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62402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成都土壤的分布规律成都土壤肥料信息网成都市的土壤共分为十三个土类、二十五个亚类、五十六个土属、一百七十四个土种。各类土壤的发生发展受成土诸因素制约;并随各地成土因素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地理分布。成都市位处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由于地貌及成土母质类型复杂,农业历史悠久,人为活动影响深刻,因此,除受土壤地带性规律支配的地带性土壤外,还分布有大面积受土壤区域性规律支配的非地带性土壤,而且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往往构成一定组合,这就是土壤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综合表现。一、土壤的水平分布本市地带性土壤虽为黄壤,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黄壤主要分布于平原边缘丘陵及台地,此外,在人类长期耕垦影响下,

2、原始黄壤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在侵蚀严重地区,下伏红层(基岩)出露地表,经风化后,发育为紫色土,破环了黄壤带的完整性,故在本市黄壤分布区,处处可见班块状或成片分布的紫色土。在成都东部台地,成片分布着黄褐土。在中亚热带黄壤分布区,出现了北亚热带的黄褐土,说明土壤分布也会出现与生物气候带不一致的情况。由于本市黄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富含碳酸盐的风成黄土,因此母质的影响大大超过生物气候,从而改变了土壤发育的方向。二、土壤的垂直分布本市西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山地,从地貌看,既有低山、中山,也有高山。因此,随海拔高度增加,气候、植被亦呈规律性变化;相应的土壤类型也从基带黄壤(海拔高度低于 1600 米)开始,在

3、16002400 米左右,分布着黄棕壤;22003000 米分布着暗棕壤;28003500 米为棕色针叶林土;35004200(4500)米,多分布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在 4500 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土。三、土壤的区域分布在同一土壤带(即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由于地区性气候,地貌、母质、水文及人为活动等的影响,形成各种与其成土条件相应的土壤类型,因而在土壤区域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土壤中域分布在中区地形范围内,根据土壤组合特点分为以下几种。1、U 形土壤组合本市平原内以水稻土为主;东南、西南、西北面边缘地带为丘陵或台地,主要分布黄壤及紫色土,构成平原水稻土三面被其他土壤环绕的 U 形

4、土壤组合图式。2、枝状土壤组合本市的丘陵及台地,由于土壤侵蚀破坏了地表的完整性,以致冲沟十分发育,正冲、支冲向溪沟成分枝状延伸,因此土壤分布的特征与地形及冲沟的形态基本一致,也呈分枝状,自沟底至丘陵或台地顶部,各冲沟及其侧坡形成类似的土壤组合。如紫色丘陵区,由丘顶到谷底依次分布着石骨子土、夹沙泥土、大泥土、水稻土。在老冲积黄泥土区,由台地顶部到谷底依次为:豆面土(或铁杆子黄泥土)、黄泥小土、卵石黄泥土(或白鳝泥土)、水稻土。3、镶嵌状土壤组合镶嵌状土壤组合主要出露于本市一些丘陵及台地,该处分布有第四系更新统的黄色或红色古风化壳发育的黄壤及黄褐土,经长期侵蚀,造成地表起伏不平,在侵蚀严重地段,古风化壳发育的土壤大多被剥蚀,其下伏基岩(红岩)出露地表,经风化发育为紫色土,以致在黄壤分布区,出现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呈镶嵌状组合的图式。如牧马山、五面山常见紫色土穿插于黄壤区内;在成都市东部台地黄褐土分布也有紫色土穿插分布的情况。在金堂下五区分布的黄褐土,因侵蚀严重仅在紫色丘陵顶部残存,形成紫色土分布区黄褐土零星分布丘顶的镶嵌状土壤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