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404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与杰出工程师的差距在哪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工程师结合创造性与习惯电子工程师结合创造性与习惯人们可能会对电子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坚持某种不变的观念,甚至对解决不同问题所采用的器件这样的小事都有某种思维定势,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识到,对于电子设计人员来说,“熟悉招致轻视”这样的说法并不适用于他们。甚至那些我所认识的最有创造力的工程师也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有其最喜欢的做事方式。比方说,就 8 位微处理器而言,我本人就特别喜欢 8051 系列指令集,而我的许多同事更喜欢 6800。还有,我喜欢使用计数器和比较器配合执行脉冲宽度调制( PWM),而其他人则喜欢只采用计数器,甚至还采用模拟比较器和斜坡发生器(就像当年一样)。 您可能会说,

2、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爱好的原因,确实如此。不过现在,您有没有停下来扪心自问过,我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恐怕我们很少这样问吧。 我发现我问这个问题比别人更多一些,特别是作为一名现场应用工程师(FAE),因为作为一名现场应用工程师,我的任务就是为面临工程设计与管理问题的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这通常就要挑战他们常用的设计方法,并尽量提供一些新鲜的见解。 为了解工程师,我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原因:人们为什么有各种喜好、为什么通常固定使用其实早就应该废弃的设计方法、工具或设备。 熟悉 这是首要问题。很显然,因为熟悉,就要使用熟悉的东西。我喜欢使用 TL072 运算放大器,因为它能满足我

3、大多数需要,不过最重要的是,我数十年来一直使用它设计前置放大器及滤波器。那么它是不是各种特定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呢?不见得。现在有很多超低输入噪声标准的新产品出现(如:LMH6626 或 LT1115),不过我已经习惯使用 TL072 了,我想我会继续用下去的。 个人兴趣 兴趣问题也是个重要问题,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大多数工程师(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很有创造力的人 您成了一名工程师,因此您会以具有创造性的全新方式,应用已经熟知的模式(数学)来解决某些新问题。这种情况在 PCB 设计领域尤其突出。在该领域中,许多设计人员仍认为 PCB 设计是一门艺术。不错,这是一门艺术,然而这更应该是一门科学

4、。(这可能会引起争论!) 挑战 展示创造力的过程并不容易,针对这一点,为了追求更多乐趣,您可能会采用具有挑战性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多想一想 您可能就会承认这一点,我也会的。最近就有一个例子,我在一项简单的任务(串行数据传输)上选择使用全新的 IP 块,而不是采用手头就有的 UART FPGA 内核,其实不过是因为我很想借此练手,锻炼一下我的状态机设计技能。在工作中有挑战很重要,这就好比去健身房锻炼一样。不过在预算范围内及时推出产品才是更重要的。 情感联系 我们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这一点,但实际上这是最强烈的一个问题。比如,我花了一个月时间为执行给定任务开发电路或 IP 内核,每天晚上、每个周末都加

5、班,我为此倾注了全部精力,它就好像我的孩子一样,因此我会把自己的创建工作看得比其他的解决方案都重要(这些解决方案可能会更好)。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保持客观,否则我们就可能使我们的公司或产品错失更好的解决方案。 恐惧 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必须承认,我们所有的人有时候都会采用看似不错但又没有尝试过的新器件、新设计工具进行工作,在此情况下,确实会让自己的名声和职业遭受风险。我们害怕犯错会导致自己丢掉工作。但是我们更担心的是什么?是担心自己一成不变,逐渐失去自身价值呢,还是更担心充满风险的改进,不过这种变化会帮助自己和公司为未来做好准备。担心本身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好。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适度的

6、担心可能也是有用的。我们必须学会用积极方式应对恐惧,鼓舞自己集中注意力,不断取得进步。 我希望大家能够挑战自我,经常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总是采用某种固定方式开展工作。并好好想一想,如何努力保持风险与新技术的平衡。当今,电子工程师与条码技术人才、研发类工程师等值。面临就业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并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空位等待合适人才应聘的局面。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Mobile 联想移动公司、LG 电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电子类工程师空缺量都很大,对拥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英语流利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尤其迫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来自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工程师是

7、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

8、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 15 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

9、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很赞成,有同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

10、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

11、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 10 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

12、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书本、试卷、分数、所谓的答案都是教条的,就好象一条生产线给每个经过其中的学生盖上一个学历的烙印。将创造性和个人的特长统统抹杀,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才评定标准的偏差,无数天才失去了发展机会。本来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却非要扩招 扫盲。将大学教育至于尴尬境

13、地,应届生就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请不要抱怨工作机会少,中国是非常缺乏工程师的呀!缺到让很多公司开始“呐喊”的程度。工程师的缺乏又和应届理工科毕业生的过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为学习成绩高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 OK 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

14、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

15、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一些学生看到一道物理题,认为做对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甚至从考点中受到启发。有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做大量的习题,结果效果却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做题”,没有付出更多的思考。 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

16、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工程师要从整体到细节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IT 技术发展迅速,理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接受潮水般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工程师必须有全面而又坚实的理论作为后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就好比盖一座大厦,我们可以很快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可以盖个比较高的大楼,可是没有全面坚实的理论作为地基,是不可能盖成摩天大厦的。而且理论体系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