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91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舆论媒介舆论道德评价道德评价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摘要摘要:媒介在现代生活中影响深远,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媒介舆论促进道德建设的方式,指出在陌生人社会中媒介舆论通过道德舆论监督、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整合和净化,进行舆论引导,鞭挞落后的旧道德,倡导先进的新道德,展开民主、平等的道德的道德交流方式,影响受众道德的知、情、意、信、行等,促进道德素质的巩固和提高。本文的媒介是指传统媒介,指报刊、杂志、电视及广播等,不包括网络媒介(网络媒介暂不讨论)。“媒介舆论是指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舆论。它包括各种传播媒介,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刊登的言论、来信、社会

2、讨论、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1(P167)在我国,大众媒介是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喉舌,其意见尤其是党报党刊的评论员文章更是代表了党和政府的意见,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主张,是民意的集中体现。而媒介刊登的百姓来信、社会讨论、电视评论、电台电视的谈话节目中的各种观点和要求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民众的某种要求,可以说是民意和众意的表现。媒介舆论从其特点来说具有大众参与性、开放性、相对理性、权威性、影响深等特点和优势,较之其他舆论形式,媒介舆论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势而成为社会舆论的领袖,居于主导的地位。一、转型时期媒介舆论与道德建设社会转型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

3、征,我们正处于由“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或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2(P37)社会转型也体现在道德方面,不仅体现为道德的内容由传统的旧道德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的转变,而且道德所依赖的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显著方面就是个体所受的道德的道德舆论压力来源的变化。在传统社会中个体道德生活较多地受熟人群体间的舆论压力的影响,而现在个体道德生活更多地受媒介舆媒介舆论的论的压力。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多变,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依靠各种媒体,媒介成为人们认识的导航圈,“它迫使人们超越狭隘的经验,学会更多的凭借大众传媒所提供的间接信息和话题去认识

4、世界,勾勒、修改头脑中的关于现实世界的图”,3(P59)大众传播已取代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传媒在受众道德素质形成、巩固和提高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个体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受到媒介舆论的媒介舆论的影响。“媒介权力通过控制信息载体,传播特定的符号意义体系,构建人们的认知概念世界、价值系统,形成对人们社会行为的隐性支配。”4(P58)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个体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固定的,个体处于熟人社会中,个人的道德的道德生活几乎暴露在所有熟人的关注之中,违德会受到来自多数熟人的舆论压力,从而影响到个人生活与工

5、作,其代价比较大。而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工作与生活空间相对独立,且人员流动性大,总体来看人们主要是处于陌生人社会中,违德不再在个体的熟人关系网中全面扩散,来自熟人的舆论压力比以前小了很多,因此,熟人社会中民众间的街谈巷议性质的舆论对个体的作用力在陌生人社会中相应小了很多,而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民意和众意的集合的媒介舆论其作用则相应大了起来。“从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影响看,媒介舆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起到聚合、引导、控制等作用。媒介舆论以它不间断的意识撞击,时时事事对受众的思想发生摩擦,最后使思想按着媒介撞击的方向发生变化。”1(P166)所以,全面、理性地衡量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把握其中的规

6、律,促使媒介舆论更好地服务于道德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二、媒介舆论促进道德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媒介舆论在促进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的:首先,媒介舆论发挥其道德舆论监督的功能,对道德观念、事件、行为、人物等或贬或褒,从而引导受众。媒介舆论对道德观念、事件和行为、道德人物等进行道德的评价,判断其是善还是恶、是高尚还是卑鄙,并传播给受众,影响受众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的谴责和赞许就是生活的主宰。”5(P69)当媒介舆论表达贬义评价的时候,就在受众中形成广泛的舆论压力,促使受众自觉修正自己的道德的道德认知,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避免受到意见制

7、裁、交往制裁等。“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压力大、影响深的特点,因而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对于构成扬善抑恶的道德的道德氛围,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道德由现有向应有的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3(P59)媒介舆论给受众形成巨大的外在压力,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受众道德良心会被正义的道德的道德舆论所撞击、所影响,而在类似的的道德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或者防止自身产生类似的错误行为。多数受众一般希望被周围的群体所接纳、所肯定,避免被孤立、被否定的心理,更是希望自己的道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与舆论中的主流一致,从而修正或者继续坚持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用惩罚和耻辱来强迫维持一定的行为水准

8、的同时,社会用赞扬和支持来突出所有超出这一水准的英勇和坚毅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必要的。5(P71)如果说媒介通过负向舆论、通过贬低不道德的行为和观念促使受众修正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话,那么,来自媒介舆论对道德行为和观念的赞扬和支持就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凝聚力。从受众个体道德素质变化来看,来自媒介舆论媒介舆论的的赞扬和支持能够进一步强化受众内心的道德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促使受众在今后的道德的道德实践中做出恰当的道德的道德行为,从而强化、提升受众的道德的道德品质。“褒扬性舆论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善待社会和他人,使公众具有现代的道德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

9、以及现代的是非观、价值观等。”6(P190)从全社会来看,当媒介舆论对某道德事件、行为、人物等表达褒扬性的评价时,在全社会中弘扬正气,形成对受众道德素质的陶冶和道德方向的引导,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人向共同的方向去努力,促进社会稳定和文明水平的提高。“褒扬性舆论具有社会教化作用,是培养新一代高尚公民的意识温室。学校教育和各种社会教育都能培养人、熏陶人,但只有正向舆论的耳濡目染才能造就意向一致、品德优良的社会公民。舆论每时每刻对人发挥显著的感染力,公众就像置于温室一样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6(P190)其次,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整合和净化,进行舆论引导。“媒介是一种具有高度目的性的社会组织,在客观

