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63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学基础名词解释地学基础名词解释 1 剩余磁性:剩余磁性:岩石形成过程中获得磁性称之为剩余磁性。 2 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比。 3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4 矿物:矿物: 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 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5 解理:解理:矿物在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6 岩石:岩石: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7 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成

2、层现象。 8 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利用地层之间相对的新老关系和它们的形成顺序说明地层形成的时代。9 绝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当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放射性蜕变现象被发现以后,地质学家就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10 化石:化石: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经石化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1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在地址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岩石受各种应力作用就会发生变形,形成 各种构造如褶皱、断裂、节理等。岩石中这种构造叫地质构造。 12 节理:节理:岩层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13 断层:断层:岩层受力后两侧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14 逆断层: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

3、滑动的断层。 15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 16 风化壳:风化壳:就地堆积和经过搬运堆积风化物所构成的地壳疏松表层。 17 滑坡:滑坡:位于斜坡上的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方向滑动而整体下滑的一种 块体运动。 18 错落:错落:陡坡上的岩体或未固结松散物质,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 移的地质现象。 19 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极限的平面。 20 平衡剖面:平衡剖面:在理论上说,河水沿着上游较陡、下游较缓的曲线留下来,既不侵蚀也 不堆积,刚好达到平衡,这一曲线称为平衡剖面。 21 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由于风水岭降低与

4、移动,向源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切穿风水岭。而夺取 另一条位置较高河流的上源,扩大其流域面积,这种现象称河流袭夺。 22 黄土:黄土:第四世纪形成的,以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 具有垂直节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23 次生黄土:次生黄土:那些曾经受流水作用改造的或其他成因的,质地不均一的常具层理的黄 色土状堆积物。 24 平均海面:平均海面:又称水准面或零点,为多年观测的潮水位的算术平均值,是地面测量高 度和海洋中测量深度的基准面。 1简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简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广泛指地球。狭义指地球表层圈层岩石圈

5、研究对象的特殊性:1时间悠久性 2地区差异性 3变动复杂性 2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各圈层是如何划分的。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各圈层是如何划分的。 (一)地壳: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 (二)地幔:地壳一下至 2900km 深度之间 (三)地核:从 2900km 以下至地心 3详述地质作用的类型、能量来源详述地质作用的类型、能量来源2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源划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 A能量来源:地球自转旋转能,重力能,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热能,天体间相互作用引起地 壳运动。 B类型: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2)外力地质作用 A 能量来源:太阳能,日、月引力

6、能 B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 4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压固作用:沉积物加厚压力作用,水和空气被挤出,孔隙减少,速度加大,体积缩小。粘土 矿物定向排列,出现薄片状页理。 (2)胶结作用:溶于水中的物质或由水带来的物质充填在沉积物的孔隙中,将松散的碎屑粘结在 一起 (3)重结晶作用:在温度和压力增加下,发生溶解或局部溶解,质点重新排列,非结晶物质变成 结晶物质,结合更加紧密。 5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a 热接触变质作用 b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3)区域变质作用(4)混合变质作

7、用 6详述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详述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 (一)地层层序律 岩层本来是一层层依先后次序沉积的,时代老的岩层先沉积,然后教新的岩层 叠覆在它的上面。 (2)地层中的生物化石 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经石化作用形成的化石。 (3)底层间的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关系 当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新地层覆盖在老地层上面,这种 接触关系叫。 。 2.不整合接触关系 当地壳向上运动,由沉积作用转变为剥蚀作用,导致沉淀作用中断,经过一段 时间的剥蚀作用,地壳又下沉,再次接受沉积,这时新的沉积地层与老的沉积地层之间,隔了一个 侵蚀面,存在明显的地层缺失,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做。 。

