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阅读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535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古诗阅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内古诗阅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内古诗阅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内古诗阅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内古诗阅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古诗阅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古诗阅读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古诗阅读题:课内古诗阅读题:1、 竹里馆竹里馆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独坐独坐” 、 “” “”等动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静,明月相伴。作,后二句写夜静人静,明月相伴。这首诗意境优美、高雅,体现作者怎样的心情?这首诗意境优美、高雅,体现作者怎样的心情?2、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诗中诗中“折柳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的寓意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作者这首诗表达作者之情。之情。3、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从本诗的写作背景、以及杜甫和李龟年的遭遇来看,从本诗的写作背景、以及杜甫和李龟年的遭遇来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本诗中具有超越内容限制的普遍意味,在日常生活中

2、本诗中具有超越内容限制的普遍意味,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引用,成为千古绝唱的诗句是:被广泛引用,成为千古绝唱的诗句是:4、 滁州西涧滁州西涧这首诗写春游所见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这首诗写春游所见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的心情。的心情。你能简要赏析诗的后面两句吗?你能简要赏析诗的后面两句吗?5、 论诗论诗“风骚风骚”的本义是的本义是。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这个词语的含义常被人理解为是。这个词语的含义常被人理解为是。李杜诗歌被公认为成就极高,本诗的作者为什么认为李杜诗歌被公认为成就极高,本诗的作者为什么认为“至今已觉不新鲜至今已觉不新鲜”呢?呢?6、 逢入京使逢入京使释义:故园:释义:故园:

3、 龙钟:龙钟:此诗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此诗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7、 竹里馆竹里馆“独独”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诗的后两句,请谈谈。怎样理解诗的后两句,请谈谈。8、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这是一首赠别诗,前两句写这是一首赠别诗,前两句写,后两句写,后两句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逢入京使、逢入京使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说出你的看法。本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说出你的看法。10、滁州西涧、滁州西涧这首诗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冷的风景,其中写静景的

4、句这首诗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冷的风景,其中写静景的句子是子是,写动静结合之景的句子是,写动静结合之景的句子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潮带雨春潮带雨-舟自横舟自横”的风景的风景画面。画面。11、论诗、论诗诗中的诗中的“李杜李杜”是指是指,你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主张?你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主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一句中的“你你”指的是哪些指的是哪些人?人?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3、这首诗蕴含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解。、这首诗蕴含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

5、理解。社戏选段阅读社戏选段阅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解释下面两个词语。解释下面两个词语。依稀:依稀: 自失:自失:2、 概括选段内容,给这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段内容,给这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3、 第一段中几个加点的字很具有表现力,请加以分第一段中几个加点的字很具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析。4、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其实并不是赵庄,而是,其实并不是赵庄,而是什么?写我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什么?写我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5、 第二、三段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迷人的第二、三段从不同的角

6、度描写了江南水乡迷人的夜景,请加以概括。夜景,请加以概括。从视觉角度写景:从视觉角度写景:从听觉角度写景:从听觉角度写景:从嗅觉角度写景:从嗅觉角度写景:6、 你家乡的初夏之夜也一定很美吧,请你应用选段你家乡的初夏之夜也一定很美吧,请你应用选段写景的技巧也写一段。写景的技巧也写一段。狼选段阅读狼选段阅读(少时(少时-止增笑耳。止增笑耳。 )1、 解释下列括号里的词语。解释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断其(股)断其(股) 狼亦(黠)矣狼亦(黠)矣止增笑(耳)止增笑(耳) 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遂)入(遂)入 意(暇)甚意(暇)甚2、翻译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翻译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用原

7、文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前狼假装睡觉的姿势是:前狼假装睡觉的姿势是: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是: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是:前狼假装睡觉的目的是:前狼假装睡觉的目的是:本段揭示主题的句子是:本段揭示主题的句子是:4、以上文字描写屠夫杀狼时,既表现了狼的、以上文字描写屠夫杀狼时,既表现了狼的,也表现了屠夫的,也表现了屠夫的。安塞腰鼓选段阅读安塞腰鼓选段阅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 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处。2、 加点词加点词“居然居然”表达

8、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画画“”的句子可否删去?为什么?的句子可否删去?为什么?4、 仿照画横线的文字,写一段对音乐、绘画等艺术仿照画横线的文字,写一段对音乐、绘画等艺术有所感悟的话。有所感悟的话。5、 文末最后一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文末最后一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邓稼先选段阅读邓稼先选段阅读(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1、 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邓稼先此时的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邓稼先此时的心情。心情。2、 文中哪些句子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文中哪些句子洋溢着作者对邓

9、稼先的一片深情?3、 选文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优秀品质?选文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优秀品质?4、 文中说:文中说:“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你觉得作者的建议好吗?如果你觉得作者的建议好吗?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采用哪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你是导演,你会采用哪首歌作为背景音乐?5、 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似乎与文章关联不大,可否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似乎与文章关联不大,可否删去?为什么?删去?为什么?社戏的选段社戏的选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也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

10、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语段的主要内容。(1)(2)(3)2、在文段(、在文段(1)和文段()和文段(2)的字里行间,表现了)的字里行间,表现了“我我”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心情?3、从手法来说,文段(、从手法来说,文段(3)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正面描写的语写相结合的写法,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正面描写的语句,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侧面描写的语句。句,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侧面描写的语句。4、文段(、文段(1)和文段()和文段(3)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分析:请分析:文段(文段(1)中比喻句)中比喻句

1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作用是作用是文段(文段(3)中比喻句)中比喻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作用是作用是5、以上文段出自、以上文段出自写的写的 中的片段。中的片段。口技全篇阅读题口技全篇阅读题1、本文节选自、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作者是2、第(、第(2)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的是的是,侧面描写的是,侧面描写的是。3、第(、第(2)段中)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

12、秒绝默叹,以为秒绝”写的是什么?起何作用?写的是什么?起何作用?4、表演失火、救火的声音时,作者写出了听众的神、表演失火、救火的声音时,作者写出了听众的神色、动作、心理,请把有关语句写在下面。色、动作、心理,请把有关语句写在下面。听众的神色听众的神色听众的动作听众的动作5、概括第(、概括第(5)段的内容:)段的内容:6、上文中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上文中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社戏社戏选段阅读(甲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选段阅读(甲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所散发出来的清香-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段:月还没有落(乙段:月还没有落-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也停了艇

13、子看着喝彩起来。1、 (甲)(甲) 、 (乙)两段选自(乙)两段选自 ,鲁迅原名,鲁迅原名,本文是以作者故乡本文是以作者故乡的乡村生活为背景创作的的乡村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篇一篇。全文是以。全文是以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2、文段中加横线的比喻句,本体是、文段中加横线的比喻句,本体是、喻体是喻体是、,都是写出了,都是写出了,但,但写作手法不同,前句是写作手法不同,前句是描写,后句是描写,后句是描描写。写。3、 (甲)段文字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写,其顺序是(甲)段文字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写,其顺序是(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幻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幻觉触觉、视觉、嗅觉、幻觉、听觉触觉、视觉、嗅觉、幻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幻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幻觉、听觉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幻觉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幻觉4、 (甲)段最后一句话,(甲)段最后一句话,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 ” “依稀依稀” “似乎似乎”是是否可以省去,为什么?否可以省去,为什么?5、 “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