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369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充分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浙江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11 日在杭州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副省长陈加元,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汤黎路,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徐冠巨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夏宝龙主持。赵洪祝在讲话中指出,要认清形势,形成共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浙江省委、省政府一贯重视工商联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独特作用,努力为工商联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全省各级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

2、拓创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发挥优势、认真履职,全面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素质提升工程和工商联组织网络拓展工程,创建参政议政的品牌和服务的品牌,搭建与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平台,内引外联的平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平台,努力架好服务企业、参政议政、凝心聚力、共赢发展“四座金桥“,以服务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了大量富有影响、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证明,工商联是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组织上有活力、社会上有影响的组织,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赵洪祝强调,要凸显优势,强化职能,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

3、的独特作用。要把握统战定位,加强思想引导。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民族振兴的推动者、敢为人先的开拓者、义利兼顾的实践者、依法经营的自律者、共同富裕的促进者,在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要发挥界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要充分听取工商联意见。工商联要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要立足经济主体,服务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手作用,吸收工商联参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机构或协调机制,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彰显民间特点,推进商会建设。各级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

4、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将一些不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移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授权工商联为相关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要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要求,为推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赵洪祝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努力为工商联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商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商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赋予工商联必要的职能,主动给工商联交任务、压担子,吸收工商联参加有关重要组织,参与有关重要会议,承办有关重大活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工商联工

5、作,健全党委统战部领导工商联党组和指导工商联工作的机制,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政府部门要主动加强同工商联的联系和业务协作,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及时向工商联通报有关重要信息。各级工商联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按照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公众形象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不断提高工商联机关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努力把工商联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作风优良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全哲洙在讲话中指出,正值全党全国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

6、好步增添新的强大动力之际,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扩大工商联社会影响,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哲洙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从“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截至 2011 年 6 月,浙江省民营企业达到 68.4 万户,占企业总量的 8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浙江省 GDP 的 72%、税收的60%、外贸出口的 76%、新增就业的 90%均来自民营经济。

7、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已连续 10 多年居全国省区市首位。特别是浙商已经成长为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约有 600 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创办各类企业 26 万多家、各类市场 2000 多个,投资总额超过 3 万亿元,销售收入超过 1.7 万亿元。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必将抓住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转型升级道路;工商联也必将在优化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哲洙指出,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加强省工商联的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

8、用,经常给省工商联下达工作任务和调研课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亲自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工商联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浙江省工商联在省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工商联系统的前列,为改革创新工商联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全哲洙强调,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首先要围绕促进“两个健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要准确把握工商联工作的定位,真正把工商联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党委对工商联工作的统一

9、领导和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支持,从根本上保障发挥工商联在促进“两个健康“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要在加强党对工商联工作的统一领导、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支持上探索建立一整套能管用、管长远的工作机制,把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与促进“两个健康“、谋划发展全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工商联组织真正成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浙江是非公有制经济大省,希望浙江在贯彻落实中央意见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作示范。全哲洙要求,各级工商联要坚持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明确抓落实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任务。要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抓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工作。

10、要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十届七次常委会议的部署和浙江省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在推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和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两个方面狠下工夫,大力扶持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热潮。要着眼于探索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抓好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企业发展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浙江省各级工商联要在传化和浙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维护好企

11、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员工就业的根本利益出发,协助党委和政府,与工会等方面共同做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要着眼于打牢工商联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工商联换届为契机,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选好配强工商联主席和党组书记,着重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会员发展、工作条件等方面入手,使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发挥得到明显加强。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和增进业内合作、发展产业集群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服务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全哲洙指出,工商联机关的执行力从根本上决定着工商联的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工商联要更

12、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必须高度注意防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企业、消极守旧的危险,把提高干部队伍能力作为机关建设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来抓。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落实推进能力。夏宝龙强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是中央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全哲洙、赵洪祝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的工作部署,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工商联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浙江省工商联事业发展新局面。浙江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经信委、民政厅、财政厅、商务厅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省发改委、科技厅、人力社保厅、外办、总工会作了书面发言。浙江省直各部门、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及统战部、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 6500 余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