孤平”:平声煞尾句式,因“一三五平仄不论” ,導致除煞尾平声外,只

2、有一个平 声。 “孤平”:严重错误;律诗不容许。 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论,成“仄平仄仄平” , “孤平” 。 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不论,成“仄仄仄平仄仄平” , “孤平” 。“仄仄仄平平” ,天然“孤平”句。非由“一、三、五平仄不论” 所引起,不视作“犯孤平”或“孤平调”;“孤平调”、 “犯孤平”实质:平仄变化引起。 “三平调” :平脚句式;平仄不论使最后三字为平声。 “三平调”:律诗不允许出现 五言句式:“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不论,成“仄仄平平平” , “三平调” 。 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五字不论,成“平平仄仄平平平” , “三平调” 。 古体诗不嫌“三平

3、调” 。 结 论 五言仄脚句可两字不论(一、三) 五言平脚只能一字不论(一) 七言仄脚句可三字不论(一、三、五) 七言平脚句只能两字不论(一、三) 律诗诗句平仄变化,不能笼统讲“一三五不论” 2、 “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分明”与格律节奏、平仄相对问题与格律节奏、平仄相对问题 诗律平仄变化的限制:“二四六分明” 五言每句第二、第四字平仄不可随意变化 七言每句第二、第四、第六字不可随意变化 “二四六分明”的出发点 (1)每句第二、四、六字是诗句语词节奏变化点,律诗非常看重节奏点; (2)每句第二、四、六字涉及律诗联内平仄相对; (3)每句第二、四、六字关乎律诗联与联平仄相粘。 “二四六分明”:限定很死

4、,不容违反 二、律诗拗救规则及类型二、律诗拗救规则及类型1、律诗拗救规则、律诗拗救规则 律诗平仄规则:不可随意“一、三、五不论” , 必须严格“二、四、六分明” 。律诗平仄实际: “一、三、五”该论未论; “二、四、六”该明不明。 律诗平仄的“弊病”:“拗” “拗句”或“拗”:“拗”, “违、不顺”; “不合平仄格律要求” “拗”与“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关系密切 “拗句”或“拗”:无奈的体现 , “不以格律害诗”;不得已的体现, “受制于才学”;诗人有意而为之, “恃才弄辞”。 “救”:“补尝”、 “补救”,通过“救”(平仄變化)弥补“拗”所带来的平仄弊病。 “拗”而“救”之:符合

5、律诗平仄的要求。 “拗”而不“救”:律诗平仄的巨大瑕疵。 “拗句”太多 :“古风式律诗”。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苏轼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2、律诗的拗救类型、律诗的拗救类型 律诗“拗救”:三类六种 第一类:本句拗本句救第一类:本句拗本句救 本句拗本句救的特征:“拗”与“救”出现在同一个诗句内部 “本句拗”的原因:1.平仄变化带来“孤平” ;2.违反“二四六分明”规则。 本句拗本句救的形

6、式:二种 (1) 、孤平类拗救、孤平类拗救 五言律诗:“孤平拗救”只出现在“平平仄仄平” 拗:第一字用仄声(依第一字不论) ,成“仄平仄仄平”形式。犯“孤平” 。 救:改变第三字平仄(依第三字不论) ,成“仄平平仄平” 格式。避免 “孤平调” 。七言律诗: “孤平拗救”只出现在“仄仄平平仄仄平” 。 拗:第三字用仄声(依第三字不论) ,成“仄仄仄平仄仄平” 。犯“孤平” 。 救:改变第五字平仄(依第五字不论) , 成“仄仄仄平平仄平”格式。避免“孤平”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三联对句

7、平仄本应是:“平平仄仄平” 拗:第一字“月”为入声(仄调) ,如其他字平仄不变,成“仄平仄仄平” ,出现 “孤平拗” 。 救:依“一三不论”原则,改变第三字平仄成“仄平平仄平” ,避免“孤平拗” 。 “月”:“拗”字;“明”:“救”字。 九月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首联第二句标准平仄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第三字“起”为上声(仄) ,平仄格式成“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孤平”趋势。救:变第五字平仄,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避免“孤平调” 。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

