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60772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代码! Q ! 2学号或申请号! ! ! ! ! ! ! ! ! ! i Q ! Q 2 Q ! 鱼密级郑州大孳硕士学位论文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研究方法初探以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例贾耀祺朱君孝副教授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学院20 12 年5 月名名类称系间姓姓门名院时者师科位养成作导学学培完At h e s i s ( d i s s e I r t a t i o n ) s u b m i t t e dt oZ h e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 ( d o c t o r )

2、M e t h o dr e s e a r c ho fp o t t ep r o p e r t yi nc a s eo fN a n w aS i t eE r l i t 0 1er 1 10B yY a o q iJ i a 一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J u n x i a oM a s t e ro fH i s t o r yIn s t i t u t eo fHi s t o r yM a y ,2 0 12Y 帆2 10m 1 6 2 0 型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3、。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 定骡祷同期:2 0 1 2年6 月l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一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

4、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卅I 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 H 6 9 H 1 6 7 H 1 6 6 H 5 5 。气孔率判断器物优劣:M 2 0 7 H 5 5 H 6 9 H 1 6 6 H 1 6 7 。两种依据判断出来的结果相差较大。其中H 5 5 作为二期早段单位,用气孔率优劣为依据判断,其制作工艺高于后面时期的几个单位,与以气孔率为依据判断的总体趋势不符。结合下面和H 1 6 7 中豆类器物比较中提到的因素,其器物质量高的可能性不大。H 1 6 6 和H 1 6 7 的比较中,气孔率及真密度的差异很小。真密度接近说明

5、其原料中泥沙比例接近,且同作为二期单位,其制作工艺差别应该不大。其中微小的差别可能来源于某些偶然因素。如果矫正H 5 5 ,将H 1 6 6 和H 1 6 7视为一类,则气孔率判断结果与真密度判断结果相同。以真密度判定这几个单位出土豆类器物,其制陶技术变化与以真密度为依据判定的总体趋势一致。因而,当前条件下,在对陶器质量及制陶工艺判断过程中,应该以真密度为主要参数,气孔率为辅助参数。4 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制陶原料的补充研究4 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制陶原料研究补充我们在登封南沣遗址二罩头文化制陶原料的较早研究中,采用的依据是气孔率,而气孔率的应用有其局限性。这次将通过真密度对部分研究结果进行修J

6、下。4 1 结论一的修订通观南沣遗址二罩头文化出土陶器的真密度,发现同类器型、沙粒粒度,如细砂类圆腹罐、深腹罐,豆类,其数值从早期到晚期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以不同时期豆类器物为例,二旱头二期早段单位H 5 5 中器物真密度平均值为1 2 5 6 9 c m 3 ;二旱头二期早段单位H 1 6 7 中器物真密度平均值为1 9 7 9 c m 3 ;二罩头二期单位H 1 6 6 中器物真密度平均值为1 9 6 9 c m 3 ;二罩头三期单位H 6 9中器物真密度平均值为1 9 8 4 9 c m 3 ;二罩头三、四期单M 2 0 7 中器物真密度平均值为2 6 2 9 9 c m 3 ;通过比较发

7、现,豆类真密度随着时f n J 的推移逐步提高。( 见表1 3 ) 其他器型的情况类似。( 见表1 2 )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真密度越高,沙粒含量越大。后期陶器的真密度较前期高说明后期陶器的夹砂含量可能较前期高,其质量可能较好。再具体考虑夹砂粒度及含量对陶器使用性能的影响,就豆类等饮食器来说,搀和的沙粒多为细沙或者粉砂,较多的掺和对于表面光滑程度影响不大。对于炊器等其他类器物来说,其部分使用性能与掺砂量成正比,颗粒大小影响不大。综合考虑,后期陶器的质量可能较前期的高,相应的其制作工艺也较前期的高因而,原来的结论“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的吸水率和孔隙率随着时| 日J的推移呈现递减趋势,表明其制陶技术

