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68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LV到裁员至300人(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凡客扩张中迷失的四年 从要收购 LV 到裁员至 300 人核心提示:“我希望将来能把 LV 收购了。 ”这是 2011 年 3月陈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出的一句当时让整个行业震惊的话。回头来看凡客的发展路径,从扩张到收缩,从激进到蛰伏,短短几年间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经济的狂热与泡沫,足以让行业警醒。从意气风发到蛰伏反思,这是凡客 CEO 陈年过去四年的转变。“我希望将来能把 LV 收购了。 ”这是 2011 年 3 月陈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出的一句当时让整个行业震惊的话。但到了 2015 年 3 月,陈年发出了这样的反思:“2011年,凡客最热闹时,公司里有 1.3 万多人,光总裁级的领导就有三四

2、十位,然而凡客却步步陷入危机。现在,凡客只剩下不到 300 人,做衬衫的核心团队只有 7 个人,但业务运转得很顺畅。我不免想,以前那么多人平时都在干吗?”凡客的崛起与衰落,令无数人扼腕,但如同现在陈年的反思一样,四年前,凡客跃进、陈年狂热、行业里一片叫好,谁会预料到凡客如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人想到,就算有雷军的“加持” 、雷军、陈年两人在办公室喝酒到天亮的“痛定思痛” ,也未能让凡客免于大厦将倾。46 岁的陈年在反思之后,甚至显露出了一丝意兴阑珊。“该说的都说过了,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再好说的。 ”3 月底,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年透过凡客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而回头来看凡客的发展路径,从扩张

3、到收缩,从激进到蛰伏,短短几年间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经济的狂热与泡沫,足以让行业警醒。扩张中的迷失凡客创建于中国消费电商大爆发的 2007 年,当时凡客从模仿 PPG 开始起家。2009 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拐点,2010 年则是一个爆炸点。当时“淘宝”两字已经可以用来区分人群或者断代了;B2C 大火,凡客体流行一时;Groupon 模式兴起,千家团购网站风起云涌。甚至,以下载业务为核心的迅雷也做起了电子商务。所以,凡客的迅速发展并非只是他们自己,当时的京东、淘宝、亚马逊等一大批老牌 B2C 电商都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事实上,凡客起步时更多是幸运地站在了中国服装电商的风口,两三年内业绩连年翻番。与

4、此同时,凡客多次拿到巨额融资,估值快速飙升。“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 29 块的 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2010年 7 月,这句红极一时的广告词让凡客成为炙手可热的公众焦点, “凡客体”亦爆红网络。2010 年,也是凡客最得意之时,一年卖出了 3000 多万件服装,总销售额突破了 20 亿元,同比增长 300%,不仅是垂直电商的老大,更以全行业排名第四的业绩,让所有人为之侧目。在 2010 年的业绩刺激下,凡客开始“大跃进” 。2011年 1 月, 陈年将凡客的年销售额目标“保守”定在 60

5、 亿元这么个增长 200%的数字。而到了 2011 年 3 月,陈年又将这个数字“修正”成了 100 亿元。也就是在 2011 年 3 月,陈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一句当时让整个行业震惊的话:“我希望将来能把 LV收购了” 。至此,凡客以及陈年的狂热达到顶点。但凡客在这一年也迎来了拐点。100 亿的大跃进让凡客迅速扩张,为了完成销售目标,凡客开始大幅度扩张人员、地盘,不断增加库存单品量来进行市场份额的扩张。在鼎盛时期,凡客的员工总数一度超过 1.1 万人,拥有 30 多条产品线,不仅仅有服装,还有家电、数码、百货,甚至还有拖把和菜刀。开新仓,补旧仓,源源不断进货。直至 2011 年末,凡客

6、的库存达到 14.45 亿元,总亏损近 6 亿元,100 亿元的销售目标也只完成 1/3。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凡客始终在做着清库存的重复工作。除了清库存,还有清人员。2011 年,生产线、资金链紧绷、巨额库存积压这三座大山一齐向凡客压来,凡客开始走向衰落。但陈年并不甘心,尤其是有好伙伴雷军的指点和力挺,凡客开始了小米化的救赎。雷军的支持无疑为凡客命运带来转机,首先,雷军在董事会力排众议,坚定支持陈年IDG 等原有股东共累计砸下 1 亿美元,使团队人心初定。其次,雷军与陈年 8 次深入交谈,每次长达 8 个小时,这让陈年意识到不够专注、不够极致才是凡客的根本病因。而“专注口碑极致快”正是小米的七

