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199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内容提要】: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给业界和学界提出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民生新闻普遍面临着发展瓶颈问题。如何才能够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试图从民生新闻的产生背景,存在的问题,民生新闻的新出路三方面去对其发展作一个理论的探讨。【关键词】:产生背景 存在的问题 新出路一、民生新闻产生背景一、民生新闻产生背景近年来,民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已成为传媒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的出现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以及电视新闻传媒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视

2、媒体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个体户” ,经济收入成为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使得新闻成了一种消费品, “受众至上”也开始代替了传统的传播者中心主义。传媒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不得不一改以前严肃和格式化的报道方式,代之以通俗,宽松的报道形式,民生新闻也应运而生;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人民越来越希望通过媒体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电视媒体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一些省级台和城市台,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争得一席之地,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报道方式,寻找更加符合受众口味的新的报道方式。有了上述的种种原因,民生新闻从 2002 年的南京零距离开始到现在,已经呈现出

3、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题材比较琐碎,低俗化、同质化比较严重等等原因,也面临着出现发展瓶颈问题。二、二、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笔者纵观现今大部分的民生新闻,总结出其主要存在着一下几个的问题:第一,民生新闻的题材比较琐碎、狭隘,存在着严重的窥窃和猎奇心理,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片面追求负面新闻的报道,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等问题。民生新闻是要关注一般民众的身边事,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说”新闻,但是这并不代表出现上面说的情况,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受众的行为,有失新闻的真实性。这里我们以广东地区两档比较出名的民生新闻今日关注和今日一线为例,在这两档的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撞车、跳楼、性和争吵等问题

4、。今日一线在 2007 年 1 月份的节目中,三个版块的新闻数量如下:“封面故事”共 33 个, “一线现场”新闻 231 条, “记者跑腿”50 次。其中, “封面故事中,有 18 个是属于负面新闻,占总故事的 54.5;”一线现场“共播出新闻231 条,其中负面新闻 158 条,占总数的 68.4。有些时候负面新闻的比例还高达 90以上。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只有黑暗而没有光明,如果传播者一味给我们的观众播报一些负面的新闻,其实是一种歪曲真实的行为,久而久之,观众会对这样的新闻感到厌倦,民生新闻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消亡;第二,民生新闻传播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一位出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以最好的

5、方式给我们的观众传播信息,还要以最好的方式引导我们的受众去解读这些信息,这就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但是纵观现今民生新闻的从业人员当中,没有几位能够体现出这种责任,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而忽视了甚至是故意逃避了这个责任。例如,在现在很多民生新闻中,知识性比较强或者是政策性比较强的新闻比较少看到,虽然说政策新闻不是民生新闻的重点,但是只要是报道角度摆正了,政策新闻也是民生新闻的一大重点。整所谓民生无大小,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政策也应该是报道在重点。但是,在现今的民生新闻中我们很少看到类似的新闻,就算是有,也是简单地报道其事,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进行解读。这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6、的。 受众至上的传播理念走向了极端就会失去了新闻对于人民的引导作用,这是绝不允许的。第三,部分新闻工作者存在道德问题。对性别的歧视,职业的歧视,特殊人群的歧视等都是民生新闻工作者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例如亮女教师裸死床上这一标题,一是以“性”作为卖点;二是忽视了报道对象的死因;三是宣扬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什么要突出是美女教师呢?这些很明显就是传播者的媒体道德的缺乏问题,应该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第四,民生新闻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媒介之间的互相抄袭(电视跟报纸之间就存在这严重的抄袭行为) ,同一媒介不同地方和不同频道之间的同质化,以及同一栏目在题材的选择上的大同小异等。这里以

7、广东地区的民生新闻为例,在广东地区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几档民生新闻分别是今日关注 今日一线 今日报道 今日最新闻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几档新闻栏目无论是选题、报道角度上,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的。面对着林林种种而又大同小异的民生新闻,观众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这可能也是造成民生新闻收视下降的一个原因。以上是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民生新闻已经经历了“诞生,快速发展,稳定,收视率下降”的阶段,之所以会出现收视率持续下降的主要还是上诉提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收视下降的趋势就不能得到解决,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诉问题必需得到重视。三,民生新闻的新出路三,民生新闻的

8、新出路面对以上诸多的存在问题,民生新闻应该怎样才能突破瓶颈,从根本上实现质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第一,实现由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换。公共新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但这一新闻理念并没有具体的定义,只是一种新闻的播报理念。公共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新闻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面对着民生新闻所出现的种种现象,国内很多的学者也开始了公共新闻的理论研究,但是就现今的研究结果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必要的实践。这也是现今中国新闻学界理论研究与新闻事业发展不同步的表现。民生新闻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它并不是新闻报道的终极形式,而公共新闻就是民生新闻在理念上

9、的提升。用孙旭培教授的一句话来概括,公共新闻就是要“培养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孙教授的这句话就很好地给我们概括了什么叫公共新闻。要实现向公共新闻的转换,民生新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报道的主体方面,不能仅局限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要处理好精英群体和普通大众的关系。既要关注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也要为精英群体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报道的题材不能太局限了。第二,在关注的领域方面,不能只着重于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和生活琐碎,要放眼于整个公共领域,事无大小,只要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要在银幕上有所体现。这也是针对目前民生新闻所

