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6363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子 流行病学研究姓名:宋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指导教师:陈坤20060501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研究应用以队列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了解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在群体水平上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一基因交互作用,以及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环境暴鼯因素以及一碳单位代谢相关营养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浙江嘉善县1 0 个乡镇参加过1 9 8 9 - 1 9 9 0 结直肠癌普查的6 4 6 9 3 人的随访队列

2、为研究人群。从中选取1 9 9 0 年5 月至2 0 0 5 年5 月该队列发生的2 0 7 例结直肠癌存活病例( 结肠癌9 3 例,直肠癌1 1 4 例) 组成病例组。按照该队列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9 5 0 人组成对照组,实际调查8 4 7 人,其中调查问卷和血样都齐备的有8 4 1 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这8 4 1 人中抽取2 倍于病例组样本量的对照,即4 1 4 人作为本研究数据分析的对照样本。通过流行学问卷调查获得现场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生活方式与习惯,饮食习惯与种类以及既往疾病史等。通过询问各类食物的单次摄入量和摄入频率获得常见食物摄入量信息,

3、并使用统一制作的食物模型辅助调查。每位研究对象同时抽取5 m 1 外周血。实验室检测采用改良盐析法抽提外周血白细胞D N A :M T H F R c 6 7 7 T 、A 1 2 9 8 c 、M 认2 7 5 6 G 、M r R R A 6 6 G 和T s 3 u T R 多态位点检测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 c R R n P ) 方法。T s 5 u n t 多态位点检测采用P c R 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后直接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全部调查表格经统一编码后,用E P I D A l A 2 0 0 0 软件双遍输入,校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

4、特征采用,检验;研究因素与结直肠癌o R 值估计采用非条件L o 鲥s d c 回归模型拟台,采用卡方趋势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剂量一反殃关系,基因一基因和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的P 值用似然比检验计算。各种食物能量和营养素含量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2 0 0 2 和中国食物成分表2 0 0 4 。全部统计分析均在S P S S l 3 O f o r w i n d o w s和M i c r o s m E x c e l2 0 0 3 软件中进行。结果1 相关环境暴露因素与结直肠癌一般情况中,结肠癌在年龄大于6 2 岁以上的人群中多见,0 月值分别为2 3 4 ( 9 5 c Z1 1 7 4 6 8

5、 ) 和2 0 4 ( 9 5 c 五1 0 0 4 1 7 )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患结肠癌的风险呈现有统计2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基因携带者结肠癌风险显著下降,0 幢值为O 4 6 ( 9 5 C O 2 5 一o 8 2 ) 。T s 5 u T R 多态与饮酒年限之间,窒互为o 0 2 ( 童肠癌) ,饮酒年限三3 0 年并2 R 等位基因携带者直肠癌风险显著增高,0 吸值为2 8 1 ( 9 5 c 1 O l 一78 3 ) 。T S 3 u T R 多态与饮酒年限之间,空互分别为0 0 3 ( 结肠癌) 和O ,0 4 ( 直肠癌) ,不饮酒并j n s 6 等位基因携带者

6、结肠癌风险显著下降,o R 值为O 4 8( 9 5 ( 0 2 7 - O 8 4 ) 。4 3 与t B 6 摄入M T R A 2 7 5 6 G 与t B 6 摄入之闻P 女为O 0 5 ( 结肠癌) ,低v i t B 6 摄入组和中等摄入组中2 7 5 6 G 等位基因携带者结肠癌的风险升高,0 R 值为2 ,8 5 ( 9 5 c ZO ,9 5 8 5 2 ) 和3 4 6 ( 9 5 C 五1 3 年8 9 3 ) 。4 4 与毋1 2 摄入M n 西R c 6 7 7 T 与v i t B l 2 摄入P 女为0 0 4 ( 直肠癌) ,高摄入组中6 7 7 T 等位基因携

7、带者直肠癌风险下降,D R 值为0 4 9 ( 9 5 c z0 2 3 1 0 6 ) 。M T R A 2 7 5 6 G 与V i t B l 2 摄入之间尸女i 为0 0 2 ( 直肠癌) ,低V i t B l 2 摄入并2 7 5 6 G 等位基因携带者直肠癌显著增高,0 虎值为4 2 6 ( 9 5 C t1 7 3 1 0 5 2 ) 。4 5 与叶酸摄入M n F R A l 2 9 8 c 与叶酸摄入量之闯J p2 分别为o 0 3 ( 结肠癌) 和0 ,0 2( 直肠癌) ,低叶酸摄入并1 2 9 8 C 等位基因结肠癌风险升高,D R 值为2 1 2 ( 9 5 c L

