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3380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语言表达准确、言表达准确、鲜鲜明、生明、生动动考场体验考场体验高考试题高考试题例 1、 (2006 年安徽卷)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现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第 1 组:孔子与庄子 第 2 组:项羽与刘邦第 3 组:李白与杜甫 第 4 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在 5070 字之间。思考:包括哪几方面的要求.【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要准确、鲜明。此题的命题灵感显然来自于 2004 年福建省的作文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力求在比较中展现个人的倾向;二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参考答案

2、参考答案 示例:综观红楼梦 ,宝钗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人活着的;黛玉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生命,她是为自己活着的。所以我更爱后者。 考点探究考点探究复习指津复习指津【考纲阐释考纲阐释】一、一、准确: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准确:用词恰当,表意明确。1、何谓准确。准确是对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2、如何做到准确例 2(2006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

3、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2 分)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分) 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答题时要注意分析“书本”和“树木”的对应关系,从相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参考答案:(1) “年轮”(或“纹路” “纹理”等)(2)不能互换。理由:“凝聚”与“压缩” 、 “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 “承载”与“书本” 、 “文字”的特征相符合。2准确用词要注意几

4、个“符合”:1 1)符合情境。)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笑果迥然不同。2 2)造句通顺。)造句通顺。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3 3)符合对象。)符合对象。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二、二、鲜明:意图清晰,态度明确。鲜明:意图清晰,态度明确。1、何谓鲜明:鲜明,是语言运用的

5、原则之一,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表达的时候要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2、考查形式:材料点评、找关键词、拟写广告、写辩论词3、如何做到鲜明例 3:结合情境,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鲜明,为什么?情境: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当前所发生的死亡惨重的矿难进行评论。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特大恶性安全事故,让人震惊,让人心痛,更让人对那些失职的领导深恶痛绝,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到底有没有得到落实?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特大恶性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震动,人们指

6、责那些失职的领导,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句表达更鲜明。第一句用“震惊” 、 “心痛” 、 “深恶痛绝” 、 “不得不”等词语使得表达更准确,情感更强烈,而反问句的运用,更加强了语气,使语句的观点更鲜明。而第二句则语气平淡得多,没有震撼人心的作用。1 1)恰当选用词语。)恰当选用词语。在通常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表意模糊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尽可能少用“可能” 、 “大概” 、 “也许” 、 “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 、 “完全错误” 、 “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例 4:写出下面文字中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7、鲜明态度”的关键词语。2006 年 10 月 9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解析:最能体现的应是“无视” (不放在眼里,漠视) 、 “悍然” (蛮横的样子)和“坚决” 。选择有褒贬色彩的词语来增强观点的鲜明程度。例 5:3萨达姆政权在美国的导弹攻击下倒台了,其各级政府也“树倒猢狲散” ,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一些政治投机者,却在这时进入伊拉克,想混水摸鱼,捞一把。解析:“树倒猢狲散” 、 “混水摸鱼”能清晰地表明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时,要关注整个语境,根据在表达时的不同态度和感情,选择词义的褒贬。2 2

8、)恰当选用句式。)恰当选用句式。可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3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三、三、生动:语言讲究,表现力强。生动:语言讲究,表现力强。1、何谓生动。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的,它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意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灵活的句式等。考题形式可能是选择题、改错题

9、、分析鉴赏题等。2、如何做到生动例 6. 汉字不仅是一个个活的灵魂,体现着不同时代汉人灵动的精髓。同时,在一个个方块字里变幻着无数的笔画。文字不仅承载着文化的意蕴,同时也蕴涵着无穷的哲理。请参照下面示例,任意举两个例子诠释一下汉字所折射出的哲理。 示例:名:靠着口来宣传就有名了,但也夕阳西下了,可见名之无聊。 运:行走着的云,人的一生如同行走的云一样,不可预测。 诠释汉字所折射出的哲理,这与网络上曾流行的“成语新解”和“汉字新解”的道理“大同小异” 。诠释汉字须注意:(1)分析要符合汉字的结构特点,要抓住汉字“象形” “会意”等特点;(2)语言要生动幽默,形式活泼;(3)联想应自然贴切。参考答

10、案:参考答案:众:只要有三个人,总有一个是要爬到别人头上。爬上去的是少数,大多数总是垫在底下。夫:人被两道绳子捆起来就是夫了,妻一道,子一道。 生动的语言不但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感情充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具体来说,要想语言生动,须做到以下几点:1 1)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表达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鲜活起来。2 2)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要特别重视比喻的使用,因为它的主要特点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

11、形象化;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情,也使它生动起来。 板块突破板块突破考点训练考点训练41、合同条款的语言必须准确缜密。下面是一份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有多处用语含糊,请找出,修改并简述理由。自即日起,如一方无故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时,违约方除赔偿对方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外,还要赔偿对方信誉损失费 1015 万元(具体数额由双方依情况商定,或由省级仲裁机构裁决)。修改并简述理由_ 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即日”,不具体,应改为“自合同生效之日”。 “无故”:语言不严密,为“有故”违约留下空子,应删去。 “元”:现在有多种货币以元为单位,应标明币种。如“人民币”。2、请为下面这

12、则消息写一个 80 字以内的评论,发表你的看法。“听书”代替“读书”解放日报消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听书”,正在慢慢地形成。所谓“听书”,是指网站将文学作品或其他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受众可将作品下载,制成光盘或灌入 MP3等播放设备,随时轻松“阅读”。答:(评论)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从“都书”到“听书”,人们接触书籍可谓越来越方便轻松。但是新的阅读方式能否“颠覆”传统阅读习惯,恐怕难有定论。但我认为纸质文字有阅读快感,利用播放设备“听”,虽免于翻书,却没有了快乐的感觉。3、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一个很时尚的姑娘,在用她美丽的丝巾包扎漏水的水管。请为这幅画拟一句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有表现力。(个字左右)答: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没有水,哪有生命的美丽?扣住“水”和“时尚”“美丽”以及“时尚美丽”的姑娘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