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39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成功探索新村建设五种模式2009-12-11针对当前农村村民土地法律法规观念比较淡薄,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较差,规划意识不强,乱占滥用土地、超面积建房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宅基地使用率偏低的现状,福建省龙岩市通过认真探索,把全市纳入新村建设统一规划审批的农村建房用地,按照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要求,因地制宜地建成了一批规划有序、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新村,并成功总结出五种新村建设新模式。此举既满足了群众建新房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新村建设模式统一规划、拆旧建新、统一配置。该村统一规划建设 102 套二层半单体农家别墅,目前建成 86 户。农民新

2、房错落有致,停车场、公园、绿地以及柑桔交易场地、仓库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被省建设厅评为第一批优秀住宅小区。主要特色经验是: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靠政府补贴,坚持组织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配置、分期实施的原则,走出一条新村建设新路。(1)组织引导,形成共识。1999 年,村两委顺应民意,组织群众代表到漳州西坑、马塘等多处新村参观考察,先后召开了多场次新村建设会议,统一群众思想认识,充分调动村民齐心协力共建新村的积极性。(2)统一规划,统一配置。该村特别邀请国家建设部村镇办副主任骆中钊教授规划设计。在整个新村建设中,坚持拆旧建新、不占耕地、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

3、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配置、分期分户方式进行新村建设。在宅基地安排上,实行统收统配、调剂余缺的政策,即:村里按 60 元/平方米统一收购群众多余旧宅基地,以 120 元/平方米调剂给其他群众,结余资金用于新村基础设施投入,有效盘活了旧宅基地,使整个新村建设做到资金基本平衡。在建设上,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建设,对个别村民未按规划设计建设的,给予拆除重建,确保了新村建设的顺利进行。(3)完善管理机制,保持村容整洁。该村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人每月交 1 元,每天各户垃圾由村派人收装到村垃圾场,然后由村里统一运到镇垃圾中转场,确保村容整洁。长汀和谐小区建设模式政府补助、灾民自筹、银行按揭

4、相结合建成全省最大的灾民集中安置区。2006 年 5、6 月间,长汀县遭受连续暴雨洪灾的袭击,全县有 1200 户受灾户因房屋倒塌需重建。长汀县经过多方论证,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结合该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需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工贸新城兴建 19 幢规划好、标准高、环境美、功能全的全省最大的灾民集中安置区,安置对象主要是全县 17 个乡镇 597 户全倒无房户和需重建的危房户 3182 位灾民。2006 年底和谐小区竣工。主要特色经验:(1)部门挂钩,通力协作。县国土、城建、电力、交通、电信、广电等部门通力协作,投资 3600 万

5、元,不到半年建成 19 幢 628 套 40 至 100 平方米不等户型解困房,整个小区水、电、路、电信、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2)政府补助,政策优惠。灾民自愿报名认购,每户最少享受 40 平方米优惠面积,每平方米售价 600 元,超标部分每平方米 800 元。并采取政府补助、灾民自筹和银行按揭三管齐下的办法,三方面资金分别占二成、三成和五成左右。(3)做好后续工作,解决灾民后顾之忧。2007 年 9 月成立和谐小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入住和谐小区的灾民子女,均按农村“两免一补”待遇全部就近入学,免收寄读费。劳动部门在小区内设固定的免费技能培训点,受训人员大多在当地就业。 新罗区白沙

6、岩下新村建设模式退宅还耕,整村搬离地质灾害危险点,统一规划建设农民公寓。岩下村现有 120 户 512 人,村民原来居住的是祖辈留下的上百幢土方楼,由于楼里布局的局限和代代父子、兄弟的分家,原有的祖遗老宅人畜混居、卫生环境状况极差。加上 2006 年 7 月起,由于受周边煤矿采掘的影响,部分村民的房屋出现开裂、村道变形,甚至粮田下陷,整个村庄成为地质灾害危险点,专家建议全村整体搬迁。龙岩市国土资源局新罗土地分局会同新罗区、白沙镇政府和岩下村两委决定将距离白沙镇集镇周边不远的一块山坡地,作为该村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村民的集中安置点,集中建设 144 套农民公寓,每户套房内面积 100 平方米,杂物

7、间 25 平方米。去年 12 月完成征地及三通一平,今年 2 月完成基础砌筑,目前已建五层,10 月底主体工程完工后交付村民内部装修。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外墙装修,建设公寓式新村,有效节约了用地。每户向村里缴纳 3.7 万元的集资款,余下的 2.8 万元由村里筹措。对于村民搬迁到农民公寓后的原有宅基地,村里和搬迁户签定退宅还耕协议,凡已列入危房的,由村民自行拆除并将原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属近年来建设的住房,由村里作价收回,统一安排给各家各户放置农具。农民公寓靠近集镇,通过集中安置后,一部分村民运用自身技能从事第三产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移,而另一部分村民则通过

8、退宅还耕,实现土地连片耕作,规模经营。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建设模式以“六化”为目标,突出空心房整治治为重点的村庄整理,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以规划为龙头实现村居布局优化,聘请龙岩市村镇站按“八图一书”因地制宜编制庄规划图,按程序通过并向村民广泛宣传,共同执行并接受村民监督。空心房整治和退宅还耕列入 2008 年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来抓。根据东坑村庄实际,制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东坑村庄整理实施方案,全村需拆除 67处 19300 平方米空心房、闭杂房,第一期拆除南区及公路两侧 31 处 5950 平方米,现已拆除 27 处 5000 平方米,已拆除的空心房中按规划可建房的有 700 平方米,按建房

9、审批政策,简化手续优先予以报批。用于垦复耕地的 3000 平方米,增加耕地 8 亩,绿化用地 1300 平方米。第二期需拆除空房 13350 平方米,集中连片可退宅还耕 2 处约 20 亩,龙岩市国土局已派人测量,旧宅户积极响应,计划年底前完成退宅还耕工作,春天既可种上农作物,既增加了耕地,又美化了村庄。与此同时,该村以补助水泥方式,实施户户通水泥路 6.7 公里,农户道路硬化率 100%。四是净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新建垃圾池 9 个,新砌排污沟 12 条 4.2 公里,清理河道 4.5 公里,实施“一池三改”77 户,农户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搬迁拆除猪圈 6 座 950 平方米,实

10、现村庄内家禽圈养。主干道种植凤凰木 200 棵,房前屋后种植甜竹 2000 株,种植绿化草皮 1200 平方米。6、亮化。村庄内次干道和安装路灯 50 盏,电费由房主包干使用管理。武平县东留乡新联村紫斜岗建设模式回收旧宅基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村提出 “倡文明风、树新风貌、种万元田、住舒心房、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喝干净水、自然和谐、森林农家”的新村建设目标,因地制宜,积极挖潜,决定在紫斜岗规划建设新村。新村规划总面积 58634 平方米,建筑占地 7938 平方米,规划户数 51 户,总计拆除旧宅基地 4720 平方米,建设新房 23 户,正在建设的有 5 户,待建的有 3 户,每户占地约 90 平方米。建设占地约 4000 平方米人民公园一处,昔日仅 1 米宽的羊肠小道已被 4 米宽的水泥路所取代。农民住宅小区已初具规模,在全县起到良好地示范带动作用。该村通过召开群众动员会、座谈会、发放宣传提纲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即对旧宅基地按 30/平方米回收,而地皮则按 80 元/平方米安排给农户建房。让农民真正意识到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业,节约集约,合理用地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激发群众“想建”、“能建”、“拆建”、“改建”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