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816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实验 11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目的要求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3、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 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二、猜想假设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_型增长变化。三、设计实验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 7 天。7 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 7 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

2、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 方格) 、滴管、显微镜等。二、方法步骤和记录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 5ml 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_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 5ml,摇匀后用_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_下培养 7 天。三、现象观察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 7 天。菌数时间(2.5104个) (天)组别起始1234567甲乙丙平均四、实验结论1、

3、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7 天中的变化曲线。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_型增长变化。五、实验评价用你所在小组的记录数值所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与平均值作出的曲线相比相似程度怎样?试作出解释。误区警示1、操作过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观念,不能随意谈笑。2、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_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_几次,以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3、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_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1、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菌数(2.5104) 8

4、6 4 2时间(天)1 2 3 4 5 6 7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二、探究创新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2、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 )A. 高压使细菌 DNA 变性 B. 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C. 高温汤死细菌 D. 高温使细菌 DNA 变性3、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向发酵罐内通氧气,其结果是( )A. 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 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C. 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

5、精 D. 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4、一种新的物种进入菜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酒精浓度 酵母菌溶液 葡萄糖溶液 溶液的 PH 值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A B C DA. 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 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 种群数量达到 K 值以后会保持稳定D. K 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个种群数量的食物的关系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 种群增

6、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6、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二、填空题7、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 0.5ml 培养液中放入 5 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 24h 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_曲线增长。种 群 个 体 数 量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A B C D种群数量(个)400300200100 t/d(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_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_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_,死亡率_,从而使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率_。(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

7、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_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探究实验 11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方案设计二、猜想假设S实验过程二、方法步骤和记录2、高压蒸汽 3、血球计数板 4、25三、现象观察(根据实际实险数据作答)四、实验结论1、 (根据实际实验数据作出曲线) 2、S五、实验评价相似但不重合。各实验小组在用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时,由于酵母菌不均匀分布在各小方格中,计数小方格的酵母菌密度与培养液中的密度不一致,而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与培养液密度较接近,所以小组曲线不能与各组平均值曲线重合。误区警示2、竞争,振荡 3、同侧相邻问题探究1、摇匀试管取 1ml 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

8、计数,所得数值乘以“n2.5104” ,即为 1ml 酵母菌原液中酵母菌个数。2、不需要。本实验目的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数值,求得准确即可。二、探究创新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有影响实验设计:1、取两支相同试管分别加入 5ml 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 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做好记录。4、将两试管分别送进 4的冰箱冷藏箱和 25的恒温箱,培养 7 天。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试管,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 7 天。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B 2、B 3、D 4、A 5、B 6、B二、填空题7(1) “J”型 (2)种群;种内;降低;增高;下降(3)375;“S”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