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743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层属性。从各种因素的地位看,人既是人地相关系统中的主体,又 是环境和资源的组成要素。研究我国人口问题与社会持续发展对于探讨有中国特色的可持 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 (一)人口众多 国家统计局 1982 年公布的我国总人口,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人口,全国 10.32 亿人,约 占世界总人口的 22.93%。1993 年末,我国大陆人口已达 11.85 亿,比 1992 年净增 1346 万人。 1949 年末到 1993 年末的 44 年间,我国大陆总人口翻了一番多,目前已超过 12 亿人。 (二)绝对增长量大 我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

2、3 个阶段:1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 1930 年 出生率为 38,死亡率为 33,自然增长率仅 5;2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如 1965 年出生率为 37.88,死亡率为 9.50,自然增长率为 28.38;3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由于 70 年代末我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生育意识的变化和生活水 平不断的提高,这一阶段中,1985 年出生率为 21.04,死亡率为 6.78,自然增长率为 14.26。1993 年出生率为 18.09,死亡率为 6.64,自然增长率为 11.45。世界人口自然 增长率为 17,发达国家为 6,发展中国家为

3、20。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和将 要进入育龄的人口比重大,我国人口的绝对增长量仍然是相当大的。 (三)地区分布不均 胡焕庸 1935 年根据当时创制的 1933 年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清楚地表现出东半部 人口十分稠密,西半部人口十分稀疏,两者之间明显地看出有一条人口分界线。这条线的东北 端起于当时黑龙江省的瑷珲(现称黑河),以此向西南划一条直线直达云南省的腾冲。当时把 这条线称作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当时计算,这条线以东的中国东半部面积约占全国 总面积的 36%,而人口却占全国的 96%;而这条线以西的西半部,面积约占全国的 64%,人口仅 占全国的 4%。到 80 年代,胡焕庸利

4、用 1982 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重新计算了这条线东西两侧 的人口分布。结果是:东半部面积占全国的 42.9%,人口占全国的 94.4%;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 57.1%,而人口仅占全国的 5.6%。这个比例数字同 1933 年的统计数字相比,仅有 1.6 个百分 点的差别。因此,尽管解放以来国家曾一度重视西部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较快,由于东部人 口众多,人口也在同步增长,它们之间的比率,虽然经过半个世纪但仍没有多大的改变。 (四)人口素质低 根据第 4 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 15 岁以上的人口中,有 1.8 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 15.88%;全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 1612 万人

5、,占总人口 1.4%;大学以上(包括相当于 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060%。造成人口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文化教育水平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远远落后于发展中 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大陆 2024 岁适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 2%,而印度为 10%, 泰国为 16%,埃及超过 20%,韩国则为 38%。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高等专门人才,是一个 国家在经济竞争中最有效的资源。高等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桎 梏。 (五)人口结构 1.民族结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 56 个民族,汉族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 93.3%;

6、少数民族共有 6723 万人,占 6.7%,大部分散布于西部的广大地区。解放后,由于政府推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人民和睦、友好相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2.性 别结构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一般都大致相近,有利于生产布局的合理组合。据 1993 年统计,全 国男性占 51.02%,女性占 48.98%,男性多于女性 2.04%。 3.年龄结构 我国人口各年龄组的比率同世界平均数十分接近。中年组为 60%,少年组为 35%,老年 组为 5%。中年组比率高,社会上劳动力充裕,中年所需抚养老年和少年的任务不重。但中年 组的人口比重过高,尤其是育龄人口和将要进入育龄的人口占一半以上,使我国人口数量

7、的增 长在短期内难于控制。 4.城乡结构 近百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日增,农村人口日减。据 1980 年世界人口资料,全世界 平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9%,发达国家平均城市人口占 69%,发展中国家平均城市人口占 29%。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够发达,城市人口比例较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农 民占绝对多数。1993 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28.14%,乡村人口占 71.86%,表明我国经济发展 的水平仍然很低。 5.职业结构 我国工业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仍占绝大多数。据 1993 年的资料统计,我国 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56.4%,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占 22.

