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60569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形象性与学理性:论形象性与学理性: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课教学的两个层面课教学的两个层面徐大威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齐齐哈尔,161006) 在本次国家精品课程文学概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中,通过与主讲教师和 学员们的交流、互动,我获益良多。现仅就从“论形象性与逻辑性:文学概论课教学 的两个层面”这一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入手,来谈谈我的收获与体会。 在我看来, 文学概论课的教学目的、特点是: 其一,文学理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严格规范的学科性、自身独特的学理性,要 使学生了解其理论属性和学科属性,使其将来成为文学理论的专业研究人员(就理论学理 论) ; 其二,文学理论的应用性,鉴赏

2、性,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批评文学现象,或进行初步的 文学创作(理论指导实践) 。 前者是形而上的,要求教学具有学理性(重学科逻辑的阐发) ;后者是形而下的,要求 教学具有形象性。这两方面是文学概论课的两个层面,不可偏失。 教学的形象性,体现了文学概论这门课的人文学科性质,即教师主体卷入的能动特点; 教学的学理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文学理论自身的学科逻辑。按照王一川 先生的说法是, “冷静的哲理反思+热情的艺术体验=好课程” 、 “以教材为中心,尽量拓展 自己的研究所长”等等。 重学理性的教学重在把握学科的本位,重形象性的教学重在把握学生的主体,展示教 师的个性魅力。要做到体验性与逻辑性

3、的统一,形象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一、一、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课教学的形象性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化教材,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 现有教材,多具有学术性、学理性,大多是学术性著作1。重视逻辑性,而缺少应用性与可操作性,教学的形象性偏失了2。教材的编写必须重视学科逻辑和学理性,教学形象性的任务则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两个转换,即要实现 从学术著作到教材教案的转换,从形之于心到行之于手的转换。要把自己的独特体验、个 性呈现出来,才能把教材讲得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寓形象于学理中。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求主体的卷入、体验。教材的讲解仅仅提供了一种解 释的可能性,

4、这种可能性也许不适合教学,或与教师的理解相出入。这时,教师一定不能 偷懒或妥协,而要深化教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囿限于教材,把自己独特的理解、 体验讲出来也许是片面的,但却是深刻的。教师也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形成问 题意识。 教师要有命题意识,重在讲命题。一本文学理论教程 ,非常学术化、学理化。完全 按部就班,就走向了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教师对于某一问题、命题的讲授如能结合自己 的独特体验、感悟与理解,他往往能够讲解的很到位。从另一侧面说,学生也不会觉得老1较为流行和权威的教材如,董学文文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中杰文学理论教程 (

5、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先霈文学原理 (华东师大出版社) ,以及晚 近的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王一川文学理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 、陶东风 文学基本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 2王耀辉的文学文本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一门选修课的形式见出。2师在念书。完全照本宣科,教师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教师要发扬自身的主体性、特点与 个性,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说你能说的,不能说的(说不好的)就保持沉默。 2、教师要善于对大量文学现象进行解读、批评 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创作活动规律的总结。教师在进行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活动时 要具有例举、解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基本功。把文学作品

6、解读的很细致、形象,教师 对于理论的理解才会渗透,学生也会学得活脱,在学习理论时才会觉得豁然开朗。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文学文本解读之类的课程,进行小说的叙事学分析,技巧性、 修辞性分析,从人与自然关系(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意境的赏析等等。学生对各种文学 现象进行论文写作,练得多了、久了,便会很快上路。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的进行理论 的深化、引申,学生便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理论热情。 再如,教师可以开设文学批评(方法论)的专题课。西方 20 世纪以降,流行了各种各 样的文学批评方法,每种方法都很独特别致。对小说类叙事文本的诠解可以采用英美新批 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神话-原型

7、理论等等不一而足。对抒情性诗歌文本,可 以参读宗白华、叶朗、王建疆等国内学者的著述。 对于时下流行的各种文化现象,可以用文化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后殖民、后现代等 批评理论来解读。由于文学概论课,往往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理论在途中。 文学概论课的特点,要求教师的讲授最终由形而下回到形而上。教师在对于大量 文学现象的解读后,要使学生体悟到文学的本质。这时,教师可以把对于文学本质的描述 引入到中西文论的高度,也即在文论史上哪些流派是这么认为的。 3、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的批评、鼓励 文学理论还具有应用性、鉴赏性、可操作性诸品格。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批解 释文学现象、进行初步的文学创作。 这与中文

