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97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土豆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把土豆变金豆10 月,正是宁夏土豆成熟的季节,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庄村的土豆收购点,方圆 500 亩 3 个村子的老百姓都来以每斤 4 毛 5 分钱的价格上交做种薯的马铃薯,这里平均一天的收购量能达到 200吨。而这么多的土豆,全都归一个叫马玉龙的人所有,一提起他,大家都赞不绝口。记者:你们平时都怎么称呼他呀?农户 1:就叫他土豆王。农户 2:人厉害。农户 3:讲信用的,致富专家。农户交口称赞的这个马玉龙,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土豆经销大户,拥有 36 万亩的土豆订单种植面积,年销售额达 6 千万,几年来经他手卖出土豆 60 万吨,给当地带来的收入足足有 3 个亿。

2、而为他赢得这么多财富的秘密,全靠一座窖。白银福村民:我今年 66 了,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窖。黑保云村民:那个窖太大了,拖拉机都运的进去,是我们的聚宝盆。这就是马玉龙的大窖,总共占地 8000 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存储规模达到 20000 吨,这 20000 吨的土豆要是用火车来运输,需要 300 多节火车皮。大窖可以容纳 4 辆大卡车同时卸货。在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大窖的主人马玉龙。凭着这座大窖,他迅速积累财富,为此还赢得了一个外号“马土豆”,如今这个外号已经漂洋过海。马玉龙:南韩的客商叫我薯片飘者,俄罗斯客商叫我薯条列夫,薯条列夫,这不有土豆嘛。美国的客商叫我查芋丝,叉土

3、豆丝丝。记者:叉土豆丝?马玉龙:叉土豆丝,然后这个日本的客商叫我山芋太郎,大家都说我长得像土豆,你看看我长得像不像土豆。一座庞大的窖和一个“马土豆”的外号,现在都已经成为马玉龙的广告招牌,每年让他卖出的土豆能够达到 5 万吨,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座大窖,曾让他兄弟反目、负债累累;而这个“马土豆”外号的背后,也是一段尘封的心酸往事。镜头中的这片高原丘陵地带叫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马玉龙的家乡。这里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人类不能生存之地,国家的重点扶贫地区,十年九旱。就在这个贫瘠的地方,有一道别样风景。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旱地里种土豆,吃剩下就喂牛喂羊。1998 年 9 月,马玉龙所在的

4、外贸公司改制,他就借了 90 万元盘下了公司开始单干。之所以他做出这种举动,全缘于一次偶然。8 月份,马玉龙去了福建,他发现市场上竟然有卖土豆的,这让他灵机一动马玉龙:家乡收土豆是一毛多钱,这个地方能卖四五毛钱。剔除各种费用,就是赚钱的生意嘛。马玉龙白手起家,没有本钱,当年 10 月,等到家乡的土豆成熟了,他就借了 2 万块钱,以每斤 1 毛8 的价格收购了 12 万斤,连夜运往福建。但没想到,等火车开到南方时,市场上突然来了个 180 度的大逆转,让他始料不及。马玉龙:那市场那个货就堆积如山,我们这个货过去就是冰山一角。那个堆积那个货那么多,什么时候才能卖完呢,卖不完嘛。等马玉龙带着这批货赶

5、到南方市场时,土豆的价格已经由原先的每斤 4 毛 5 跌到了 2 毛,算上运费和人工费,还赶不上成本价,马玉龙借的这 2 万块钱全亏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之前看别人卖的那么好,自己来了就亏本呢?后来,马玉龙得知,土豆市场也有淡季旺季之分,自己发现土豆价高的时候正是淡季,而等到他在家乡组织大批土豆往南方运的时候,北方土豆集中上市,旺季来了,市场上供大于求,自然卖不动了。吃了亏但掌握了土豆的市场行情,第二年,马玉龙找到了 7 月份就能成熟的灌区土豆,正好可以赶上市场淡季。掌握了市场先机,他决定再冒险搏一把,把之前欠下的债都还回来。1999 年 7 月份,马玉龙又借了 12 万,收购了 120 吨

6、,连夜发往厦门。1999 年 7 月 20 号,马玉龙的灌区土豆已经发出去了十多天,他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天天盼着好消息。马玉龙:都很信心百倍的说今年我们一定要开个好局,把这个土豆发好,一定要多赚几个钱。而马玉龙怎么也没有算出来,此时,远在 2500 百公里之外的土豆正经历着一场异变。在厦门市场接货的三弟马玉明,内心正遭受着痛苦的煎熬。20 号,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运输,土豆终于到站了,可一打开车门,眼前的景象让马玉明备受打击。马玉明:南方基本上就 35 度以上了,门子打开基本上说全烂了已经。土豆大量腐烂,120 吨最后只剩下了 20 吨好的。马玉明这才知道,选择灌区的土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白金云是

