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0445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利用用“任任务务驱驱动动”教教学学方方法法, ,培培养养学学习习兴兴趣趣云浮市田家炳中学 刘秋梅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中学必修课程之中。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要让学生长期爱学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计算机。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采

2、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以下就是的我几点做法:1 1、先演示后学生操作、先演示后学生操作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 ,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 45 分钟里,仅用 10 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

3、统给学生上机练习,我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 。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2 2、调动、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动机是“为了什么” ,目的是“达到什么” ,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 ,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

4、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中特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3 3、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 “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4 4、发挥、发挥

5、“小小老师老师”的作用的作用让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 。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5 5、给予学生成就感、给予学生成就感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

6、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 “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 、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

7、任务” ,不是考试合格了吗?6 6、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开拓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采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计算机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掌握快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又琢磨能否将自己画的图或网上下载的图片插入文档中,有的开始为迎新年制作贺卡新的追求激励着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创作更美妙的“精品”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