8、系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大多数中文系学生都具有写作的潜力,只是由于日 常生活中的种种束缚,而未得展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解读、鉴赏活动时,会使 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文体、文类的特点与规律,激发其创作的热情。同时又可以进行师生之 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品评活动进一步促进创作的实现。 4、教师要介绍文学理论发展的前沿性,引导学生参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 文学理论是生成的而非现成的,没有终点的,一种批评话语独霸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多种理论批评模式的共生共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借用詹姆逊的一句话说:“理论仍在途 中。 ” 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理论,而且也要参与到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中来。大学四年 是人

9、生中脑力、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教师要把学生的才智尽量的敞亮、去弊。学生不仅要 学习中西方古典文论,而且要立足当下,从事实出发,感知具体真实的当下生存体验,进 而去建构自己的诗化人生。二、二、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课教学的学理性课教学的学理性1、教师要重视对文学理论学科史的讲授 哲学就是哲学史,恩格斯早说。哲学具有原始返终的特点,也即每一位哲学家都对一 些重要的基本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因此每一位哲学家都是独特的。文学理论也具有这个特 点,表现与再现之争可以贯穿几千年。每一个文论范畴都是在历史的演变中生成的,没有 终点,反映了理论的生命力。 文学理论有很多重要的范畴,如典型、意境、再现、表现等等,都是在历

10、史的发展过 程中不断深化生成的。教师要使学生对于某个文论范畴、命题的来源与沿革有一定的认识,3也即使学生知道文学的本质与概念是在历史语境中显示生成的,不是现成不变的。教学过 程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开设中西文学理论史的专题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 论原著的阅读能力。 2、对于教材重要命题、段落的讲授 教学必须立足于教材与教学大纲。对于重点、难懂的段落、命题或范畴,教师必须耐 心、准确的讲授,有条理、有深度。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挑战心理。 教师要有“热情的艺术体验”很重要,但也不能脱离教材,远离主线。有的重要命题、 段落必须按部就班,以此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发,

11、最终还得落实到教材本身中来“原始 返终” 。对于原文、原著,名家名言,教师还需做出精到的读解、诠释。 3、读理论名著、原著 教师可推荐、讲授“文学理论名著选读”这类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 每个学生找到其感兴趣的论著。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别具才情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原著与写学术批 评论文。每位学生选择一位文论家的原著,首先进行读书笔记与研究现状的述评,然后进 行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书写。在这其间的文献检索与论文构思、写作活动都是文学理论与文 学批评的基本功。 4、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大分支并重 一般地,在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文艺学这三大分支往往是相互孤立的。如童庆炳

12、先 生的文学理论教程的开章首句:“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但是纵观 全书并未体现这句主题词,而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合为文学理论,没有文学史。 这往往造成学生对文学理论、文学现象的一知半解,流于宏大的叙事。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要有大量的作品、现象的感性学习过程;其次再进行文学批评与鉴赏活动,在这过程 中要具有历史的观念与视野,也即某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在历史中的坐标是什么,其独特之 处何在等等;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上升到形而上的学理高度,使学生豁然开朗,走向理论 的深度。如果先学理论,再进行阅读与创作过程

13、,也许会束缚手脚,进入“语言的牢笼” 。文学概论课作为一门理论的教学,对大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充分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兴趣,做到讲授的深入浅出。而重形象与重逻辑、重学理的讲授无疑 能够引导与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因材施教。理论思维好的学生未必会审美(如康德) ,这就要 引导其进行大量的形象、感性的练习;感受性好的学生未必能上升到对于文学本质体悟的 高度,这就需要培养其抽象的思维能力,构建“问题”框架。 教学实践证明,文学理论的教学往往是最难的。一般文学理论的教学往往设在一年级 开,如果大二、大三能够继续开设,或者开设文学批评、文学文本解读、文论史的专题课 等等将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理论思考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