8、 O 8 7 5 1 7 ) 。4 6 与蛋氨酸摄入M T H F R c 6 7 7 T 与蛋氨酸摄入之间Pz 为0 0 1 ( 结肠癌) ,低蛋氨酸摄入并6 7 7 T 等位基因携带者结肠癌风险显著增高,D 尺值分别为4 0 6 ( 9 5 C Z1 | 4 4 ,l1 4 5 ) 。T s 3 u T R 多态与蛋氨酸摄入之间P 空互分别为O 0 4 ( 结肠癌) 和0 0 3 ( 直肠癌) ,蛋氨酸中等摄入组中m s 6 等位基因携带者和高摄入组中d e l 6 d e l 6 基因型者结肠癌风险下降,0 胄值分别为O 4 1 ( 9 5 C LO 1 6 1 0 5 ) 和0 3 7

9、 ( 9 5 c LO 1 2 - 1 1 3 ) 。结论本合物。免疫法需要特异性的抗体,因此寻找合适的多克隆抗体是免疫法的关键所在。自从1988年Santella481等创建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并报道铸造工人外周白细胞B P D E D N A 加合物与接触B a P 的相关性后,免疫法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有竞争性EusA法、超敏酶促放射免疫测定(USERIA)、免疫组织化学法(IAC)、流式细胞检测塑垩查堂堡主塑壅兰生些堡苎一M T R A 2 7 5 6 G 、饮食v i t B l 2 摄入和M T H F R c 6 7 7 T 、饮食V i t B l 2 摄入和

10、M T R A 2 7 5 6 G 、饮食 叶酸摄入和M 嗍A1 2 9 8 c 、饮食叶酸摄入和M n 认2 7 5 6 G 、饮食叶酸摄入和M 麟6 6 G 、饮食叶酸摄入和T s 3 ,u T R 多态、饮食蛋氨酸摄入和M n F R c 6 7 7 T 、饮食蛋氨酸摄入和T s 3 ,U T R 多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改变个体结、直肠癌风险。【关键词】结直肠癌;环境暴露;一碳单位代谢;基因多态性:营养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蛋氨酸合酶:蛋氨酸合酶还原酶;胸苷酸合酶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p o l y m o r p h i s mm e t h o d T h eg e n

11、o t y p eo fT S 5 一U T Rp o l y m o r p h i s mw a sd e t e c t e db yd i r e c t l y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h gP C Rp m d u c t so na g a r o s eg e l s A l l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w e r eu n i f o r m l yc o d e d ,a n dt h e ni n p u ti n t oc o m p u t e rf o rd o u b l et i m e s A f t

12、e rr e v i s i n ga n dc o r r e c t i n gt h ed a t a , 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w a sc a r r i e do u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q u a l i t a t i v ev a r i a b l e sb e t w e e nc a s e sa n dc o n t r o l sw e r ea n a l y z e db y t e s t , a n dan

13、 o n - c o n d i t i o n a lL o g i s t i cm o d e lw a su s e df o re s t i m a t i o n so f O Rv a l u e sf o r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o f r e l a t e ds t u d yf a c t o r s ,c h i s q u a r et r e n dt e s tf o r j u d g i n gd o s e r e a c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l i k e l i h o

14、o dt e s tf o rc a l c u l a t i n gPv a l u e so fg e n e - g e n ea n dg e n e - e n v i r o n m e n ti n t e r a c t i o n s A l l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W a Sp r o c e s s e di ns o i l ;w a r e so fS P S S13 0f o rW i n d o W Sa n dM i c r o s o RE x e e I2 0 0 3 R e s u l t s1 R e

15、l i n e de n v i r o n n a e n t a le x p o s u r e sa n dc o t o r e c t a lC D T c e rF o rd e m o g r a p h i cf a c t o r s ,c o l o nc a n c e rw a sm o r ei n c i d e n tmt h o s ea g e do v e r6 2y e a r so l dw h ow e r ea t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c r e a s e dr i s

16、 k sw i t hO Rv a l u e so f2 3 4 ( 9 5 C 1 , 1 1 7 - 4 6 8 ) a n d2 0 4f 9 5 C 1 , 1 0 0 4 1 7 ) S u b j e c t sw i t he d u c a t i o nd e g r e e so fs e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a n do v e ra l s oh a da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c r e a s e dr i s ko fc o l o nc a n c e rw i t ha nO Rv a l u eo f2 31 丹5 C l ,1 0 5 - 50 8 ) h o w e v e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