8、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进步的。“ 修订为“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的真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其制陶技术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进步的。”2 64 南洼遗址- 二里头文化制陶原料的补充研究4 2 结论二的修订4 2 1H 5 5 和H 1 6 7 陶器质量及制陶技术比较登封南沣遗址二罩头文化制陶工艺研究一文中,“陶器孑L 隙率与吸水率与其出土地点之间的关系”关系部分,对同期距离较远的两个一段单位狄坑H 5 5和H 1 6 7 中出土陶器进行了比较,认为“H 1 6 7 的吸水率指标优于H 5 5 ”。结论部分“南沣遗址二旱头文化陶器的吸水率和孔隙率随着时| 自J 的推移呈现递减趋势

9、,表明其制陶技术是随着时I H J 的推移而逐渐进步的”,认为H 1 6 7 的陶器产品质量优于H 5 5 中出土陶器的质量,其陶器制作技术也应该优于后者。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完善。真密度与气孔率作为判断参数的优劣在前面已经尽述,这罩将用真密度对上面的结果进行修正。同样以H 5 5 和H 1 6 7 中深腹罐和圆腹罐器型为例,H 1 6 7 的气孔率指标低于H 5 5 ,换算出真密度后,H 1 6 7 的数值也低于H 5 5 ( 见表1 2 ) 。一般情况下沙粒的真密度值高于粘土,真密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反应陶器内的粘土和泥沙比例。对于同类沙粒和粘土,较高的真密度,意味着较高的沙粒含量。就强度来说

10、,加沙量较高的器物耐久性能较好,就使用性能来说,央砂量较大的器物多用来做炊器。H 1 6 7 和H 5 5 样品选择多为圆腹罐和深腹罐,都有炊器的功能。高央砂量的炊器也就有更好的实用性,相反,较高粘土含量的炊器可能意味着比较差的质量。H 5 5 中炊器兴砂量高于H 1 6 7 中炊器,说明其炊器质量较好。再比较H 5 5 和H 1 6 7 出土的豆盘,发现来源于H 1 6 7 的豆盘真密度值远远高于H 5 5 出土豆盘( 见表1 3 ) 。表明两者制作原料差异较大,且H 1 6 7 出土豆盘中可能含有较H 5 5 出土豆盘量大的细沙或粉砂。豆盘质地介于沙质和泥质之间,采用的沙粒较小,可能是粉砂

11、。粉砂的大小在0 2 m m 左右,只需要加入少量的粘土就能制成器物。且由于颗粒较小,大量搀和也不会对器物表面造成太大影响。豆盘中含粉砂量较大并不会对其使用效果产生影响,结合央砂的优点,说明H 1 6 7 中豆盘的质量及制作工艺水平可能高于H 5 5 中出土豆盘。上述两种结果表明,H 1 6 7 和H 5 5 中器物质量各有擅长,上文中“H 1 6 7 中出土陶器质量优于H 5 5 中出土陶器”的说法并不妥当。以上论述表明,依照气孔率属性对陶器质量进行判定,其结果并不可靠。真密度可以作为考量陶器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还要结合具体的器物用2 74 南洼遗址_ 二里头文化制陶原料的补充研究途综

12、合考虑。在不影响使用舒适度的情况下,沙粒含量越高,器物质量越好。4 2 2 制陶作坊与器物出土单位南滓遗址二里头文化出土器物,同一狄坑中同类沙粒的圆腹罐和深腹罐的真密度有较明显差异。不同灰坑f n J 同类沙粒的圆腹罐之间的真密度也有较大差异,深腹罐的情况类似。说明同一灰坑中的炊器,不同器型采用的原料不同,可能是有目的选择泥沙比例的结果;不同灰坑中的陶器原材料不同,可能由不同制陶作坊制作。支持“当时可能存在着多个制陶作坊”的结论。不同的制陶原料,说明陶器的质量不一,相对应的制陶技术也有差异。我们在原来的这部分研究中,默认了“一个灰坑单位出土陶器的制作者相同”这一前提,忽视了陶器使用过程中的流动