7、当初负责收购的人,现在他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白金云:旱作区的马铃薯不容易腐烂,耐储藏得很,那灌区它水分足得很。记者:灌区就是说它是用水浇灌的?白金云:水浇灌的,然后始终水分足得很,水分一足,就是说这个南方发货储存容易腐烂得很。可这时家里的马玉龙却还毫不知情,喜滋滋地和员工等着大赚一笔。一头是家里的马玉龙算着高兴账,一头是厦门的三弟马玉明焦头烂额地算着成本账。几天后,等着赚大钱的马玉龙更高兴了,他的帐户上多了 12 万块钱。马玉龙很兴奋,他决定趁胜追击,再发一批货。这下三弟可急了,坚决反对。马玉龙不理解,既然三弟说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让发货呢?要再一细问,三弟的回答就变得吞吞吐吐、答非所问,这让

8、马玉龙感觉到一贯老实的三弟肯定在隐瞒着什么,他急了,逼着三弟说出实情,见隐瞒不过,三弟只得告诉马玉龙,12 万的生意全亏了。马玉明:就跟朋友还有马玉虎就跟家里面,借了钱以后给我哥汇了十多万块钱,就说保本。当时也欺骗我哥,叫我哥一时高兴就行了。原来马玉明怕哥哥承受不了再次亏本的消息,所以就到处借钱打到哥哥的账户上,这份兄弟之情让马玉龙感到很欣慰,但却丝毫不能让他弥补失败的打击。马玉龙:心情就是非常地复杂,十几万块钱对我们来讲,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讲十块钱都很重要,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五个人、六个人吃饭的时候,都不愿意把那十块钱花掉,十几万块钱没有了,那对我们来讲是晴天霹雳。12 万,算上承包公司借的

9、 90 万和第一笔生意的损失,足足有一百多万。在 1999 年平均年收入只有1000 元的同心县,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三弟隐瞒自己,是怕自己倒下,可马玉龙觉得,他真的快倒下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生意赔了本,更艰难的,是他不知道这 100 万该如何偿还。灌区的土豆他是碰也不敢再碰了,可旱区哪有上市早的土豆呢?马玉龙:头一年亏了,这一年颗粒无收,再也没办法去借钱,另外一个情况呢,也没办法,当时也没有很好的思路说我们再找一个能够发货收货的地点,再找一个扳回这个败局的这样一个方法。一边是南方巨大的土豆市场,一边是家乡丰富的土豆资源,看起来现成的生意,却连续地失败,难道土豆的买卖就这么难做吗?就在马玉龙找不到

10、出路的时候,三弟马玉明说起在南方市场上看到的一件新鲜事,而就是这件新鲜事又让马玉龙重新看到了希望。2000 年的春节前,三弟马玉明说在南方市场上看到内蒙古的土豆在卖,而且每斤价格比秋季的要高出一到两毛钱。这让马玉龙很惊讶,难道内蒙古冬天还产土豆吗?他赶紧跑到内蒙古考察,这一去大开眼界。马玉龙:那个土豆很新鲜。那么冬天呢,还给这个啥呢,还在销售,还在交易,为啥呢?冬天敢收他有窖,收完以后冬天就发了,发了效益更明显,我一看这是好东西。有了窖就可以把土豆储存起来,避开高峰上市,利润能够翻一倍,这个发现,让马玉龙很兴奋,他又借了 20 万,立刻开始建窖。马玉龙:农副产品要打时间差,季节差,地区差,这个

11、过去学呢,但是没有用上,今天用上了,今天是真正的用上了,时间差、地区差,季节差用上了。这就是马玉龙最初建的土窖,储存量 600 吨。内蒙古的土豆窖是在深山里面打洞,马玉龙找不到合适的深山,就在空地上设计了这种半地下式的储藏库。他对自己的设计很满意,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设计,让他又经历了一次挫败。第二年开春,马玉龙将这 600 吨土豆发到南方,但由于窖的保温不好,土豆运过来时候全都冻坏了。马玉龙这才想到,人家内蒙古在山里打洞是有道理的,深山里保温好,土豆易保存,而马玉龙把窖建在了平地上,很容易冻伤。马玉龙:大家都一分析,大部分是在窖里面冻坏了,在窖口冻坏了,在窖的表面冻坏了,在窖的两侧冻

