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65515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堂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堂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堂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堂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管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课堂管理 (六课时)(六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理解课堂管理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初步掌握课堂管理技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课堂管理的实质;课堂管理的实施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课堂管理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广义:为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措施、策略的综合。 狭义:预防、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活动。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所进行的、旨在保证学生的学习收到最大效果的计划和行动所构成的复杂系 统,既涉及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也

2、涉及对不适当的课堂行为 即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和干预。 课堂管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堂管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课堂管理思想的演进:从 1950-1970 年代注重于控制到如今强调预防问题行为,创建促 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 行为主义取向:强调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学生的违规行为是环境造成的,因此应针对 儿童的行为,设置适当的教学环境,利用奖惩,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并矫正学生的违规 行为。 人本主义取向:假定学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只要教育环境良好,学生就能自动地健康发 展。学生有

3、时出现问题,只是因为其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课堂管理强调,教师要理解学生 的问题,通过在融洽的人际关系情景中的有效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与成 人合作,发展具有建设性的行为,改变不当行为。 课堂管理取向:管理重点不在于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而在于如何预防不当行为。全面课堂管理取向:好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采取措施减少学生的不当行为,不当行为出 现时进行有效的干预,而且意味着要设计出好的课堂管理系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 动。所以,课堂管理要以有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以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为基础;要建立积极 的师生和同伴关系,创造支持性的课堂环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施有

4、效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必须采用有效的组织和团体管理方法,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使用 各种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方法,改变学生的不当行为。 若干观点:课堂管理不仅仅是控制问题行为、矫正问题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激 励,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管理要实现对控制的超越,走向全面 的课堂领导。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持久地维持课堂中的良好内外部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通过施加外部压力,维 持课堂的内部组织,处理内部问题,使课堂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保持适当的平衡。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多方面的需要,激发学生的

5、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学校背景 学校的外部环境(社区特点、物质环境等) 学校的内部环境(物质文化、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制度文化、文化氛围) 学校因素: 凡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归属感、支持感,并参与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和文化的教学活动的学校, 学生的积极行为就比较多;凡能使教师形成一种共同的使命感,有明确目标,且能让教师为之 齐心努力的学校,学生的行为问题就比较少。学生需要与定型期望 学生有多种需要。学生的任何行为,从主观上看,都受需要影响。至于需要是否适当,应当做 具体分析。 衡量教学策略和矫正方法的效果,就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眼中的

6、捣乱行为,也许事实上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批判。既 然学校以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成绩不良的学生,学生排斥这种教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教学所 有改革的重点必须放在提高所有学生的尊严上。 德莱库斯( Rudolf Dreikurs )认为,儿童的基本需要是社会认可的需要。与不良行为相联系的 目标有四:寻求注意、获取权力、寻求报复、自甘落后。 (上表原始资料来自于:健康课堂管理 197-201 ) 教学活动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将影响课堂管理。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是否符合学生的需 要将直接影响课堂管理 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期望,教师的行为表现与预设的期望是否相一致。 教师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教师个人经

7、历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教师认知方式:冲动与沉思、独立与依存 班级的特点 班级的规模、课堂中的主流规范、班级凝聚力、班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影响课堂管理,但在许多研究中被忽视的因素。实际上,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 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反过来亦如此。 教学活动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课的焦点 课的连续性 互动与参与 全体活力与责任感 挑战与多样性 第二节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作用与类型 (一)课堂纪律:3专制式观点通过强迫命令来监督学生行为,纪律建立在惩罚的基础之上 放任式观点学生可以自由调节课堂行为,教师不必过多干涉 需要在强制和

8、尊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基于尊重和协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 控制。 他律到自律的连续体。 对纪律的不同理解(教师的观念中) 1 纪律就是惩罚。纪律等于约束,约束必须以惩罚做后盾,否则纪律就无从谈起。体罚、财 罚、心罚等; 2 纪律就是命令加监督。遵守纪律等于服从命令,为此,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3 纪律就是强化训练。遵守纪律是训练的结果,训练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指导监督自己, 学会自律,成为自觉的人。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通过监督指导,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或组织一个良好 的活动结构。这种纪律对小学生很必要;对青少年学生同样重要 集体促成的纪律:同

9、辈群体对成员个体的规范约束。对青少年学生言,这种纪律甚至比教师促 成的纪律更为强大。对这种纪律的服从能够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任务促成的纪律:基于对任务的接受和理解而形成的纪律。不同的任务会有不同的规范要求。 自觉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自我促成的纪律:外部纪律控制内化,学生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实现了一种自律。能够为 集体纪律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堂纪律的创建与实施 (一)课堂纪律的创建 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精神。有研究表明,不同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纪律问题的方式 基本上没有差别,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别在于管理问题发生以前的行为。最为根本的措施 是预防。一旦问题行

