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433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抓好“源泉”、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层面何干强新中国 60 年的经济建设历程表明,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在实践中善于运用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统筹抓好由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构成的“源泉”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三个基本层面。在热烈庆祝新中国 60 周年之际,我们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程表明,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在实践中善于运用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统筹抓好由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构成的“源泉”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三个基本层面。国民经济存在“源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个基本层面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一定社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十分复杂的大系统。国

2、民经济是这个系统在一国的具体形式。唯物史观揭示出,国民经济的两个基本层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经济实践进一步表明,生产力不能脱离由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的“源泉”,它是建立在这种“源泉”之上的;“源泉”一旦被破坏,生产力就不能存在。因此,用唯物史观的现代眼光来看,可以说国民经济存在“源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个基本层面。从“源泉”和生产力的关系来看,两者必须同时抓好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人口只有适度增长、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有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消耗中得到补偿和合理维护,才能可持续地成为生产力的“源泉”。人们只有维护好“源泉”,才谈得上发挥生产力诸因素的潜力和作用,遵循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促进

3、生产力的可持续地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和人口不断持续增长,这种伟大成就世界公认。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口增长过快,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这反映出,我们发展经济存在重生产力、轻“源泉”的倾向。为此,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在1980 年 9 月发表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强调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倡导“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3 年,我国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94 年在全世界率先提出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实践了对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的承诺;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明确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03 年党的

4、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要求在发展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更高要求,为实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奋斗。可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处理“源泉”和生产力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现在的问题是,要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不能忽视,目前有些地方的干部对“源泉”和生产力必须同时抓好的科学意识还不强。有人把“发展是硬道理”中的“发展”,理解为可以不顾 “源泉” 的维护而追求 GDP,即可以孤立地“发展”生产力;认为只有先“发展”,今后才有能力

5、“治污”,这显然是违反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证法的。大量事实证明,一旦人口失去控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发展生产力带来的税收,远远不能抵偿后来纠正失误后果的支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来看,两者必须同时抓好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总是在一定历史形式的生产关系之中进行经济实践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的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在同一时空中紧密联系的关系。尽管说,我们在抽象地做经济分析的时候,可以暂时撇开其中的一个层面,但是在现实的经济实践中,则必须遵循两者对立统一的规律,同时抓好这两个层面,才能促进国民经济

6、的科学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同时抓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方面,我们有相当成功的实践经验。1952 年,我们党及时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九点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八。”当然,也有严重的教训。1958 年发动“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抓生产力急于求成;而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单方面抓生产关系,以为“越大越公越好”,结果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文化大革命”中搞生产关系“穷过渡”的极“左”做

7、法,更使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农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调整生产关系,对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些措施使 1979 年到 1984 年,全国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60.2 元增加到 355.3 元,年均增长 16.5%。这又创造了同时抓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突出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生产力、生产关系两者关系上,也有问题值得反思。不难看到,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为加快“发展”,单方面抓生产力,忽视甚至放弃抓好完善公有制生产关系,出现新的片面性,导致国有和集体资本流失,国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影响到社

8、会的和谐。这种片面性必须纠正。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求同时抓好“源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中国 60 年的经济实践告诉我们,掌握辩证方法,十分重要的是,必须同时抓好“源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个基本层面。凡是注意到“同时抓好”这些层面的时候,经济建设就进展顺利;凡是单层面独进,经济建设就出现曲折。从这个角度理解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以认为,统筹兼顾作为经济实践辩证法,正是包含着同时抓好“源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它们各自包括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要求我们从这些层面的整体上,综合评价经济发展的效益。简言之,同时抓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防止片面性,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