10、上它具有提供意见环境的功能,在主观上它又有制造意见环境的主动性。所以,新闻媒介绝不是原生态地反映社会舆论,而是对各种社会舆论的再传播。尤其是在提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的信息时,更是自觉地带有自己特定的主观性、朝向性,这种朝向性不仅加速了舆论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个让人们无法忽视的意见环境。”1(P237)在现代社会中受众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媒介所营造的这样一个拟态环境来认识世界的,以媒介所营造的意见环境作为认识的基础。媒介营造的意见环境是有选择的意见集合,有的舆论被媒体过滤掉了,有的舆论被媒介扩大了。媒体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意识地放大或者过滤某些舆论,对社会舆论进行整合和净化,进行舆论引导,引导受众

11、对某些问题进一步深入、广泛、理性地讨论。媒体通过自身的平台,把不同时空的不同个体和群体粘连起来,形成有某种共同特点的媒体的受众群并影响其意见和倾向。媒介引导舆论一个方面是放大某种意见,在社会中形成广泛的舆论压力,造成社会多数甚至全社会都赞成某种观点的现象,从而影响受众,尤其是从众心理比较强烈的受众的道德的道德情感、认知、意志与行动。媒介舆论影响受众一个方面是影响受众道德情感,引导受众体验和发展同情人、关心尊重人、体贴人的情绪情感。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极为重要,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形成正确信念、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道德理性能力的培养也很关键,毕竟受众在实施道德行为前需要理性的道德的道德

12、判断。在这个影响受众的过程中,媒介有选择地放大这意见,以此影响受众道德思考的内容。“新闻媒体通过对事实的报道,以新闻报道影响社会公众舆论,形成主流的舆论,进而对人对社会产生影响;一些不为人知的意见即社会舆论,经过新闻报道,转化为新闻舆论,就能使少数人的意见变成多数人的意见,使局部意见转化成全局的意见,成为能让大家知道并赞同的社会舆论。”7同时,媒体有意识地弱化甚至是过滤某些舆论,在传播的时间、空间等方面有意识地予以弱化,从而使得这些舆论逐渐失去成长的机会,甚至逐渐消亡。当然,媒体不能够对所有的舆论都能够弱化或者过滤,凡是人民高度关注的,媒体即使不关注,也不会导致消亡,毕竟媒体舆论的基础来自人民

13、。第三,鞭挞落后的旧道德,倡导先进的新道德。转型过程中新旧文化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表现得十分 明显,一方面,人们旧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逐渐被抛弃,另一方面,新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并且道德转型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背景下文化思想道德的交流和冲突,在一定 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道德转型过程中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 动社会道德更新进程,通过鞭挞落后的旧道德,倡导先进的新道德来影响受众,从而推动道德进步。道 德观念和行为的创新总是首先只在一部分人中传播,媒介通过自身的平台将先进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提 交给广大的受众,从而在受众中引起思想道德的震动,并形

14、成优势舆论,尤其是通过权威人士的现身说 法,榜样的力量使得受众慢慢接受新的道德观念,形成新的道德行为。转型时期新旧道德的冲突比较明显,媒介舆论在除旧立新方面功不可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义利之辩,如 20 世纪 90 年代深圳蛇口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曾经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社会讨论的结果是使追求正当利益的行为正大光明化,使得人们认识到追求正当利益是合乎道义的,是可鼓励的,破除了旧道德的求义贬利的观念,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道德上的一个障碍。通过媒介舆论,可对某些复杂的道德观念、行为和事件、道德人物等进行评判,澄清认识,影响受众。如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

15、舍身救老农,在全国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值得,在这场讨论中媒体发挥其舆论作用,使得受众明白张华救人的精神价值之所在,批评了只看物质利益不看重精神利益的错误观念。第四,媒介舆论尤其是论坛的议论、讨论行为本身就是一场道德的教育过程、平等的交流、相互的影响等。在现代民主社会和理性多元论的文化条件下,媒体提供各种道德观念争鸣的平台,使得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百家争鸣,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形成道德共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首先是相互的观念的影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观点碰撞的过程,彼此的观点相互影响的过程;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澄清认识的过程、修正错误的过程。其次,这样的议论和讨论也是一场道

16、德民主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受众形成主体性道德。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争鸣过程中有助于受众形成主体性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受众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同时由于它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使其普遍有效性或广泛可接受性获得了基本的保证。用伦理学的术语来说,这种道德民主的基础可谓之普遍的道德主体性基础。有了这一基础,社会规范伦理才可能进入社会公民或道德个人的内在美德之中。反过来说,也只有那些可以为广大社会公民或道德个人所普遍接受的社会伦理规范,才是真正有效的普遍道德规范,也才具有真实的社会伦理意义,否则,就只能被人们当作抽象空洞的无意义的道德教条而弃之不顾。”7(P81-82)当然,传媒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不都是积极的。在我国,大众媒介是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集体发言人,从所有权来看多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所有的传播媒介舆论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一定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传播媒介相对独立地开展经营活动,尤其是近年来传播媒介的商业化运营,部分媒介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