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1239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趋向缓和,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挑战。1.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面临挑战2007 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 2.5%,2009 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

2、 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七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 国集团先后召开了 3 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到 2009 年下半年,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9 年第 3 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 2.8%,中国增长了 8.9%,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在 2009 年 10 月回升至 80 美元一桶,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010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 2009

3、年的-1.1%上升至3.1%,世界银行也预测 2010 年全球 GDP 的增长将达到 2.7%。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据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潜在损失高达 3.6 万亿美元,至今尚有一半未暴露出来。这些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2009 年迪拜世界宣布推迟支付三十几亿美元的债务,马上就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还有希腊政府的信誉被降级,它的国债被降级,也一

4、下子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这都说明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下来,但是十分脆弱。第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正在走向极限。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运用。各国的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后的最高记录。欧洲、美国、日本,各个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状况都非常不好。据美国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统计,2007 年到 2010 年,全球公共债务将增加约15.3 万亿美元,其中八成来自西方七国集团。当前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公共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50%。截止 2009 年 9 月 25 日,全球政府债务总量创新高,达到 36.237 万亿美元,增速也达到 13.21%,因此,各国想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已经力不从心。其次是

5、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方式,但目前,各国的利率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利率已经非常低了,如美国的利率降到 00.25。因此,再运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大。第三,发达经济体面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国 2009 年 10、11 月份的失业率高达 10%,是 26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 2010 年 1 月份的失业率稍有下降,但仍高达 9.7%。美国劳工部 2010 年 2 月 24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 月 20 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 22000 人,至 496000 人,为 2009 年 11 月 14 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且远高于市场人士预期的

6、减少 13000 人的水平。此外,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有所增加。欧元区仅在2009 年 11 月份就新增失业人口 10 万人,总失业人数达到了 1570 万人,2009 年 12 月份失业率在欧元区成立十年之后首次升至 10%。根据欧盟委员会 2009 年 12 月份发布的预测数据,欧盟 27 国的失业率在 2010 年将上升到 10.3%,总失业人数将达到 2800 万人。发达国家失业问题解决的前景非常不乐观,特别是这次失业涉及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的转换使得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困难。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失业率大幅增加,将会继续打击发达国家的消费,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经济复苏变得更加

7、缓慢和艰难。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贫困国家,高涨的失业率正有促使社会动荡的风险。第四,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 年 4 月到 8 月短短 5 个月时间,20 国集团就出台了91 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 国集团中有 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 78 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 47 项已经付诸实施。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公开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如美国 2009 年初通过的 8380 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即规定,必须使用本国制造的产品。第五,美元汇率加剧动荡

8、。美国长期进行负债经济运行,大量对外发行国债,并且美国社会福利支出消耗掉了大量财政收入,政府债务日积月累,使得它成为当今对世界其他国家负债的冠军。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后 10 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约 9.05 万亿美元。 这种状况将加剧美元汇率的动荡,从而影响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2.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缓和但挑战依然严峻十七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和磨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都对战争感到厌恶和恐惧。由于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战后 50

9、 多年来,地球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性大战。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深入发展,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危险性进一步减小。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失去了发动一场核大战的对手,从而减少了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相互渗透,社会和军事安全领域的相互需求加大,世界各国的依存度增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发展经济、创新科技、提高综合国力已成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因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的共识。在当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尽管各大国间仍然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是全面对抗的性质。各大国日益注重沟通与交流,增

10、强协作,避免对抗,从而使国际形势在总体上保持和平与稳定。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简而言之,目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世界的安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这种收入分配却是严重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自 1820 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 5 倍,世界实际产出则为原来的 50 倍,这些巨大的收获却是分配不均的。1820 年,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是 3:1,1913 年为 11:1,1950 年

11、为35:1,1977 年为 44:1,1992 年为 72:1,1997 年大约为 74:1,2000 年就接近75:1,2006 年约为 141:1。世界上不发达国家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由1987 年的 36 个增长到 2009 年的 49 个。出现这种“数字鸿沟”的根源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贫困落后,加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潜在的民族、宗教、和社会矛盾被激化,不断出现冲突和战乱。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而且将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交织影响世界的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

12、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当前,虽然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热点问题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2006 年全球国防开支比 2005 年上涨3.5%,07 年全球防务开支 1.339 万亿美元,比 06 年上涨 6%,2008 年全球国防开支1.464 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 2.4%,比 2007 年增长了 4%。美国军费比 2007 年上涨 9.7%,占全球的 48%,1999 年至 2008 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增加量占全球增量的58%。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当前,伊拉克局势的动荡、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持

13、续不断的阿以冲突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存在,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首先,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其次,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此外,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统计,截至 2007 年初,全球可通过导弹发射或飞机运载的核弹头数量约 11530 枚。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或者正致力于拥有核武器,如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这种状况对世界安

14、全是一大隐患。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外的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已经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其危害甚至超过战争。911”事件夺走了近 3000 人的生命,超过了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2004 年 12 月印度洋大海啸导致近 30 万人丧生,给有关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仅斯里兰卡就达到 13 亿15 亿美元,占其经济总量的6.5%。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很多国家的财富急剧缩水,甚至引发政局和社会的动荡。而近几十年

15、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频繁灾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发展影响世界安全。冷战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愈演愈烈,并有新的发展,从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世界科技革命竞争日趋激烈二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至今方兴未艾。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 20 世纪初的不到 20%,上升到目前的 80%左右。科技发展特别是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已

16、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对策,发达国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积极抢占高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制高点,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努力试图改变不利的科技竞争地位。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为提升科技竞争力所采取的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 提升决策层次,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科技投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政府首脑亲自领导科技工作的做法,成立由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总统(总理)科学顾问委员会,对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提出建议。美国、韩国、印度等国成立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负责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大提升了国家科技工作宏观决策的能力。许多国家政府都将对科技的投资视为一项回报巨大的战略性投资。一方面大幅度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第二,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是竞争之本。许多国家修改了移民政策加大了吸引外国的学生和学者的力度,以解决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芬兰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的最高税率已减至当地人的 58%;日本计划在今后几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