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157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文字描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钢铁产业现状: 1、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2010 年中国粗钢产能达 7.5 亿吨,2011 年计划新增产能 4000 万吨左右,总产能将接近 8 亿吨.而炼钢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 75%以下,结构上的失 衡使中国钢铁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新一阶段的调整期。 2、价格倒挂。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钢铁产品销售价格形成倒挂,钢铁企业普遍亏损。 3、点多、面广、集中度低是产业布局的特点。点多、面广、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产业布局 的特点,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 ,2010 年 7 月底,规模以上粗钢和生铁生产企业分别有 511 家和 639 家,钢材、铁合金、铁矿石 企

2、业分别有 3214 家、1377 家、1428 家,但平均规模不足 100 万吨/年,大型企业集团市场 影响力不足。2009 年底,国内前 5 大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总量不足 29 ,同期美国前 4 家钢铁企业产量占比超过 60 ,日本前 4 家钢企产量占比超过 75 。 4、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特殊钢材产品所占比例较低。目 前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所占约 15%25%, 例如日本所占 25%,而我国仅为8%10%。另一项代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板管材有所发展,但比例也只有 39%左右,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 5、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按

3、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 的原则布局,布局分散、零乱。 布局的不合理同时也造成了运输费用的上升,挤压了钢铁 企业的利润空间。 6、存在资源瓶颈,对进口矿依赖程度强。近两年来,世界铁矿资源被国际资本迅速集中, 力拓、必和必拓及淡水河谷等国际铁矿业巨头已形成对铁矿石价格的垄断。2010 年年度进 口铁矿石 6.2 亿吨,同比上年微降 600 万吨,进口占铁矿石需求总量的 60%,并且依存度 仍在逐年增加,致使国际钢铁巨头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 7、钢铁企业重资源、轻下游。我国钢铁企业链呈现出一种“重上游、轻下游”的倾向,钢 铁企业单纯向上游领域延伸,而忽视与下游物流产业特别是远洋航运业间的

4、合作,以及在 船 舶、汽车、家电制造领域的布局缺乏战略眼光。 8、生产地区相对比较集中。2010 年,规模以上工业粗钢产量超过 2000 万吨的地区依次为 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天津、上海,占全国的 2/3,其中河北产量超过 1.35 亿吨,占全国的比重接近 1/4。钢材产量超过 4000 万吨的地区依次为河北、江苏、山 东、辽宁、天津,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河北超过 1.5 亿吨,所占比重超过 1/5。生 铁产量超过 3000 万吨的地区依次为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山西,占全国产量的 4/7, 其中河北超过 1.3 亿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接近 1/5。铁矿石原矿量产量超过

5、 2500 万吨的 地区依次为河北、辽宁、四川、内蒙、山西、安徽,占全国产量的八成以上,其中河北超 过 3.5 亿吨,辽宁超过 1.3 亿吨。铁合金产量超过 200 万吨的地区依次为内蒙、广西、湖南、 贵州、四川,占全国近六成的产量。河北、江苏、辽宁、山东集中了全国主要的钢铁生产 能力,尤其是河北,主要钢铁品种的发展速度和产量均居各地区前列。 9、节能减排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在 2010 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巨大压力 下,河北、江苏、浙江、广西、陕西等地区限电限产,且“限电限产”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只能顺势而为,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能源循 环自给能

6、力。二、我国钢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严重威胁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铁矿石是钢铁产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2010 年我国进口铁矿石 6.2 亿吨,钢铁工业对进 口矿的依存度已高达 80。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速低于生铁,且品位较低,如果钢铁工业保持目前增速,我国钢铁工业对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提高。 由于钢铁企业数量过多,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难以统一立场,我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 中屡遭重挫。同时,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制约了钢铁产品价格的同步上升,导致我国钢 铁工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二)钢铁企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严重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钢铁工业总量不断扩张,

7、钢铁企业在各地不断增加,有的地区已达上 百家。截止 2010 年 7 月底,钢铁生产企业的地区分布状况如下:河北、辽宁、江苏,分别 有 83、47、46 家粗钢企业;浙江、江苏、河北,分别有 544、446、365 家钢材企业;河北、 山西、湖南,分别有 92、88、49 家生铁企业;河北、辽宁、内蒙,分别有 289、223、155 家铁矿石企业;湖南、四川、广西,分别有 228、152、148 家铁合金企业。 (3)大企业比重提高,小钢铁仍占相当份额 1.粗钢 2009 年与 1995 年相比,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及产量比重变化如下:1000 万吨以上企业从 无到有,已达 8 家,数量比重占 1

8、.6%,产量比重为 19.8%。5001000 万吨企业从 4 家增 加到 19 家,数量比重由 0.5%提高到 3.7%,产量比重由 31.6%下降到 21.9%。300500 万 吨企业从 1 家增加到 27 家,数量比重由 0.1%提高到 5.3%,产量比重由 3.5%提高到 18.1%。100300 万吨企业从 15 家增加到 91 家,数量比重由 1.9%提高到 17.8%,产量比 重由 30.3%下降到 29.5%。100 万吨以下企业从 756 家减少到 365 家,数量比重由 97.4%降 低到 71.6%,产量比重由 34.6%下降到 10.7%。 (4) 2.生铁 2009

