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案例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64210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需求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货币需求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货币需求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货币需求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案例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货币需求案例分析货币需求案例分析中国的中国的“超额超额”货币需求研究货币需求研究从金融资产积累角度的考从金融资产积累角度的考察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M2 增长速度经常高达 30以上,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和;M2 与 GDP 之比也不断上升,从 1993 年开始大于 l;货币流通速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往往被人们称为“超额”货币需求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超额”货币需求问题。其中不乏卓越的理论贡献,同时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1)价格指数说和地下经济说置疑我国的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否准确。但从结果上看

2、,即使调整了统计数据,也只是减轻了货币需求的“超额”程度,而没有回答其产生原因。(2)货币化说把货币化率引入货币需求函数。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解释现实的能力,在 M/Y 明显大于 1 之前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货币化率很难准确测算,其理论阐述与衡量指标之间是脱节的。(3)金融化说指出,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经历了货币流通速度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渐下降,以后又随着金融资产多样化转而上升的过程。因此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个事买不仅没有回答“超额”货币需求出现的原因,反而在空间上扩大了这个问题。(4)流通速度下降说将“超额”货币需求归因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但是货币流通速度综合了太多的因素

3、,使之很难成为货币需求函数中的独立要素。一、角度和出发点一、角度和出发点本文的分析角度属于宏观角度,关注的始终是宏观经济总量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的切入点,不是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供求关系,而是作为金融资产的货币的积累过程。即在一定的货币需求动机下,作为信用关系载体的货币是如何创造出来和积累起来的。本文从现代经济中的以下三个事实出发:(1)现代经济中的货币不仅是交易媒介和持有资产的一种形式,更是资本循环的目的本身。增量货币注入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2)货币总量中既有现实流通的货币,也有暂不流通的货币,前者不断向后者转化。因此,货币流通不仅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是包括货币注

4、入和退出的完整过程。 (3)货币的载体是金融工具,体现经济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储蓄与投资在经济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决定货币形成的不仅是宏观经济总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需求,还有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收入与货币的数量关系二、收入与货币的数量关系收入是流量概念,货币是存量概念。每年收入形成的货币在货币总量中只占较小部分。货币增量与收入流量之间的关系较为直接,货币存量与收入流量之间则是通过货币增量间接发生关系。在数学上可以证明,货币存量与收入流量之比 M/Y 和货币增长率都是关于时间 T 的收敛的指数函数。前者是增函数,后者是减函数。如果收入增长率和货币储蓄率一定,M/Y的总体趋势是上升,但上

5、升速度逐渐减慢,达到极限位置后就不再上升。而货币增长率的总体趋势是下降,但下降速度逐渐减慢,达到极限位置后就不再下降。具体的曲线位置取决于收入增长率和货币储蓄率。收入增长率越低,货币储蓄率越高,M/Y 的极限位置就越高。随着 M/Y 越来越逼近极限位置, “超额”货币将趋于消失。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就有“超额”货币需求现象,但其幅度很小。由于收入分配集中,货币储蓄率不高,M/Y 的极限位置也很低,M/Y 上升并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了,储蓄与投资分离了,货币储蓄率大大提高,M/Y 的极限位置显著上移了,M/Y 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超额”货币现象开始变得突出。“超额”货币现象

6、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周期性波动。在经济上升阶段, “超额”货币现象较为明显;在经济收缩阶段, “超额”货币现象有所减弱。随着M/Y 越来越接近极限位置,收缩阶段的货币增长率可能会低于收入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二是阶段性波动。由于收入增长率、货币储蓄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位置变化,可能使 M/Y 曲线转向更高或更低的位置。三、我国金融资产积累的特点三、我国金融资产积累的特点金融资产积累的过程,就是收入流量实现和增量金融资产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部门之间的储蓄投资分离程度、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决定了一定收入水平下货币增量形成之多少。部门之间的储蓄投资分

7、离程度越高,资产负债结构越复杂,一定收入水平下形成的金融资产总量就越多。金融资产结构越复杂,非货币金融工具越发达,金融资产总量中货币的比重就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货币需求更多的是金融资产结构问题;而在中国,更多的是金融资产总量问题。我国资金宏观配置格局的基本特点是,通过银行融资的主要渠道,以货币、贷款为主要金融工具,将住户部门的储蓄配置给企业部门使用,以住户高储蓄支持企业部门的高投资。在这样的格局下,我国的金融资产积累过程可以概括为:增量货币以信贷方式通过企业部门注入经济,货币退出现实流通则主要是通过住户部门积累金融资产。我国的储蓄与投资的分离程度较高,同时各部门的金融资产

8、结构单一,货币的比重占绝对优势。由于货币储蓄率高,尽管 GDP 增长快,M/Y 的极限位置仍远远高于 M/Y 已经达到的位置。如果这个格局基本稳定,可以预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有“超额”货币需求现象。四、四、 “超额超额”货币需求的发展趋势货币需求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目前的资金宏观配置格局下,非金融企业部门承担的投资职能,与其获得的收入份额和自我积累能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影响经济、金融运行和发展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缺乏自我积累能力,对外部资金严重依赖,造成债务负担沉重;企业承担新增债务能力下降,导致宏观经济的货币注入流量不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严重。调整资金宏观配置格局已经势在

9、必行。我国资金宏观配置的调整方向在于:住户部门的实物投资比重上升,金融资产中非货币资产比重上升,代之以证券、保险、养老金等。随着资金宏观配置格局的调整,货币储蓄率将呈下降趋势,由目前的 l 8下降到 l 512。这取决于调整的速度和力度。由于货币储蓄率下降,M/Y 的极限位置也将下降,而目前了 M/Y 的位置已较高, “超额”货币现象将更快地趋干消失如果我国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M/Y 将在 510 年内基本到达极限值域。同时货币增长率趋于下降,货币增长率长期明显大于名义收入增长率的情况将基本消失。甚至可能出现 M/Y 的极限位置降到已经达到的值以下,转而有货币“失踪”的现象。思考题:思考题:我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合理,货币供给是否要适应这个现实?怎样做?提示:提示:货币供给增长率超过 GDP 增长率就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否则会出现供给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