10、为发生,最有效的干预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规则的建立 有秩序的课堂是系统设计的结果。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程序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教师必 须对潜在的情景和行为有明确的预见,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行为规则和程序。 课堂规则能为学生确立行为标准,能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 与学生共同制订规则:格拉瑟认为学生有控制自己的存在需要,这种控制也是动机的重 要来源之一。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订,在规则中体现他们的意见是给予他们控制权的一条途径。 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协商,借助于讨论来确立课堂规则。这种方式能给予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遵 守规则的自觉性。 清楚地叙述规则:如果规则内涵模糊,只有通过解释才能为学生理解,就

11、可能干扰教学 活动。 提供规则的原理:解释规则存在的原因,尤其要讲清楚其对课堂气氛的影响。不讲原理 而提供规则会使学生产生权威、任意的观念。 以肯定的方式陈述规则:肯定式的陈述能提供明确的期望,告知学生的义务。否定式的 陈述只能让学生知道不被期望的行为。 规则要尽可能简短:学生违反规则的原因常只是忘了规则。有效的规则是那些能让学生随时意 识到的规则,这只有在规则列表比较短的时候才有可能。 1 良好规则的特点: 2 合理性。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行为能力,且能为学生所理解 3 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暗示什么,而要清楚说明做什么 4 可实施可操作性45 一致性 6.灵活性。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加以

12、处理当学生参与规范的制订,并遵守这些规范时,会促进归属感的产生,也有利于形成安全的、能 得到学生支持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觉得自己是主人,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制订 规则不是要抓住学生的错误,对其进行惩罚;规则应用于对学生的行为提供指导或参照。 为提高学生接受并执行规则的可能性,必须:学生参与课堂行为标准的制定;规则必须被清楚 地阐述;尽可能少地规定行为期望;学生必须明确表示接受这些行为标准等。 制定行为规则的步骤:(1)与学生讨论制定规则的重要性;(2)让学生列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行为 标准,并且用肯定的语气加以描述。如“别人说话时,你不要讲话”应表述为“当别人说话时, 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

13、”。(3)同时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4)清单确 定后,组织讨论会对每项规则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表明能否接受这些行为标准。课堂程序的建立与实施 程序与规则一样,都是对行为的期望,但程序常只适用于一些具体的活动,通常是用于完成某 个行为,而不是禁止某个行为。预先制定一些活动程序,让学生参与具体的课堂活动时加以遵 循。需要程序的一般有以下五个领域:(1)学生对教师空间和设施的使用;(2)学生在教室之外 的一些活动;(3)学生在集体活动时应遵循的程序;(4)小组讨论时应遵循的程序;(5)附加程序, 如有人来访时应如何做,如何开始和结束一天的在校学习。规则为学生行为提供标准,程序

14、能 为课堂中的日常活动提供规范。良好的程序可以使学生在活动时不必被告知如何做,就能采取 适当的行动。这样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否则教师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醒学生。 三种纪律实施方式比较三、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一)课堂问题行为界定 三种课堂行为: 积极的: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 消极的: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扰乱课堂学习环境;影响他人的学习;影响教师的教学 中性的:既不促进也不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影响自己的学习 定义:违反公认的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和明显的心理问题行为。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环境,或虽 不影响他人,但影响自己的学习。既包括消极的课堂行为,也包括中性

15、的课堂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威克曼:扰乱性问题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不守纪律的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心理性问题 行为,即一种非道德行为(退缩、神经质) 奎伊: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社会上情绪上的不成熟行为 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从七十年代末至今,课堂管理问题一直位居教师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中的前两位。对许多教师言,问题行为的处理是其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所 面临的一个棘手的困难。 需要澄清:需要澄清: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注意目标的全面性,不要局限于认知目标;不要只强调预 设目标,同样要重视生成的目标。问题在不同教师眼中是不同的。 为什么一开始就将某种行为视为

16、问题?是否将儿童的幽默当作对自己权威的威胁而产生的不安 全的信号?是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产生了过激的反应?是否给学生设置了不现实的高标准 而导致学生产生了挫折感和愤怒?是否与同事的要求十分不同而导致儿童产生了混乱?是否将 儿童的每一次过失视为故意对自己个人的威胁?是否忘了学生们还是孩子而将他们关在教师中 几个小时?5(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对许多转瞬即逝的捣乱行为,教师可以忽略不计。至少在这种行为不扰乱正在进行的活动 时等待学生自己处理问题,因为教师的干预可能比学生的这种行为更具有干扰性。但当问题行 为重复发生或可能蔓延,或可能更加严重时,教师就必须采取行动。但不能过于严厉。如目光 接触、触摸或手势、接近、要求回答问题(提问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但也可能被学生看作教 师故意使他们尴尬的手段,而导致不良的结果。重要的是提出的问题应是即使学生没有听到前 一问题也能够作出回答。 ) 、提及学生的名字(将学生的名字夹在自己的讲课过程中以引起学生 的注意) 。 当问题比较持久,或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时,教师就需要直接加以干预。注意避免不恰当的 纠正:对显而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