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1242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 年电网建设 20 千伏及以下项目 急救卫生、防病防治措施*工程有限公司2012 年 06 月一一、摘摘要要:野外急救,也称户外急救。它的基本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呼叫求援概概述述“野外无小事 ”,任何一个小的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愈快处理效果愈好) ,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 目目的的抢救生命,

2、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过过程程处处理理前前观观察察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12 观观察察后后处处理理在活

3、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维持呼吸道畅通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处理理完完毕毕后后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

4、注意患者的病况。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处处理理方方式式患者体位应为 “仰卧在坚硬平面上 ”。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不可将患者仰卧在柔软物体上,如沙发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注意保护头颈部。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

5、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打打开开气气道道 抢救者行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是为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得以畅通。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

6、过程要在3-5 秒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畅通。 看、听、感觉呼吸 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 秒钟,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人人工工呼呼吸吸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 2 次。每次吹气时间为 11.5 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 800 毫升。 检检查查脉脉搏搏,判判断断心心跳跳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 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

7、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 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 60-80 次。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 15:2 反复进行。连续做四遍或进行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紧紧急急止止血血 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保保护护脊脊柱柱 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特特殊殊情情况况1)

8、被毒蛇、昆虫咬伤: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 1 厘米、深 0.5 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2)骨折:骨折或脱臼时,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3)外伤出血:在野外备餐时如被

9、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 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4)食物中毒: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被毒蛇、昆虫咬伤被毒蛇、昆虫咬伤 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虫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 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 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来不及消毒, 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刀口,用嘴将毒液

10、吸出。只要口腔粘膜没有损伤, 将其液化,可起到中和的作用。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 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之后,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之后再在伤口上涂些氨水或牛奶。 骨折骨折 骨折或脱臼时,应用于夹固定后再用冰水冷敷。从铁塔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 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外伤出血外伤出血 在野外作业时,若被利器割伤,可以用随身带的矿泉水、饮用水冲浇伤口,然后用毛巾包 扎。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 10 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还要争取时间,尽快送到医治治疗。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

11、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镇 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更术。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 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 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对於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更姿势。 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 2030 公分。 对於意识不清、疑有

12、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 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於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 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 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 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 的效果。二、高温作业防护的技术、保健、组织措施二、高温作业防护的技术、保健、组织措施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身体健

13、康。( (一一) )保健措施保健措施 1、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

14、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二二) ) 组织措施组织措施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2)宣传防暑降温和预防中暑的知识。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设立休息室,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从分的睡眠和休息。高温作业分类高温作业分类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可分为下列二个基本类型:1、高温高湿作

15、业 其气象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例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 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 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 30以上,相对湿度可达 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故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2、夏季露天作业 如:农业、建筑、搬运等劳动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夏季露天劳动时

16、还受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此外,夏天在田间劳动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了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影响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影响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6神经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