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4049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资料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学习资料 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陈善如(2006 年 2 月 8 日)省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三个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努力当好排头兵。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个走在前面”的重要部署,事关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事关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和今后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谈一些个人的认识。自 2003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以来,全省深入学习,敏锐把握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对为

2、什么要科学发展和怎样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赢得了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和实践的先机和主动权。我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和实现富裕安康的目标,作出了一系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决策和部署。如: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制定了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 年)、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 年)、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着眼于自主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和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

3、决定;着眼于区域合作,创建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新机制,“9+2”政府首脑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着眼于建设和谐社会,制定了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着眼于改善发展环境,组织实施了广东碧水工程计划和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着眼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施了“十项民心工程”;等等。应该说,三年来,广东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我们要再接再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思考、全面审视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分析有利条件,找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战略、搞好科学规划,在各行各业、各项工作

4、中抓好落实,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一、充分认识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4 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对广东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总结已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新台阶”、“四个新跨越”、“四个新突破”。为我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个新台阶”即经济总量、城乡居民储蓄、财政总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新台阶。19782005 年,广东 GDP 年均增长 13.4%,连续 17 年居全国首位。2005 年,我省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 2

5、万亿,从 1978 年的 185.5 亿元增加到 21701 亿元,跨上历史性的新台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10.9%提高到 2005 年的 12%。人均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369 元增加到 23616 元(按 2005 年平均汇率折合 2882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2005 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 2 万亿元,由 1980 年的 30 亿元增加到 20268亿元,人均存款超过 2 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 4000 亿元,达到 4432 亿元,超过 1993 年国家财政收入(4349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 4000 亿美元,由 1990

6、年的 419 亿美元增加到 4280 亿美元(接近 2000 年全国进出口总额 4743 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大排行第 13 位国家的水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我省今后继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四个新跨越”即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居民生活实现新跨越。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我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在 2003 年(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实现了“轻重并举,以重为主”的工业结构历史性转变,2005 年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 44:56,工业九大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73.7

7、%。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1 万亿元,连续 10 年居全国首位。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44.2%,比全国高 3.9 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网络优化升级,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到 2005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 11.5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100 公里,居全国第二,是 2000 年的 2.5 倍,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全部通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除海南省外)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基本实现市到县通二级以上公路,县到镇通三级公路;广州港跻身世界十大港口,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8、世界第四位,广州新白云机场成为全国首个枢纽型机场。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电源项目建设加快,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高。2005 年底省内电源装机容量 4800 万千瓦,其中“十五”期间实际新增装机容量 1760 万千瓦,为 2000 年底装机容量(3190 万千瓦)的 55%。2005 年实现了电力供应由持续紧张转向逐步缓和的重要转折,未来五年省内新增装机规划 3100 多万千瓦,为 2005 年底 4800 万千瓦的 66%,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在 2007 年得到基本解决。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和重要区镇,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邮”的目标。三是教育事业发展

9、实现新跨越。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到 2005 年底,全省拥有普通高校 102 所,比 2000 年增加 50 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 87.47 万人,是 2000 年近 3 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22%,比 2000 年将近翻一番;广州大学城一期、二期工程顺利完成,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 253 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 148.99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76.45 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生 104.01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23.98 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70.6%,比 2000

10、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四是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7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690 元,分别比 2000 年提高5008 元和 1035 元,为全国平均水平 1.41 倍和 1.43 倍。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6.1%,比 2000 年下降 2.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48.3%,比 2000 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 25.7 平方米,比 2000 年增加了 6.2 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 9.7 辆,比 2000 年增加了 8 辆

11、。“四个新突破”即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合作、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05 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 8000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接近 40%;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达 227 万户和 44.9 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 24.7%。2005 年,私营企业进出口额超过 500 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比重从 2000 年的 0.7%提高到 12%。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05 年,全省 67 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20 亿元,分别增长 22.1%和 20.5%,均高于全省 17%和 18

12、.4%的平均增长水平。2005 年,山区五市实现生产总值 1995.92 亿元,增长 1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6 个百分点;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16.78 亿元,增长 39.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22.4 个百分点;出口、财政收入等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粤港澳合作更加紧密,重大跨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并顺利推进,建立了多层次的泛珠三角区域区域新机制,两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签约合同金额达 7461 亿元,其中广东与各省(区)签约 2493 亿元。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四是体制

13、改革取得新突破。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 989 项,占事项总数的一半以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公共服务、公共事业、公共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支出的比重达 47.9%。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出台了广东省财政性投资民用建筑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重大项目监督办法等,在全国率先实行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制,企业投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128 家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 2005 年全省取消农业税,农民人均每年负担由改革前的 106.93 元减少为 17.40 元,减负率达 83.7%。(二)存在的突出问题我

14、们要清醒地看到,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我省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1、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明显。目前,我省经济增长方式总体而言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突出表现在“三高三低”,即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低循环;高速度、低产出。(1)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看,表现为高投入和低效率。高投入。多年来,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土地、水等资源。我省投资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19782005 年,全省 GDP 年均增长 13.4%,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3.1%,比 GDP 同期增幅高出近 10 个百分点。“十五”以来,全省投资率维持在 37%左右,远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

15、投资率 22%的水平。土地消耗量大,近 10 年来平均每年用地 50 多万亩,GDP 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就要消耗 5 万亩土地。低效率。目前,我省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 1/8、日本的 1/5 和韩国的1/2。2004 年全省工业资产贡献率为 11.06%,低于全国 12.26%的水平;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12%,低于全国 6.52%的水平。(2)从经济增长的效应看,表现为高污染和低循环。高污染。我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同步增长。2004 年全省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比 2000 年增加了 21%、51%和 54%。我省万元 GDP 废水排放量高于江苏和浙江

16、的水平。与此同时,污染防治水平较低,2005 年电厂脱硫机组仅占总量的一成多,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率不到两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到九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 45%。珠江口是全国仅次于渤海湾的第二严重污染水域。我省 63%的国土面积属国家酸雨控制区。低循环。循环经济是指物质生产和消费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过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一些发达国家在许多产业的生产中,已经实现了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 1/2、纸制品的 1/3 来自循环使用。我省经济发展仍处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却成了废弃物。(3)从经济增长水平看,表现为高速度和低产出。高速度。“十五”期间,我省 GDP 年均增长 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 3.1 个百分点。我省 GDP 由 1000 亿到 5000 亿用了 9 年时间,由 5000 亿到 10000 亿用了 5 年,由 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