12、坏了。土豆冻伤了,马玉龙很懊悔,但更让他追悔莫及的,是他看到市场的行情十分火爆,每斤土豆的价格能够卖到 6、7 毛。这么好的生意马玉龙又错过了,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对市场的行情判断没有失误,南方反季节销售土豆的空间是巨大的,仅广州大朗市场一天的销售量就能达到 1500 吨。福建同安和上海市场每天的销售量都在 1000 吨上下,只要能提供持续稳定的货源他就能赚到钱,可他的土豆却因为窖不好而错失良机。马玉龙不服气,剩下的生意都不做了,立刻跑回了家。马玉龙:赔了就赔,回家。回去以后,一征,征下一百亩地,设计最好的窖,把所有问题都考虑进去,把我们失败所有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马玉龙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

13、把这个不保温的土窖给拆了,他要盖一座比这个大 30 倍的土豆窖。前面三次失败的经验,让马玉龙下定决心要建一座比这个大 30 倍的土豆窖,这个决定一出,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开玩笑。马玉虎你就是个贩洋芋的嘛,该上那么多钱贩洋芋,你根本就挣不了那么多钱嘛。马玉龙才不管这些,他又借了 30 万,2001 年 3 月,大窖开工了,两个弟弟马玉虎和马玉明跟着他一起干。一开始,大家干劲十足,可过了半个月,两个弟弟心慌了。短短十几天,地窖才刚刚动工,30万就已经全部花光,马玉龙又开始四处借钱。马玉虎:当我们想的当时盖的时候,盖这个窖时候,根本花不了那么钱,那花二三十万块钱,结果盖开以后。这就是成无底洞了,这个钱

14、就是再花不完了,借个三五万块钱,不顶事了。马玉明:反对这个,根据你自己利润,利润好了自己有钱了建窖,拿自己的钱建窖最 好了,跟别人借的钱以后建窖本身就风险大得很。 同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1 年这里老百姓的月工资不过几百块,可马玉龙建窖的时 候每天的开销都是几万块钱,看到马玉龙为了土豆这么砸钱,老百姓都议论开了,又因为他长得圆头圆脑,就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土豆”,大家都说他是个没有分寸的疯子。农户:拿不出现金咋干呢,要干就给钱,给现金,不能光让人白干活。 农户:马玉龙没钱还弄的那么大的一个摊摊,现在停了工了,瞧咋建呢。 为了建窖,别人怎么说自己马玉龙都不在乎。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差点摧

15、毁了他。 一天中午,工人们吃完午饭回来,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有人竟然在工地打骂了起 来。而打架的不是别人,居然是马玉龙和二弟马玉虎。 马玉龙:炸了,那在这样的话,要强嘴还要采取极端措施。 马玉虎:我当时使那个砖打我哥过去了。这个玉民给我拉住了。 工人们赶紧劝开了,一打听,原来是马玉虎使用的水泥没有达到施工标准。 马玉虎我这偷工减料是为了省点钱,咱把这个工地看能完成了嘛。 马玉龙:无名火,非常不容易,我们应该更加的精益求精嘛,把每一个心血都做成精 品嘛,这配料这比例需要非常的精到。 玉龙吃过质量不过关的亏,之前的土窖就是因为不保温才让生意赔了本,所以这一次 建大窖,他对于保温材料和建筑设施的质

16、量非常重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二弟看见 马玉龙这么花钱实在是太冒险了,就使用不达标的水泥替哥哥省点钱。可这番好心大哥不 但不领情,还大发雷霆。两个弟弟受不了了。 马玉明:不干了,跟大哥不干了我们走吧。 两个弟弟撂了挑子扭头就走,头也不回。 马玉龙:一阵辛酸,所以我就一直望着他们两个人,直到看不见。我希望他们两个回 头看我,我再一招手,他们还回来。这是你能做到嘛,不可能吧。 两个弟弟跟着自己创业吃尽了苦,当初为了不让自己背负压力,还借钱安慰自己,这 些马玉龙都深深地记得。可一路走到现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弟弟们都甩手走掉了,这比 缺钱更让马玉龙感到伤心。 你马玉龙这么好,怎么亲兄弟都走掉了。别人还说这个话呢,怎么不伤心呢,这就是 我最伤心的事情。 开始因为钱大家说他是疯子,现在为了施工质量又把亲弟弟给伤了,马玉龙成了光杆 司令。大窖马上就要封顶了,却又因为缺钱而停工了 10 多天。马玉龙的精神随时都处于紧 张状态,他不知道他还要持续多久,他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 一天夜里,马玉龙坐在大巴车上赶夜路,想吃碗热面的他摸了一下口袋,发现里面只 剩下 5 毛钱了,饥寒交迫,这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