10、存在的问题所提出来的。第三,在解读方式上,公共新闻不仅要给我们受众展示矛盾冲突,还要给我们解释为什么要报道这条新闻,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启示,要真正地体现出新闻的价值。最后,要无时无刻地坚持引导者的角色。这也是我们上面说的媒体社会责任问题,公共新闻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引导公共意见。民生新闻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低谷,要实现收视的反弹,必须要有质的改变,公共新闻顺应时代的要求诞生,有这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必然性。但是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第二,民生新闻的“受众至上”的立场不能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受众已经成了一个媒体生存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电视台

11、得不到它一定数量的受众,那么这个电视台就失去了生存的动力。但是,我在这里说的“受众至上”的立场并不是上面所说的一切以观众是尊,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而使节目走向低俗化的极端思想。而是要求我们的新闻传播者要站在我们广大民众(包括精英群体和普通百姓)的立场“说”新闻,一切行动都要以大部分群众的利益为落脚点。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担任着传播者和引导者的双重角色,如果新闻工作者没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只是站在一个传播者的位置上去播新闻,甚至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忘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道德,那么“受众至上”的思想只会走向另一极端,危害社会。第三,要注重新闻的再加工现在的民生新闻都存在着题材太琐碎、狭隘,以别

12、人隐私为看点,娱乐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很少会在民生新闻栏目可以看到有与国家最新政策相关的信息,就算是有提到也是提留在表层,并没有对这些方针,政策进行深刻的读解。站在百姓立场“说”新闻并不只是关注老百姓的身边小事,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对新闻的再加工就是以民生的角度对涉及时政,经济,国际等领域的相关新闻进行读解,剖析,力求使得广大受众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最新消息。例如说医改问题,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问题等等,都是受众希望知道和了解的,如果民生新闻能够从受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去读解这些新闻,在这些信息中找出对于人民实用的东西,这样的民生新闻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新闻。谈到对新闻

13、的再加工,就不得不讨论一下现今新闻工作者的素质问题,造成民生新闻的低俗化在一定层面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素质低下问题。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普遍存在着新闻道德水平低下,政治素养比较低等现象。道德低下就会造成歧视(性别,职业,特别群体等) ,低俗等现象的出现。政治素养低就不能给受众精辟地读解时事政治,连自己都不清楚国家的大政方针,又怎么能更好地引导受众呢?所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养成为了提高我国新闻事业水平迫不及待的问题。第四,注重新闻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评价一档新闻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一档新闻整体制作水平的因素之一,深度报道并不是要求对每条新闻对用长时间进行解读,特别是民生新闻

14、,要有所侧重,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关联性比较大的政策新闻应该是深度报道的重点。例如医保问题、甲流疫苗接种问题、住房问题等都可以是深度报道的选择题材。第五,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低俗和通俗的关系。民生新闻的受众大部分是平民百姓,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够使每个受众都能够理解其传达的信息,民生新闻必须力求通俗。通俗简单地来说就是要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低俗和通俗就像是一面镜子的两面,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视角,要求民生新闻要做得软一些。这就使民生新闻很容易走向镜子的反面。新闻传播者想当然地认为受众都喜欢“腥,星,性”等东西,所以猎奇,煽情,血腥等内容充满着整个银屏,这是一种欺骗受众的行为,使老百姓感到我们

15、的社会好像只有黑暗没有阳光,这样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低俗化不仅使民生新闻的报道视角发生了偏差,一味追求琐碎和负面的新闻。更使民生新闻的价值理念发生了严重的错位,忘却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要力求把民生新闻做得通俗而不是低俗,不要走向极端的“受众至上”思想。二、要处理好大民生与小民生的关系。民生本无大小,只要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是媒体应该关注的内容。但是,民生新闻在内容,题材的着力点上就可以大不相同。关于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可以是民生新闻;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也是民生新闻。这就是所谓的小民生和大民生。小民生关注的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身边点滴。大民生则是以受众最能

16、接受的方式传达来自国家的时政方针。小民生体现的是民生新闻的“原生态” ,大民生则是对民生新闻在理念上的提升。要正确地处理好大小民生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题材上琐碎和狭隘,拓展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体现媒介的社会责任感。第六,要丰富节目的形态不同的节目形态有着不同的传播效果,丰富的节目形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受众传达更多的信息,也能加大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般受众很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有奖调查,河南八套DV 观察的市民记者和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最佳拍档的拍客等都是与受众交流的很好的例子。贴近性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点,节目如果能够使得观众觉得媒体就在自己身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传播者,那么一定会收到观众的支持。汉字是一种传播符号,在节目中插入字幕资讯已成为很多民生新闻的常规手法。这是一种丰富节目形态很有效的手段。但是纵观国内很多的民生新闻,它们的字幕资讯很多都是琐碎的消息,例如停水,停电,天气预报等,虽然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