8、(4)沉淀相与沉积旋回 沉积岩是各种地表环境下的产物,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沉积岩和生物组 合,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和生物组合的综合特性称为沉积相。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侵时,就形 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地对称分布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沉淀旋回。 (五)地质事件 磁场方向变换是全球性的,故同一时代的岩石,不管它们在地球上什么地方形成, 它们的磁化方向都是一致的。因此就可以根据地层内的剩余磁性所反映的古地磁性变化进行的层划 分与对比。 7简述地震的成因。简述地震的成因。 A 构造地震 b 火山地震 c 其他如水库地震 8简述岩层变形的三个阶段。简述岩层变形的三个阶段。 A 弹性变形阶段

9、:开始岩石受力有弹性,受力弯曲,去力后又恢复,地壳中不能留下遗迹。 B 柔性变形阶段:岩石受力后超过弹性限度,去力后不能恢复,呈弯曲状,称褶皱运动 C 断裂变形阶段:当受力继续增加,超过岩石承受能力,发生断裂,称断裂变动 9简述岩层的产状和其所形成的地形。简述岩层的产状和其所形成的地形。 岩层的产状是岩层的空间位置及其排列状况,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这三项称岩层 10简述褶皱地貌。简述褶皱地貌。 (1)背斜山、向斜谷(2)背斜谷、向斜山(3)穹隆山和构造盆地 11节理分为哪二类,二者主要区别有哪些。节理分为哪二类,二者主要区别有哪些。 A 张节理:张应力作用下形成,节理面粗糙不平,产状不稳

10、定,绕过砾石,延伸不远,反 s 型, 充填脉厚度变化较大。3B 剪节理:剪应力作用形成,节理面平直光滑,产状较稳定,切穿砾石,延伸较远,X 型,充填脉 厚度均匀。 12简述断层地貌。简述断层地貌。 (1)断层崖(2)三角面(3)断层谷(4)地垒和地垫(5)断块山 13按照风化作用的强度,风化作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按照风化作用的强度,风化作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A 机械破碎为主的碎屑作用 b 钙淀积或饱和硅铝阶段 c 酸性硅铝阶段 d 铝阶段 14简述斜坡的种类。简述斜坡的种类。 根据形态划分:断崖、凸坡、直坡、凹坡 15简述流水的侵蚀作用。简述流水的侵蚀作用。 流水破坏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流

11、水能直接攫取松散泥沙颗粒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作用于泥沙时, 产生的堆移力和上举力,如果这些力的强度大于泥沙本身的重力,就会使泥沙起动脱离地表发生位 移,产生侵蚀。 (1)坡面侵蚀: (2)沟床侵蚀:a 向下侵蚀 b 向源侵蚀 c 向旁侵蚀 16简述流水的搬运作用。简述流水的搬运作用。 水流在其运动过程中可以把地表风化产物和侵蚀下来的物质带走,这种挟带可以是某些物质被溶解 在水中带走,而大量的却是以机械的方式被流水挟带走。这种在水流作用下搬运地表物质的过程称 为流水的搬运作用。 推移、跃移、悬移、化学溶解。 17简述沟谷的发展阶段。简述沟谷的发展阶段。 A 细沟:侵蚀沟最初阶段,任其发展,可加宽加

12、深变为切沟 B 切沟:流水下切形成 C 冲沟:流水不断下切,两臂崩塌,沟谷不断加深加宽 D 坳沟:沟头后退达到受水区最高点,流入冲沟水量不断继续增加,下切作用减弱 18什么是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河漫滩的组成物上部和下部有明显不同,下部是早期形成的,在早期由于河谷还很狭窄,洪水期时, 河水会急剧上升,流速也大,沉积德尔是一些较粗大的沙粒和砾石,为河床相;随着河谷变宽, ; 流水速度变小,这样的条件下可以沉寂一些粘土、粉砂等较细的物质,为河漫滩相。这种上下组成 物不同的情况叫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19简述河成阶地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河成阶地是如何形成

