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4198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四化”建设初探(以牡丹区胡集镇为例)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位于牡丹区东北部,界于牡丹区、郓城、鄄城、巨野四县(区)交界处,全镇人口 4 万余人,耕地面积 4 万余亩,林地面积 2 万余亩。该镇交通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特别是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励精图治,短短两年时间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已经由牡丹区乡镇后三位跃升到上游。目前全镇干部群众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支持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以新农村“四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统筹谋划,整体互动,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抢占先机,率先突破”总体工作思路,瞄准四县(区)交界处科学发展高地奋力挺进。一、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

2、难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即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旨在推动土地整治工作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山东省政府近几年将由省财政拨出 100 亿专项资金扶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我市第一批五个试点乡镇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胡集镇虽然不是土地综 2 合整治示范乡镇,但承担着省政府 20000 亩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和示范区内数个村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整体任务与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相似。该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五难”现象:一是施工难。土地综合整治要对项目区内道路、水利、电力等

3、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势必涉及到土地权属调整,但目前农田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承包期 30 年,施工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相当复杂。同时,土地综合整治的利益主体是项目区农民,但每个农民只盯着自己承包的几亩地,不用也无法对整个项目区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所以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项目区利益主体虚置的现象。二是管护难。如前面所述,由于农民积极性不高,项目竣工验收后,各级财政耗费巨资建设的农田基础设施,如泵房、水泵、机井、变压器等难以得到很好的管理和维护,投资效益大打折扣。三是保护难。项目区一般农田综合整治后要调整为基本农田进行永久保护,保护难度来自各种非农建设用地、工业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等。

4、四是融资难。土地综合整治财政扶持资金,主要包括农田整理资金和村庄改造基础配套资金,农民房屋拆旧建新资金主要依靠地方筹措解决,该镇农民尚未富裕,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五是入住难。农村新型社区实质是村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生活方式的改变要以生产方 3 式的改变为前提,农民不适应住楼房,表面看是农民观念、习惯、习俗问题,根本问题是传统的农耕方式及由此衍生的低收入水平造成的。二、新农村“四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国家制定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治,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国务院201047 号文件规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要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实现上述

5、目标,务必加速推进新农村“四化”建设:(一)农业产业化。即以工业思维兴办现代农业,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一体化,农业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以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农业大生产取代分散的农业小生产,以适应充满风险的社会大市场的需求。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加大城市和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注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旦流转到农业生产公司或种、养、加工大户手中,土地综合整治施工难、管护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核心是完善小城镇综合载体功能:一是小城镇的产业承载能力。城镇是产业的载体,产业是城镇的基石。二是城镇的市场辐射能力。农

6、村城镇要为农副产品走向市场提供平台,这就要加快城镇 4 各类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档次、规模。三是小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农村城镇聚集人口依靠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各类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依靠小城镇规划配套水平,依靠社会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进。四是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融资能力。关键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由建设小城镇转变为经营小城镇,重点是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公益设施市场化运行,使城建资金步入投入回收再投入良性发展轨道。五是小城镇发展定位的特色水平。农村小城镇的特色应是城市特色、农村特色、地方特色的融合创新。(三)农民新型化。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所谓“新”一是指用新知

7、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能等武装农民;二是指农民身份的转型,随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逐步脱离农业,从事各种非农产业,即使仍从事农业,绝大部分也将变为农业产业经营者或农业产业工人。(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政策上、制度上和发展战略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享有平等的投资权、收益权、发展权等公民权利。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上实行城乡一体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城市发展得空间,农村发展得资金,农民群众得实惠, 5 是一项利城利乡、利工利农、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对此必须坚定不移,对于试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用发

8、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三是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良性互动,城乡间人群的相互融合,愈来愈多的城市人到农村寻找投资发展空间,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到城市就业和创业。三、培育新型龙头企业,发展生态(有机)循环农业(一)生态(有机)循环农业概念及基本模式所谓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模式,通过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目标。从外地经验看,生态循环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立体复合型,包括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三种类型,如“油菜杂交稻秋豌豆”的立体种植模式, “鸡

9、(鸭)水产)”的立体养殖模式、 “林(园)地养鸡”、 “稻鸭共育”的立体种养模式。废弃物再利用型,主要包括农业作物秸杆再利用、人畜粪便再利用、“三沼”再利用。主要典型模式有“猪沼果(菜)、 ”“牛沼菜(草、藕)”。观光旅游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将生态农业建设与观光旅游结合在一起的良性模式。 6 (二)生态(有机)农副产品特点及生产要求生态农副产品按生态化程度分为无公害农副产品、绿色农副产品级、绿色农副产品级(有机农副产品)。生态(有机)农副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1、区域化。、区域化。生态农副产品特别是有机农副产品对生产区域有严格要求,对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空气质量指标、周边有无污染源等有严

