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9748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琦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论美的本质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影响李琦摘要摘要: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探索的核心问题,对于美的本质目前虽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形成了各方观点和学派。旅游和美学 结合起来就诞生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旅游美学,而研究旅游美学对旅游者、旅 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业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的 研究对象,旅游美学的特性以及旅游美学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影响几个方面进 行探讨,希望促进旅游美学的研究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字关键字:旅游;旅游美学;旅游业;影响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的定义叶朗先生在国内较早地提出:“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离 开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活动就

2、是审美活动。 ”【1】王柯平先生也认为:“旅游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 ”由此,旅 游和美学相结合,就诞生了旅游美学。【2】“旅游”一词于 1811 年英国运动杂志首先介绍和使用,但未对其作出 明确的定义。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最早提出旅游的统计定义:“旅游 是非定居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是不从事任何赚钱 活动且不会产生长期定居行为的活动。 ”【3】1991 年 6 月 25 日,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召开“旅游统计国际大会” ,对旅游的概念做出了新的定义:旅游是“包 括人们为了休闲、商务的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以及在

3、 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4】。法国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 消遣活动,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 ”【5】但是这些定义都没有指出旅游作为审美活动的特性。 还有一些学者把旅游看成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旅游的出现,尤其是现代 大规模的旅游的出现,必然要出现为之服务的各种机构和行业,需要交通运输、 旅游娱乐设施、旅游饭店等等,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涉及社会经济的很 多方面,也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旅游组织者和社会而言,旅游具 有拉动消费的功能,但如果从旅游的活动主体,即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不 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尽管它在现象上的确与一系列的消费活动相

4、联系。旅游 是一种身心自由的活动,是人表达并体验其本真存在的一种方式,从更本上讲, 旅游体现了生命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于美的追求。它变现为人们对紧张而又 繁杂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的暂时逃避或解脱。人们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到 异地、异域、或异国去饱览那里的自然风光,探寻那里的文化古迹,感受那里 的风土人情,这固然包括物质的消费,但更主要的是寻求不同的生命体验,满 足精神需求和文化活动的审美活动, ,恰如王朝闻先生所说:“人们旅游的目的, 不是有力无处使,有钱无处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6】.所以旅游应是在获得精神和身心的乐趣的基础上,寻求生命的不同体验。旅游美的审美对象旅游美的审美

5、对象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它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审美对象是艺术作品,自然美的审美对象是原真自然。旅游 美的审美对象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 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发生的基础。 学者陈茂盛认为可以将旅游景观分为五种类型: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 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7】。其中旅游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 动形成的旅游地形象,它并不是旅游地的的镜子式反映,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 过对旅游地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形象传播 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

6、,而是 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 风景景观又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河人造景观。景区的自然景观是 大自然赋予的,包括山水风景、气候天象、动物植物等,是在一定地域环境形 成的自然景观具体包含地文旅游景观、水域风光旅游景观、生物类旅游景观和 气候天象旅游景观。人文景观类旅游景区包含的人文景观主要分为文物古迹、 民俗风情、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类别。人造景观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作为现 有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点缀、补充的“点景”;二是在旅游区作为相对 独立出现的人造景观,即当代人根据市场需求创造出来的具有特定审美信息、 定向形式和时间立体性并自成体系的旅游观赏和游乐实体,往往突出一个主题, 因而称

7、之为“主题公园” 。环境景观包括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还包括其它环境。场所景观是一个文化的自然空间,是有一个文化场所的“场” 。在这个自然 场、文化场中,有人类的行为、时间观念,或者人类本身的“在场” 。有时只是 普通的场所,有时是神圣的场所,从其文化属性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岁 时性、周期性、季节性、神圣性、族群性、娱乐性等。旅游纪念品景观旅游纪 念品,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 品,有极高的收藏与分享价值。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与实用对象的区别还在于,审美对象能够呈现 自己的作者,同时显示出一定的风格,而如果某个实用对象也具备了这两个特 征,那么它就