7、字诀,至此,凡客的小米化开始。至此,陈年带领凡客向去毛利率、去组织架构、去 KPI层层推进,凡客内部甚至流出“两个凡是”原则,即凡是雷军肯定的我都肯定,凡是雷军反对的我都反对。此后,凡客的变革开始,员工由搬家前 5000 人裁至300 人,SKU 由最高 19 万缩减到 300 个,力争百元衬衫完爆千元衬衫质量,陈年下定决心先做好一件白衬衫。2014 年,陈年专心做产品,公开露面的次数不超过 5 次,更多时间他是一个产品经理。同时,陈年亲抓产品设计、上游供应链、下游制造商等各个环节。从其微博上看,这一年的陈年,出国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他屡次提及为解决白衬衫设计难题,亲赴越南向日本衬衫泰斗吉国武请

8、教,直到确定最佳效果才回国。2014 年 8 月 29 日,被认为是凡客“重装了阵”之时,陈年以“凡客再不好好做事情,是要遭雷劈的”宣告回归,站在舞台的他言辞激烈,豪情再度迸发。“我先把产品做好”成为陈年口头禅,他希望以白衬衫为原点挽回用户的心,并重新塑造品牌。可以看到,通过 1 年多的蜕变、改造、升级,凡客逐渐摆脱品牌制胜的发展策略,转向以“单品+爆款+性价比+口碑”类小米的产品模式。但“回归”之后,凡客并没有期待重回往日巅峰时的荣光盛景。一件真正的白衬衫并没有让凡客再次走入主流,没有回到公共话语空间。时至今日,似乎唯有“凡客倒下”这样的标题才能让人们的目光多为凡客停留几秒。复杂的凡客凡客一

9、直以来的最大痛点是什么?其实还不是过快扩张,而是产品定位,换言之,凡客有营销无产品。作为 CEO,如果讲述凡客的故事,陈年会如何定义凡客呢?“平民时尚”陈年在 2012 年如是说。可以看到,陈年对凡客的定义一直非常清晰,让普通人都穿得起的时尚,其实这也目前线下一直非常火爆的H小米避开传统渠道,实行低价策略,山寨的价格买了个品牌手机,又赶上了社会化营销的“台风口” ,想不上天都难。很多传统人对此不屑,但不能否认他们确实在做创新。很多时候,创新就在那些拥有资源者不屑的眼光中起来的。如果不是这些人的不屑,以他们拥有的资源,哪里能轮到那些创新者呢?正是强者的不屑,让弱者有了机会。世界的轮回,往往是这样

10、开始的。对阿里和小米,现在还有强大的质疑声,这有点诡异。质疑往往是因为不服,这成了抱守传统的最后颜面。说实话,我曾经也是众多质疑者之一。不过,我现在的心态是少质疑,多学习。质疑,可能说明我们没看懂。没看懂,可以在私密场合讨论,少在公众场合议论。公众场合的讨论,质疑很容易被理解成反对。每次颠覆,都是一次更加开放在讨论小米和阿里之前,先看看其他几个标杆企业在忙啥。以苹果的能力和影响力,它几乎能进入所有它想进入的IT 领域,但苹果没有这样做。它一直在做一件事:不断颠覆自己,永远让别人成为跟随者。即使进入了新领域,如果没有颠覆性的产品,也不会为了赶时间,仓促推出一个新品。以谷歌的资源,它可以围绕搜索引

11、擎构筑一个“生态链” ,把所有对手屏蔽在外,但谷歌在“X 实验室”竟然在做一些匪夷所思所思的创新,其难度甚至超出了神话的想象。谷歌的“X 实验室”将是很多行业的灾难,因为它不是创新一项技术,一个产品,而是颠覆一个行业。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相反,微软在干什么?比尔盖茨很有危机感,甚至在 IT 的所有技术方向上都有押宝,也收购了很多创新企业,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微软近期被边缘化了。对待竞争对手,微软曾经最厉害的一招不灵了。从网景开始,微软用“捆绑”(即免费)这一招打压了多少对手,而现在的创新可能恰恰就是从免费开始的。从上述案例中,我们总结出现代创新企业有两个典型标志:颠覆和开放。颠覆,既包括颠覆别

