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061098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语文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 I I 卷(共卷(共3636分)分)一、一、 (1515分,每小题分,每小题3 3分)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钱别(jin) 晦涩(hu) 铁栅栏(zh) 浑身解数(xi)B.扒手(p) 吱声(z) 和稀泥(h) 步履蹒跚(pn)C.蓄养(x) 寒噤(jn) 露马脚(lu) 扪心自问(mn)D.顺遂(su) 什锦(sh) 蒸馏水(li)

2、兵不血刃(x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 澎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C.贻误 函道 交际舞 寥若晨星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移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蔟,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想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延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间之,灌思之,明辨之,笃行

3、之”的治学方法。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浓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浦东国际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瑞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

4、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人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喧11级,地面能见度0米。B.记老师为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园已达19.59万人次。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

5、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二、二、 (9 9分,每小题)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

6、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

7、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

8、,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是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

9、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氢“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 ,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 ,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公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

10、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三种境界。三、三、 (1212分,每小题分,每小题3 3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申甫传 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尝系鼠熙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予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 ”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

11、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之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招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俯下,呼曰:“臣不才,愿意思自救。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12、,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捕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

13、十四,有删改)注*(x):嬉戏。 瘗(y):埋藏。 窭(j):贫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 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11.以下六名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率皆市中窭人予不知操兵者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权贵人俱不习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诸路援兵不至A. B

14、.C. D.12.下列对原谅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 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颖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常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第第卷(共卷(共114114分)分)四、四、 (242

15、4分)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人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4分)(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恨(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 (6分)(1)风急天高猿啸袁, 。 (杜甫登高 )外夫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李密陈情表 )(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 , 。 (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