8、4%,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 占 21.2%。 (六)人口迁移 19 世纪末至解放前夕的 50 年间,由关内迁移到东北 3 省的人口共 3000 万左右;19 世纪 以及 20 世纪上半叶迁往世界各地的华侨约有二三千万人(不包括华裔);19501982 年,我国 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净迁人口 3000 万,年平均大约 90 万。 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有:1 战争造成的人口移动;2 灾荒造成的人口 迁移;3 水库建筑移民;4 中、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分配;5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口迁移。如建国 初期,国家为了调整全国人口分布,开垦荒地,开发森林,开发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巩固边疆国 防,促

9、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曾组织动员人口迁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口政策的某些失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19491983 年农村人口出生由 4.84 亿人增加到 7.84 亿人,平均每年增长 1.4%;适龄劳 动力由 2.37 亿人增长到 4.47 亿人,平均每年增长 1.9%;在业劳动力由 1.65 亿人增长到 3.4 亿 人,平均每年增长 2.1%。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 占地,耕地却有所减少。农村劳动力平均播种面积 1983 年比 1952 年减少了 45.7%。农村实 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可以摆脱土地的束缚,为农业剩余人口

10、的转移创造了条件,于是, 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 “打工仔”、 “外来妹”。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促进和沟通了城 乡工农业产品的交流,繁荣了市场,满足了城乡人民的部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但这种“民工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又缺乏教育和管理,从而也带来了一些 消极的影响。如自流人口对流入区的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资源浪费;农业剩余人口向 城市的流动,增加了城镇人口的负担;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一系列问题尖锐化,增加了社会的 不安定因素等。 二、人口过快增长引起的有关问题 (一)土地资源强度消耗 尽管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的人均占有量小,加上全国耕地面积

11、仍以每年 平均 30 万 ha 的速度递减,由此,人均耕地已有 1949 年的 0.18ha,下降到 1990 年的 0.085ha,只 及世界人均水平的 1/4。全国有 1/3 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土壤约 50 亿 t。 我国草原面积 3.2 亿 ha,但已有 0.87 亿 ha 的草原退化,493 万 ha 的草原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尽管我国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但森林覆盖率仅仅达到 13.4%,人均森林面 积 0.11ha,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11%。 (二)能源紧缺 1993 年我国消耗 11 亿 t 煤,1.4 亿 t 原油,人均 0.9t 标准煤。而美国

12、人均 10t,日本 4t,德 国 5.6t,中等发达国家 35t。预计本世纪末,我国需要 141 5 亿 t 标准煤,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能源生产要增长 35 倍,即 3050 亿 t 标 准煤,我国的能源缺口较大。 (三)水资源短缺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 5 位,但按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来计算,我国是一个缺水的 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球人均的 1/4,(前)苏联的 1/7,美国的 1/3,而我国水资源用量已 占全国水资源总量 28000 亿 m3 的 1/5,占全国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的 1/2,其开发程度已居世 界前列。由于我国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不均匀,82%的地表水,70

13、%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在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 50%以上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 18%,再加上降雨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匀,70%集中在汛期,所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缺水十分严重,其 中以华北平原沿海城市表现最为严重。 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尖锐。据预测,我国目前全年缺水已 达 350 亿 m3,如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到本世纪末将缺水 1000 亿 m3,如不及时兴建一批 水源工程,城市缺水量将超过 200 亿 m3。 (四)环境恶化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问题。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

14、国家,全国烟尘排放量的 70%、SO2 排放量的 90%都来 自于燃煤,使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产生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以烟尘和酸雨最为严重。我国 多为古生代地层的煤,含硫量达 5%7%,最高的达 10%13%,中国每年排放 1700 万 tSO2, 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造成酸雨危害,重庆和广西柳州酸雨率超过 70%,pH 值为 4.0。华中地区酸雨最为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平均 pH 值低于 4.0,酸雨频率在 80%以上,对农业、森林、建筑物都有很大危害。 三、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巨系统,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系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 无

15、序状态,要使这个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演化、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其基本条件是各 子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协调这个巨系统各子系统发展的战略,因为这一 战略从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全过程中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了人口、资源、环境 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这一战略,可以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者协调发展, 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 位。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毫不例外地要过人口关,既要解决人口数量对发展的制 约,又要迎接人口对发展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质量是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 制,人口质量得到普遍提高

16、的基础上实现的。人口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既有数量问 题,也有质量问题,但现阶段数量制约是主要的。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表现为四大显著特征,即 人口基数大、净增长量大、持续增长惯性大、人口对生活资料的绝对消耗量大。人口基数 庞大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鉴于人口在持续发展问题上所处的特殊地位,我国人口的现实态势及其在制约我国持续 发展诸因素中的作用,决定了现阶段实现我国的持续发展必须以控制人口数量、平抑人口的 过快增长趋势为突破口。因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将为我国人口素质 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而从整体上为缓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强整个社会经济系 统的内涵发展能力奠定初步基础。因此,控制人口应成为现阶段持续发展一系列举措中的关 键举措。具体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把控制人口数量的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济建设与社会 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置于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2)提高人口素质。为此必须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和知识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