13、的。 多数合成阶地是河谷 底部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而形成的,每一级阶地的形成都经过两个时期 (1)地壳相对稳定时期(2)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期。 地壳稳定时期,向旁侵蚀,拓宽河谷,形成河漫滩 地壳上升期,河流下切为主,使河漫滩或侵蚀平面上升,以至高出最大洪水位,原河漫滩形成阶地。20简述喀斯特地貌。简述喀斯特地貌。 A 地表喀斯特地貌 1.石芽与溶沟 2.漏斗 3.落水洞 4.溶蚀洼地 5.溶蚀谷地 6.干谷和盲谷 7.峰丛、峰林、孤峰 8. 喀斯特丘陵 9. 喀斯特平原 B 地下喀斯特地貌 1.溶洞 2.地下河 3.溶隙、溶孔 21简述地下水和垂直分带。简述地下水和垂直分带。 地下水:

14、地下水的流动形式分为(1)隙流:渗流于岩石孔隙极细小的裂隙内的细小地下水流。 (2)管流:汇集在卡斯特孔洞和较大裂隙内的集中地下水流(3)脉流:管道水流如进一步发展, 大小管道相同,互相保持一定的水力联系,便形成了树状的地下水流(4)网流脉状水流进一步发 展,并互相连接,扩大了地下流域,增加了可溶性岩体内的管道密度,在较大范围内具有统一的地4下水面,称为网流。 由地面往下分为 4 个水动力带 A 垂直渗透带 b 季节变动带 c 全饱和带 d 深循环带 22简述风沙的地质作用。简述风沙的地质作用。 (1)风沙侵蚀作用 a 吹蚀作用 b 磨蚀作用 (2)风沙搬运作用 a 悬移 b 跃移 c 蠕移

15、(3)风沙堆积作用 a 沉降堆积 b 遇阻堆积 23简述风蚀地貌。简述风蚀地貌。 (1)石窝(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3)风蚀垄槽(4)风蚀谷和风蚀残丘(5)风蚀城堡 24详述黄土的特性。详述黄土的特性。 (1)黄土的颗粒组成颗粒成分以粉沙为主,占 40%60%.。粉沙中粗粉沙为主,沙粒以极细沙居多。黏土含量在 20% 左右。 (2)矿物组成 黄土中的矿物成分一般比较复杂,所含矿物达 60 余种。 (3)化学组成 化学成分一二氧化硅含量最高,在地域分布上也呈规律性变化。 (4)结构、构造 黄土外观均匀一致,在地层剖面的上下部虽有粗细变化,却不见明显的层理。 (5)埋藏土 在深厚的黄土地层中常可见

16、到红褐色条带,有时候多达 20 多层。 25简述黄土地貌。简述黄土地貌。 (1)黄土侵蚀沟(2)黄土沟间地貌 a 黄土塬 b 黄土梁 c 黄土峁(3)黄土潜蚀地貌 a 黄土碟 b 黄 土陷穴(漏斗状陷穴,竖井状陷穴,串珠状陷穴)黄土桥 d 黄土柱 26简述冰川的地质作用。简述冰川的地质作用。 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侵蚀作用 27简述冰蚀地貌。简述冰蚀地貌。A 冰斗 b 鳍脊、角峰 c 冰蚀谷、悬谷 d 冰蚀盆地、羊背石 28简述冰碛地貌。简述冰碛地貌。 A 终碛堤 b 鼓丘 c 底碛丘陵 d 侧碛堤和中碛堤 29简述冰水沉积物形成的地貌。简述冰水沉积物形成的地貌。 A 蛇形丘 b 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 c 冰水扇 d 纹泥 30海岸带可分哪几部分,如何划分的?海岸带可分哪几部分,如何划分的? 海岸带自陆向海分为后滨、前滨和外滨三部分 后滨:平均高潮线向陆地方向到达波浪作用上界之间的陆上狭长地带,仅在风暴期间或大潮的高潮 时被海水淹没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