10、格要求,有机农副产品要求对其土壤必须具备三年有机转换期,转换期内只能生产有机转换农副产品。2、全程化。、全程化。生态(有机)农副产品要求其生产全过程生态(有机)化,以生态(有机)猪肉为例,要求其各种猪饲料均为生态(有机)产品,生产中不准施用农药、化肥;养殖过程必须是生态养殖,不准饲用各类含激素的饲料添加剂,不准超标准服用抗生素;加工储运过程中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等。3、 、标标准化。准化。国家对生态(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各个过程均制定了严格标准,并由法定的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认证。生态农副产品特别是有机农副产品生产要求较高,从事其生产经营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规模化,即实行规模化集

11、约生产经营;科技化,即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设备; 7 专业化,引入工业产品生产管理理念,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分工,各类人员既分工明确,又协作顺畅;组织化,建立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服务和质量检验;市场化,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根据各类产品特点,准确进行包装定位、宣传定位、市场定位。(三)新型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前景1、政策机遇。、政策机遇。一是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通过土地整平、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农电网络建设、田间林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彻底解决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帐问题,为发展生态(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12、二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林权改革政策,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不变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相当程度上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权属性(使用、收益和一定的处置权能),为做好农村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篇文章扫除了法律障碍。三是新农村建设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及发展低炭经济、循环经济政策等,应整合各项惠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效”的原则,捆绑使用,发挥其叠加效应。 8 2、企、企业业性性质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生产者合作关系,目前有农民经济合作社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等,这几种模式对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

13、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防范市场风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属于松散型组织模式,合作各方责、权、利约束关系刚性不足,龙头企业多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本身在整个市场经济链条中从属于一个环节,加之欠发达地区引进的龙头企业多数“个头”有限,一旦受到市场冲击或自身经营欠佳,双方合作关系往往变得不很稳定。所谓新型龙头企业,其职能一是从事生态(有机)农副产品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二是生产过程中监督、管理、服务;三是终端产品营销。各类产品具体生产加工过程由生产专业户或生产企业承担,合作双方责、权、利更加明确,组织化程度更加提高,市场效益链条更加完整,农业产业化体系更加完善。3、技

14、、技术术研研发发。 。技术引进研发内容:一是生态(有机)种植技术,包括粮食作物、饲草、蔬菜、水果及反季节生产技术,核心是基本不施用农药、化肥;二是各类食用菌栽培技术;三是牛、猪、羊、鸡、鱼等生态养殖技术,核心是不饲用激素添加剂,生长过程中基本不服用抗生素,营造天然生长环境,尊重生命基本规律;四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副产品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包括秸杆青贮 9 技术、动物粪便沼化技术、蚯蚓、黄粉虫、蝇咀等食粪性昆虫规模饲养技术(将粪便、秸杆等转化为活体蛋白质饲料和优质有机肥料);五是农副产品标准化加工技术;六是生态餐饮技术;七是观光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技术,包括无土栽培技术,南方水果、蔬菜、花卉等移栽技术;

15、八是立体农业技术;九是城市郊区生态园建设;十是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及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进行城市大型商业楼顶模拟生态园开发等。技术研发队伍和开发方式包括:一是聘请农技部门、农业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专家;二是招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三是从先进地区引进技术和人才;四是从良种(苗)繁育基地引进技术和跟踪服务人才;五是建立技术咨询网络视频系统;六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或作为其试验、示范基地;七是优先优惠引进示范企业或示范专业户;八是实行技术入股和技术创新奖励措施。4、合作机制。、合作机制。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生态(有机)循环农业内在要求和集约分区原则,对种、养、加工、物流

16、等项目用地合理规划布局,并适当预留生产板房临时用地。二是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首先流转到乡镇政府或新型龙头企业名下,再返租给生产企业和专业户。三是进行项目招商,招商对象既包括本镇农民,也包括城郊失地农民、城镇失业工人、大专 10 院校毕业生、退(离)休干部职工、社会投资人员,并鼓励示范企业、示范户入驻专业园区。四是对入园各类人员实行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并由龙头企业对种植、养殖、加工业主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物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监督,统一品牌营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5、 、营销营销模式。模式。由于生态(有机)产品属于高端农副产品,产品营销以直销为主,包括在周边城市设立专卖联锁店,在高档社区建立产品配送中心,结合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建立产品采摘(购)园,建立网上购物配送系统,发展生态餐饮连锁店,出售电子磁卡享受上述综合购物服务等,同时辅以产品批发,包括与大型超市农超对接,发展加盟连锁店,争取产品出口等。6、品牌、品牌战战略。略。品牌建设一靠诚信,务必踏踏实实做事,实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