13、因素。在对不同灰坑内陶器进行比较时,对同一灰坑内出土的陶器文物,默认为同一制陶作坊生产,但是观察其真密度,发现同一灰坑内出土同类陶器样品的真密度有较大差异。以同为炊器的H 5 5 中出土深腹罐和圆腹罐为例,同等沙粒的圆腹罐真密度普遍高于深腹罐的真密度,说明该单位内这两类器物所采用的原材料有一定差异。H 1 6 7 内出土炊器样品的真密度也有相似的波动范围。可能同时期制作这两类器物时采用的原料不同,也有可能是不同阶段制采用的制陶原料不同,还有可能是同一灰坑中两类器物来源于不同的制作单位。交叉比较H 5 5 和H 1 6 7 中出土同种沙粒深腹罐和圆腹罐的真密度,发现:粗砂中,H 1 6 7 的深

14、腹罐和圆腹罐的真密度接近,中等沙粒中,H 5 5 的圆腹罐H 1 6 7 的深腹罐的真密度接近,可能是同种原料且配比接近。前者说明制作同为炊器的圆腹罐和深腹罐时可能会采用同样的原料及配比,后者说明,这两个灰坑埋藏的陶器可能会有交流。为进一步观察,对两个灰坑内出土陶器的真密度值按同类沙粒大小重新排列发现:粗砂一类,H 1 6 7 中编号为C Y C l 6 7 :1 的圆腹罐数值明显高于同单位内其同器型样品;H 5 5 中编号为C S C 5 5 :1 的圆腹罐数值明显低于同单位内其他同器型样品( 见表1 4 ) 见;中砂一类,H 1 6 7 中编号为C Y C l 6 7 :1 的圆腹罐数值明

15、显低于同单位内其他同器型样品,与H 5 5 中的圆腹罐数值接近( 见表1 5 ) ;细沙一类,H 1 6 7 中编号为C S X l 6 7 :2 的深腹罐数值明显高于同单位内其同器型样品,与H 5 5 中深腹罐数值接近( 见表1 6 ) 。真密度的不同,意味着制陶时采用的原材料不同,说明这些同单位同类型样品可能并不是来源于同- , t j 陶作坊的2 84 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制陶原料的补充研究同一批器物。这些数值异常的样品可能与本单位内其他同类器物来源不同,也有可能与对照单位内同类型属性值相近器物的来源相同。这也说明两个单位内器物存在交流的可能,制陶作坊并不与出土单位相对应。结合上面两点,将

16、结论“南沣二罩头遗址文化同一时期不同单位的陶器吸水率与孔隙率有明显差别,表明当时可能存在着多个制陶作坊,不同作坊的制陶技术高低有别。”修订为“南沣二里头遗址文化同一时期不同誓位的陶器真密度与孔隙率有明显差别,表明当时可能存在着多个制陶作坊,不同作坊采用的原料不同,制陶技术高低有别。”4 3 南洼遗址二里头时期对烧成温度的选择判定古人制陶是否能够有意识进行烧成温度控制的要素有两个,首先是当时的烧制能力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温度,比如况9 0 0 或者更高,但是在烧制过程中却选择了一个较低的烧成温度,比如说8 0 0 “ C ,如果能够发现这种有意识选择较低烧成温度的行为,就可以证明古人能够对烧成温度加以控制。登封南洼遗址二旱头陶器中,已经测定的几件陶器烧成温度在8 0 0 8 5 0 左右。如果矫正测试陶器烧成温度的仪器、热膨胀仪的偏差,这些样品的烧成温度应该在7 5 0 8 0 0 左右。这也可能是当时通用烧成温度。( 见表1 7 )已测定烧制温度的样品中,有两件样品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