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289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琦君的语言经典于平实的文字,感情真挚动人。有评论家说她的散文与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同一传统,但成就、境界比二李高。 如此赞誉。不懂文学,不敢评论,但琦君散文带给我的感动确是那么地真真切切。 然而与真实相对的虚幻却是另一个极端。 如此充满机趣,充满反讽,平和,自然。荒诞魔幻只是一个外衣,而真正的内容含蓄而内敛地徐徐吐出。像是寓言,像是童话,直指现实;而后面又变成了有关宗教和物理的哲学思考。我不一定完全看懂,但这本书的每一页每一小篇都步满会心之处。看到这些就像收到了秘密的礼物,这种闭紧嘴不出声音的笑带来的快乐是没法说出来的。 一本格列佛再游记幻化了对幻想世界的憧憬。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

2、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正如琦君所言,在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对她的故乡,亲人师友那割不断的爱,及她对她童年温馨的回忆。她的文章,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见不到撕心裂肺情爱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是她平静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如淙淙细流般含蓄的情感。读她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聊家常,让你时刻感觉到生活的温暖。读她的散文,犹如在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时刻感觉到清香。或许,你可以说她视野狭隘,或许你还指责她一味沉浸在回忆中,或许你还觉得她不够深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对过去的一切,对她的根,有一条割舍不下的线,

3、而这根线所承载的正是“爱”。正如楼肇明所言“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 琦君散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她写在台湾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就比如美国作者艾伦兰金所作妈妈,我不让你死与琦君作品中表现的亲情是截然不同的。 琦君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即使是过去

4、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下雨天,真好。 ”琦君作品中有一篇使人向往雨天的文章。 喜欢听见“滴答答”的声音.心跳似乎也跟着雨滴的敲击“砰砰”的响着.有时候静静的夜里,还会有水滴落入水中清晰的声响-“啪嗒”长长的回音,像深深的石洞里的滴水声.随着波纹四散.回荡波纹的柔美

5、那一场春雨带来了生气淡淡香气馨人为更美的香气留下伏笔.风轻抚,微过耳.像在告诉你“好想你!”许久没有见到你了心跳又随风的节奏吹拂而起 天,晴空万里.阳光借此撒下温暖.鸟儿叫起,“喳喳”不停.白芒芒的那片花丛印出更洁白的阳光.水晰得很透心.朵朵云在水中倒印,摆弄着身姿向你招摇.“我们常不眠守护你.”无声中胜有声之意悄悄地问:是否记得,是否美丽.是否阳光,是否快乐.是否活泼,是否朝气.是否想念.是否挂记? 竹林深深,绿海苍苍.望“世界尽头”,心仿佛无边风吹浪起,一浪一起伏浩荡,互相.其实它只是又在向你传递着美妙.也许你会心一笑,也许你张开双手拥抱.也许你同浪语跳起.转着圈圈,转进另一个梦境飘飘的粉

6、色花瓣突然很想你,穿越三千里,粉色回忆,粉色的记忆.粉色的痕迹.唱着歌下着雨,流泪却很开心.只不过轻易还会想起流失的声音 一串一串思念.一天一天围绕着.说不出难过,在夜色中听着歌.突然很想你无声告诉你. 一场雨打落花语虽然没有声音会意.淡淡的,轻轻的,悄悄地,静静地. 若有声伴,夜晚宁静默默享受. 若有声伴,沧海桑田不再孤单. 若有声伴,淅沥雨滴悄融心扉. 若有声伴,缤纷五彩淌入视野. 若有声伴 有一种美,它是洗尽铅华后岁月所赋予的,它不用涂粉弄脂,但是它也不会蓬头垢面,我想,琦君先生的散文就是这样一种美,一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之美。她的语言,看似平平淡淡,毫无惊艳之感,但禁得起品味咀嚼,细细

7、读来,自如咬菜根,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充满中国特有的浓厚伦理色彩和温馨和亲情。著名评论家夏志清、散文家杨牧甚至认为她的散文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朱自清。琦君的散文严密而坚硬,深刻而不晦涩,广阔而不枝不蔓,流传着一种淡雅肃静的韵味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 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

8、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

9、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当然,琦君的母亲不仅仅是在生活中,更是在人格上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琦君。偏僻的乡村,不仅交通闭塞,而且知识匮乏。而也就真有人,利用乡下人的朴实憨厚。趁火打劫。记得在一篇妈妈银行里琦君的母亲被琦君的小叔忽悠了,被骗得丢了许多钱。白白的积攒了这么长的时间,变成了香烟递到了阿叔面前,化成一个个圈,烟消云散。得知此事,母亲的脸气得煞白,琦君早就大哭起来,跺着脚,大声的骂,高声的喊叫着“叔叔是贼”。正在这时,这位母亲却喝住了琦君:“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人欺侮了。现实生活中,潘跃钧为救一个四岁女孩,奔波近二十里,耗费四个小时辗转两所医院,垫付了数千元医药费。曾有一个人问他不怕被赖上吗?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你没办法判断别人是否是好人,但你自己选择可以做一个好人。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旧社会的旧制度压迫着中国妇女,压上了沉重的枷锁,但并未扭曲人性。母亲的隐忍,不是屈服,而是她看淡了苦难,坚韧的性格在微不足道的困难面前闪着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