12、人,也包括颠覆自己,其实最重要的是持续颠覆自己。开放,就是不要设想通过构筑壁垒来阻止别人来颠覆自己,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构筑壁垒时,你的方向已经错了。在颠覆上投放资源,还是在阻止被别人颠覆上投放资源,从而确保自己的颠覆有更长的收获期,或者不用颠覆也能持续收益。衡量这个问题的标志就是开放。冲到了风口顶端的小米在忙啥?如果雷军说小米的产品有多好,有多少创新,甚至讲极致,这是自夸。好在做营销的,都曾经自夸过。没这份自信,现在还真不敢做企业。看看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都有很强的表演欲。在马云已经成功做大了阿里系后,小米还赶上了机会,站在了“台风口” ,雷军确实不容易。想砍掉流通商的企业太多了,从 20

13、世纪的美国开始, “批发商无用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但都没有做到。小米何以能够砍掉流通环节呢?这就是“台风口”出现了,这个“台风口”就是互联网营销。不是说互联网营销是“去中心化”的吗?既然是去中心化的,那么说意味着从此没有一呼百应的媒体了。 然而,现在的小米恰恰是一呼百应,根本就没有去中心化,雷军现在就是中心,甚至中心化到了这样的地步:雷军说一句不痛不痒的话,马上就能见诸主流媒体。雷军的庆幸在于:一不小心引爆了互联网。从社区内传播,引爆到互联网之外的传播。雷军干的是乔布斯早就干过的事。但雷军干的事,又是小概率事件,有了雷军,就很难有雷军第二。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风云人物,但不知道会是谁。既要看

14、能力,也要看运气。说这些,丝毫没有贬低小米的意思,只是想说明到底雷军站在什么样的“台风口” ,以至于“猪上天了” 。上面这些,小米总体来说还是创新的,这个创新是从否定别人开始的。小有所成之后,小米最近在干什么呢?从手机开始,小米最初是做手环、路由器、小米盒子、耳机、移动电源、随身 Wi-Fi、钥匙扣这类小玩意儿,大致有几十项,主要为粉丝服务的,这很正常。但问题是小米最近推出了很多新品类,包括空气净化器、小米电视,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小米汽车,每推出一个新品类,都是一个新话题。恰恰从此开始,小米开始传统了。小米在重走凡客的老路让我们回顾一下凡客诚品的经历吧,因为雷军给凡客开过处方。凡客最初也是只推一

15、个品类,即衬衫,因为衬衫简单,便于初期那些不熟悉网上购物的人选择。因为衬衫的成功,凡客后来几乎什么都做,甚至卖起了拖把。雷军最后给凡客开的处方是聚焦,做单品,做爆款。凡客最初是颠覆者,后来传统了。雷军想把凡客拉回最初的颠覆状态。凡客创始人陈年,现在逢人就讲产品,但估计听的人不多了,因为凡客的故事已经失去了传播价值,这与陈年把产品做得有多好没有太大的关系。曾经站在“台风口”的凡客,现在总也找不到“台风口”了。一个人,两次都能够站在台风口,难道上天真的这么眷顾这个人?两个小概率事件,几乎就是不可能。小米最近在做的事,恐怕与凡客曾经有点相似,就是在走向传统。小米曾经是专注的,但现在不专注了。因为小米

16、做大了,要立即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守住成果,二是怎么扩大战果。怎么守住成果呢?雷军担心, “小米手机迟早会被颠覆” ,所以,小米要投资 100 家智能硬件企业,通过对周边产品投资,增加对手机的黏性。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圈理论。只要进入这个思路,小米就传统了。生态圈理论,说白了,就是害怕顾客不喜欢自己的主业了,就要黏住顾客,让顾客脱身较难。解决办法不是从主业入手,而是从增强黏性入手。怎么扩大战果呢?就是利用已经建立的平台做多品类,从而迅速“扩大战果” ,这个思路换个角度也叫资源变现。在传统思维里,这很正常,甚至就是人的本能所决定的,不需要什么理论支撑。凡客就是这样从颠覆者变得传统的,反正今天的成功之后,不乏追逐者,希望合作的企业众多,今天的变现没有困难。但是当凡客急于“扩大战果”时,别人却在创新。很多人事后认为,凡客出问题,是因为产品类别太多,质量出问题了。这当然是“归罪”最简单的方式。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当别人在颠覆时,凡客既没有颠覆自己,也没有颠覆别人。当颠覆不断发生时,你没有颠覆自己,别人就会来颠覆你。主业出现问题,周边产品黏性再强,也难挡顾客离开。小米现在推出新品的速度,与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