8、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鸟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第四句标准平仄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第三字“欲”为入声(仄) ,平仄格式成“仄仄仄平仄仄平” ,有“孤平”趋势。救:变第五字平仄,成 “仄仄仄平平仄平” ,避免“孤平” 。 判定七言诗拗救的重要原则 七言“孤平”与否,由“五言” “孤平”规则翻版而来,与七言诗句前“二字”平仄无关! (2) 、不明类拗救、不明类拗救 “二四六分明”原则执行不严导致平仄毛病。 五言:“平平平仄仄” “拗”:第四字仄声换为平声,成“平平平平仄” 。 “救”:变本句第三字平仄挽救。 对

9、句第四字使用标准平仄字,造成出句、对句平仄“失对” 。 这种平仄格式在律诗中经常应用,属特定平仄变式 。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看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三句与第七句平仄式本应是:“平平平仄仄” ;实际成“平平仄平仄” 。 从本句看:违反“第四字分明”原则; 从联内看:对句第四字保留标准“平”声,违反联内第四字平仄相对原则。 属拗句。以特殊“平仄格式”看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第七句平仄应是:“平平平仄仄” ;实际成“平平仄

10、平仄” 。 从本句看,违反“第四字分明”原则; 从联内看,出句与对句第四字平仄相同。 “拗句”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青。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第一联出句第四字应为平声而实为仄声; 第三字应为仄声而实为平声; 属“第四字不明”拗救。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桃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辟征徭。 第七句平仄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实际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第六字不明” 拗救问题 实质:即五言“第四字不明”拗救问题 江

11、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三句标准平仄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实际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 第四句标准平仄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实际为“仄平平仄仄平平” 。 对“不明类拗救”的三个认识 其一:从拗句角度来理解,五言当中可看成第四字“拗” ,第三字“救” ;七言当中 可看成第六字“拗” ,第五字“救” 。 其二:这种拗句形式比其标准平仄格式在律诗中更常见,谈拗救时,将之视为特定 标准格式,不以“拗句”看。 其三:这种拗救关系,习惯称第三、五字拗,第四、六字救。 (這種認識是一種誤 導)第二类:出句拗对句救第二类:出句拗对句救

12、 “出句拗对句救”成因:1.一联出句“二四六不明” ;2.一联出句平仄变化与对句平仄形成“失对” 。 “出句拗对句救”类型:二种 (1) 、不明拗救、不明拗救 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格式,第四字用为仄声,成“仄仄平仄仄” 。 拗:违反“第四字分明”原则,成 “不明类拗句” 。 救:变对句第三字平仄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二联出句标准平仄格式应是:“仄仄平平仄” 。 第四字“不”为入声(仄) ,成“仄仄平仄仄” ,违反“第四字分明” ,拗。 变对句第三字平仄救。第三字由仄声改平声“吹

13、” 。成实际“平平平仄平” 七言:出句标准“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六字平仄变“仄声” ,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第六字不明,拗。 对句第五字救,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 雨不绝 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前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第二联出句标准平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 第六字“不”为仄声,实际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违反“第六字分明”原则,拗。变对句第五字平仄救。第五字由仄声改平声“风” 。实际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

14、二联出句标准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第五、六字“八” 、 “十”为仄声,成“平平仄仄仄仄仄” 。违反“第六字分明”原 则。拗。 变对句第五字平仄挽救。第五字由仄声改平声“烟” 。 (2) 、半拗救、半拗救 五言 :“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改仄声,成 “仄仄仄平仄” ;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改仄声,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 拗:遵循“一三五”不论,本句平仄无毛病,可不作拗句。对句平仄“相对”出现 问题,习惯称“半拗”。 救: “半拗”要求比较宽松,可救可不救!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5、颔联出句第三字由平声变仄声 “几” 。 拗:从对句相应平仄看:对句第三字平仄依标准不变,形成“仄声调对仄声调” , 即半拗。 救:对句第三字“救” ,对句“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 。八月十五夜观月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宵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黄。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亭。 颔联出句第三字由标准平声变仄声“九” 。 拗:对句第三字“万”平仄依标准不变,成“失对”半拗。 救:不救。 简吴郎司法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襄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姬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颔联出句标准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五字由标准平声变仄声“藉” (入声) ,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 对句标准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五字平仄不变,出句第五字“藉”与对句第五字即“仄调对仄调” 。失對。半拗。 救。 咸阳城城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鸟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颔联出句第五字变仄声拗,对句第五字变平声救。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首联出句标准平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