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1716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中国水资源状况及综合管理中国水资源状况及综合管理任光照任光照 教授教授水利部水利部20022002年年3 3月月26-2726-27日日中国水资源状况及综合管理中国水资源状况及综合管理一、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一、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一)水资源构成中国水资源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赋存形式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折合年降水深648 mm。地表水资源量即为河川径流量,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m3,其中地下水排泄量6780亿m3,冰川融水补给量560亿m3 。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8288亿m3,其中山丘区6762亿m3,平

2、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874亿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重复水量,全国水资源总量2.88万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220 m3,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二)水资源分布特点中国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是:年内分布集中,年际变化大;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流域水资源量较小,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水量较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水量稀缺,西南地区水量丰沛。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约相当于日本的1/2,美国1/4,俄罗斯的1/12。2.水土资源区域分布不相匹配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 m3,亩

3、均水资源量4300 m3,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m3,亩均约471m3,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中国内陆河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8%,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利用水资源受到生态环境需水的制约。3.水资源补给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汛期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左右(南方60%,北方80%左右)。中国水资源中约2/3是洪水径流量。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大部分流域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

4、况,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开发利用难度大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累计修建加固堤防近25万km,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形成了5800多亿m3的年供电局水能力,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8.2亿亩,并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水源。全国用水量从1949年约法1000多亿m3增加到2000年的5498亿 m3,其中农业用水占68.8%,工业用水占20.7%,生活用水占10.5%。全国总用水量中,地表水源占80.3%,地下水源占19.3%,其它水源占0.4%。全国用水消耗量301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5%

5、。2000年全国人均用水量430 m3,万元GOP(当年价)用水量610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9 m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78 m3。(四)水资源利用程度1980年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6. 1%,1993年升到18.9%,2000年则达20%。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50%,其中超过50%的流域有黄河(67%)、淮河(59%)、海河(近90%)。这些流域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利用,引发了河道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河口生态恶化等问题。内陆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超过40%,松花江已达30%。中国南方各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虽不高,但因污染造成水体质量下降,从而产生局部污

6、染型缺水。(五)水环境状况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对全国主要江河700多条河流的水质进行评价,在评价的11.4万公里的河长中,类水占4.9%,类水占24.0%,类水占29.8%,类水占16.1%,类水占8.1%,劣类水占17.1%。枯、丰水期水质变化不大。全国符合和优于类水的河长占总体价河长的59%。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的水质良好,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主要水库水质符合供水水质要求。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水质有所改善。黄河、黑河、塔里木河实施调水,取得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的新突破,缓解了三条河流下游水生态环境变

7、化的局面。二、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二、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取决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等,实施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一)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条件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控制性因素。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的地区,对经济社会的保证程度日趋下降,矛盾日益尖锐化。我国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人均水资源不足500m3,按照国际一般承认的标准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不足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造成水资源过渡开发利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变的重要原因。未来我国人口仍在继续

8、增长,人均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尤其对于北方水资源条件不足的地区来讲,水资源短缺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可以保持水资源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中得到再生和补充,而不致影响到水资源的形成和赋存条件,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超过合理开发的限度,水资源消耗的速度将会加快,造成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恶化的问题。我国北方地区一些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已超过合理利用限度,已造成严重的后果。(三)用水效率用水浪费和用水效率不高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违背的。长期以来,中国处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初期,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

9、长方式粗放,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而不重视提高经济效益。水资源的低效利用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势。以致水资源的短缺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大的隐患。(四)水环境水资源是量与质的统一体,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废污水排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导致江河湖库等水体功能的衰退,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进一步加剧,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威胁人民的自身健康。由于对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力和投入不足,中国水环境面临总体恶化的严峻局面。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持水资源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0、(五)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以及因水资源紧缺而对水资源的变化特别敏感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适度范围内推行,超过一定限度,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一些地区,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实例,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六)管理体制与机制水资源持续利用必须强化法制管理和有效监督。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使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这与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水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须在现行水管理基础上深化改革,创立新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地区分割

11、、多龙管水的弊端,不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到长远规划、综合开发、高效利用的要求。须按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体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还须加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需水管理,有效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水资源保持管理也应从目前的以监管和治理为主的被动管理,逐步走向从污染的源头抓起,预防和治理结合,以防为主的长效管理。三、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三、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影响到生存与发展的各个领域,面对21世纪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合理开发为动力,高效利

12、用为根本,有效保护为前提,走向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一)优化配置水资源中国宪法和水法赋予国家所有水资源的资源权,在这一前提下,在各地区和各用水目标之间进行使用权的合理分配。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流域为基础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的合理分配,并以分配后的水资源使用权为基础进行监测管理。各地区和用水部门则在所分配的使用权范围内利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经济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个流域内,当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超过了河流的正常可供水量时,流域内各省(市、区)之间水量合理分配问题便尖锐地提出。流域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应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流域水资源在各省(

13、市、区)之间的合理分配,二是各地区水资源在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合理分配。水资源分配的对象,应当是干流和支流的水资源统一分配,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分配,当地水和客水统一分配,径流性水资源和降水性水资源统一分配,一次性水资源和再生性水资源统筹分配。黄河流域是我国第一个进行水资源使用权分配的流域。1984年,国家计委和当时的水电部经与流域内各省区划有关部门协商,提出了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黄河多年平均情况的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但是,由于黄河下游断流情况日趋严重,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明显。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发黄河可

14、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委会根据年实际来水量统一调度黄河水量。在严重干旱的1999年,通过全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取得黄河不断流和水资源得以较合理配置的初步成效。由此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同样,海河、淮河、辽河和内陆河等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流域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及其统一调度和管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即使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长江流域,也面临着本流域河道外用水大量增加、中下游地区大量引水、水资源向北方调配等问题,需要进行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再有,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调出水的长江流域和调入水的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条件都将发生较大

15、的变化,多流域、多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是一个更为复杂和需研究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二)合理开发水资源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针政策,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规划期所面临的形势,在加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要把解决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合理开源、综合利用的方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根据我国的自然特点和东

16、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界发展目标,全国水利建设的总体布局为:贯彻中央西部大开战略,巩固东部,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以长江、黄河两条江河为轴线,针对东、中、西部不同的水问题及水利建设特点,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布局,通过保障防洪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受洪水影响地区,重点解决防洪问题,经济建设、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建设必须符合防洪规划要求,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严禁盲目围垦、设障、侵占河湖洲滩及行洪通道;在水资源紧缺地区,重点解决供水问题,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工业、城市及灌溉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避免布置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严禁盲目发展灌溉面积,生态环境建设要考虑降雨和水资源条件。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优化水资源配置,大力节约用水,兴建南水北调等大型跨流域跨地区的调水工程,形成东西互补、南北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多途径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巩固提高为主要目标,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保障体系。提高水利化程度,推进水利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沿海地区及重要城市防洪和防风暴潮的标准,增强抗御洪涝灾害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