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东申论热点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06404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山东申论热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山东申论热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山东申论热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山东申论热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山东申论热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山东申论热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热点:社会管理创新【背景链接】2010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 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 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 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 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 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010 年 9 月 2 日,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在国 家行政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标

2、准表述】原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 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 筹兼顾、动态协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立足国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意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 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 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 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深入推进

3、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经济 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 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尤其是流动人口增多,社会治安混乱等特点 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困难与压力、挑战与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有的 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 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 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社会管理

4、与人 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 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社会和谐、社 区平安、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维护 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管理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 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 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 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 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

5、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在加强社会 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 高,关键是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基础,应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组织推动上、狠抓落实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措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 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第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 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 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

6、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 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 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 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 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 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 作格局。第三,要在深入调研、

7、创新招法上抓落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社会 建设和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 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破解管理难题上下功夫、用气 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加强对社会管理 的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时, 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四,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 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因此,各地区、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 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政法综治 部门作为社

8、会管理的主力军,尤其对街乡镇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中心 (站)的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同时,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 条件以及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以保证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推进。第五,要在整体推进、夯实基础上抓落实。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 任务非常明确,当前,要下力量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 成成果。既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又要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规划中,要统筹抓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 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法综治工作 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新局面。同时,要着手研究建立

9、长效 机制,把社会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第六,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 要看实践、看效果,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 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要紧紧抓住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 关键节点上突破,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管得到、 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十七届五中全会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转型对于中国而言,2010 年非同寻常,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十二五”即将开启。 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

10、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 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 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五大坚持,这意味着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政府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的工作重点。全会公报中叶没有出现 GDP 的指标,而是说长期平稳较快的发展。这意味 着,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这正是十二五与十一五 规划的最大区别。此次政策的制定,考虑的是效果,而不是速度,这是此次全 会公报中最大的亮点。这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9 月 16 日在北京举办 APEC 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开幕词时提到“包

11、容性增长”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和胡锦涛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意指不能单纯发展 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发展,才能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 步进行。2008 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是“怒江水电开发”、2009 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产业 结构转型和粮食安全”、2010 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三次国 考的题材都涉及到了经济方面,可以说经济建设是国考题材选择的最大热门, 不排除 2011 年国考申论仍以经济建设为主题的可能性。关键词二:民生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

12、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 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 会和谐稳定”,对收入分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管理问题都一一作了解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被提出,现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格局 正在确立,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二元体制都归属 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 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 大的趋势。此次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政府未来将会花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 问题。从

13、近 10 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来看,仅 2001、2003 和 2006 年考察过三次民生 类题材,但均不单单是涉及社会领域的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 2010 年关于居民收入差距、高房价问题、城市交通大拥堵等常见诸报端,并引 发了全社会大讨论。2011 年国考申论主题极有可能以民生问题为题材,考察经 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关键词三:文化产业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有了很大提高,精神文 化需求愈发强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去年,国务 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被看成是金融危机期间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

14、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明确了政府未来要加大力度发展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既能进一步带来丰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也能带来调整结构、提振产业、拉动就业、 促进消费的经济效益。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 20%以上。但同时我 们也应看到,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 GDP 的比重通常在 8%以上,而我国大陆只 有 4%,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 20

15、01 年开始,国考申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以文化为题材,即 2002 年的“网 络监管”。虽然考察次数少,但这正说明了未来国考申论考察文化建设题材的可 能性很大。考生要多关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做好准备。关键词四:环境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 重影响。发生自然灾害,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 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都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 点之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命题人的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 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的。2010 年国考申论以“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为题材、浙 江申论以“低碳经济”为题材,这体现了环境保护往往是与发展经济联系在一起。 2011 年的国考申论可能是复合题材,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命题是一大 热门。十七届五中全会是 2011 国考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考生务必深刻理解会议 精神,以期在考生中灵活运用相关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