9、 年,不同生产规模炼铁企业数量及产量比重变化情况如下:1000 万吨 以上企业已达 8 家,数量比重占 1.1%,产量比重为 19.7%。5001000 万吨企业增加到 18 家,数量比重提高到 2.5%,产量比重占 21.9%。300500 万吨企业增加到 22 家,数量比 重提高到 3.1%,产量比重提高到 15.2%。100300 万吨企业增加到 81 家,数量比重提高 到 11.4%,产量比重提高到 28.1%。100 万吨以下企业 580 家,数量比重占 81.8%,产量比 重占 15.1%。 3.钢材 2009 年,钢材企业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数量及产量比重变化情况如下:800 万吨

10、以上 企业达 10 家,占 0.3%。500800 万吨企业 14 家,数量比重提高到 0.5%,产量比重占到 12.5%。300500 万吨企业增加到 30 家,数量比重提高到 1.0%,产量比重提高到 15.3%。100300 万吨企业增加到 88 家,数量比重提高到 2.8%,产量比重提高到 23.2%。50100 万吨企业增加到 93 家,数量比重提高到 3.0%,产量比重占到 9.6%。1050 万吨企业增加到 460 家,数量比重增加到 14.9%,产量比重占到 14.1%。10 万吨以下企业增加到 2400 家,数量比重占到 77.5%,产量比重占到 7.1%。尽管 10 万吨以

11、 下企业数量的比重明显下降。但如果考虑各规模水平的钢、钢材、生铁的产量结构,则可 以发现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着规模效应递减的问题,同时在 100300 万吨存在中间水平的瓶 颈区域,300500 万吨则是另一个产业规模升级的障碍,中国钢铁工业要想突破这两个阻 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仍然任重而道远。 产钢大省沦为平均规模小省,不同地区企业规模水平差异巨大 钢铁工业各地区企 业平均规模水平差异很大,河北等地区尽管总量居前,但由于生产企业数量过多,平均规 模相对较小。 从企业平均生铁、钢及钢材复合平均生产规模水平来看, (复合平均生产规模=(生 铁产量+粗钢产量+钢材产量)/(生铁企业数+粗钢企业数+钢

12、材企业数) ) ,上海名列第一, 其次是河北和甘肃。这说明上海钢铁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水平,而产量第一的河北 与上海相比,差距为 1.7 倍。从生铁、粗钢、钢材的企业数量、产量来看,河北都占据首位,其次是辽宁江苏和山东,搞好这四个地区的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 全国钢铁工业的整体优化和产业升级。 (5) 、钢铁企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据冶金工业部门的统计,我国落后工艺和装备还占相当比例,如炼铁高炉中约有 4500 万吨 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 35%,其中属于限期淘汰的 100 立方米以下的小 高炉生产能力约有 300

13、0 万吨。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 1200 万吨是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 目前转炉的 12%;电炉约有 1000 万吨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 34%。轧钢设备 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 50%。另外,我国用于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费用与 发达国家相比偏少。国际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一般在年销售收入的 4%以上, 而我国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年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 1%。 (六) 、钢材产品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就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而言,一方面,国内钢铁企 业的主导产品螺纹钢、小型材、线材等普通钢材(长线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 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的品种(“双高”产

14、品) ,如不锈钢板和冷轧、热轧薄板、硅钢 片、镀锌板等,有的国内不能生产,有的虽能生产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 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七) 、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 方面。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对市场销售服务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营销网络刚刚开始建 立,同国外成熟的营销体系和服务理念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内钢铁销售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企业产品相互压价;市场信息反馈功能弱,销 售与产品开发功能不能结合,企业产品开发缺乏市场的引导;加工服务中心是完善分销网 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加工服务中心基本上处于

15、空白;另外在对外营销方面,一 是对外营销缺乏相应的联合,各自为政,各设网点,成本高,收益差,二是对开拓国际市 场重视不够,尚未建立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 (八)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房地产热的带动,国内钢材价格飞涨, 受利益驱使,国内钢铁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 钢铁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国内中小型材、低档次产品的 生产能力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而高附加值产品的自给率较低,大部分依赖进口,随着国内 市场的不断开放,国产钢材面临进口钢材的冲击增大。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 钢铁市场正在与国际钢铁市场接

16、轨,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冶金行业近几年的统计分析,在 普通产品方面,如线材、螺纹钢、型钢和钢坯等方面,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独联体、韩 国及巴西,它们在这些产品上具有成本优势;而对于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方面如汽车板、 涂镀层板、合金钢棒型材等产品,竞争对手主要是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 三、对策与建议: 1、宏观对策。 我国钢铁业需抓住时机,变挑战为机遇。应采取纵向一体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择机收 购国外优质铁矿石企业。同时,通过横向一体化,加速兼并重组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建立一些可与世界钢铁巨头 抗衡的钢铁大公司,最大限度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外,通过技术 创新,使我国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钢铁强国。 2、国家层面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动摇,坚持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不变,在货币、出 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