8、同时转化成了人们的审美对象” 。根据这一原理,旅游景观因其显 示出一定的风格而成为审美对象。 旅游形象,又叫旅游地形象。根据李蕾蕾的目的地形象研究【8】,我们也可 以在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中,把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最重要因子归纳为四个方面: 地方文脉、资源条件、区位因素、战略管理。不同的方面可以被分解为众多的 要素,众多的要素和因子组合就构成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内容基础。而其中, 资源条件又是所有因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整个城市发展旅游,宣传旅游形象 的起点。根据城市本身旅游形象影响因子组合情况,可以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综合型定位,另一种为特色型定位。 在设计旅游标示物时要遵循人无

9、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旅游 标志物要表现为某方面的独特性,如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区域之最。旅游标 示物是已经客观化和符号化的吸引物,是一种公共象征物。它的产生可能是一 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一个文学艺术作品的描述,等等。因此, 旅游标示物往往具有历史性、构造性与艺术性等特点,它的原型可能是简单的、 世俗的、寻常的,但是由于人们在原型上附加了另外的“意义” ,使这个寻常之 物变得不寻常,成了具有深化的特点它的附加的意义是虚构的,但不是 虚假的,会指向人类心灵中某些价值诉求。旅游环境设计要遵循四要素:独特迷人的风景景观;安全和谐的宜居环境;友 好开放的民风民情;完善的旅游设施。

10、旅游环境设计按可游可居可靠可爱于一地 原则。形成三种城市风格,两种乡村风格,三种城市风格生态城市、山 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共同的本质是为人创造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想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秀的人工环境,它不仅 宜居而且宜游。 旅游纪念品。旅游美体现为一种情趣,一种情趣的意象化,旅游购物体现 为一种生活的情趣,由于旅游购物品与一般购物品相比往往与原样作了一些变 形,在涉及旅游纪念品时要使其成为与原物相比中的“怪” 、 “丑” 、 “ 滑稽”的 类型。 旅游审美心理下旅游体验的属性和特性旅游审美心理下旅游体验的属性和特性第一,互动性。 “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体验

11、”。通过体验的“桥梁” , 审美与旅游天然地维系在一起。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观所感,无一不与旅游 目的地环境、旅游业的服务、当地居民的态度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特定审美场 域中,旅游者不仅是审美体验的感受者,还是审美体验的创造者。旅游的过程 是关于体验的,旅游的本质是关乎审美的。这里的审美不仅仅是感观意义上的 审美认知,不仅仅是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心态,更多的是关于人本需求的审美 境界。 第二,主体性。旅游体验是独享的审美感受,体验本身就是吸引力。旅游 者的体验是个性化的、独享的亲身经历。旅游者可以与旁人分享旅游见闻和旅 游纪念品,但体验不能分享。这种主体性成为旅游的巨大魅力。旅游者融入旅 游环境,

12、与目的地居民接触与交往,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味生活之美。旅 游体验,彰显的是审美的独立和自主。 第三,浸入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美感是一种高峰经验,通过对自我 的观照,追求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潜能,人们在自我实现时就会出现高峰经验 和美感。派恩二世与吉尔摩(Pine Gilmore) 提出了“体验王国”的模型, “展示体验并不是如何取悦顾客,而是如何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客人参与有 教育意义的体验是想学习,参与逃避体验是想去做,参与娱乐体验是想感觉, 而参与审美体验的人就想到达现场”1。旅游体验是一种浸入式的审美。作为 “活动”的旅游是可以作为商品而生产出来的,作为“体验”的旅游是旅游者 与

13、其浸入的情境互动的结果。同艺术审美一样,旅游同样使人获得全方位的感 观刺激。不仅如此,旅游所蕴含的“异质性”恰恰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观照。这 种审美观照不是被动的感觉和认知,而是主动的积极参与;这种审美是旅游者情 感的外化,饱含想象,意味着新鲜和激动,意味着新的生活。旅游审美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审美对旅游者的影响从旅游体验的层次来看,经历了三个层次:身到、心到、神到。对应在审美 境界上,旅游体验的美是悦目之美、悦心之美、悦神之美。正如席勒所说:审 美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感性的人通过美被引向形式与思维,精神的人通过美 被带回到物质,又被交给感性世界”,人的感性与理性通过审美生活得到 充分的发展并达到和

14、谐统一,成为“审美的人” 。 “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 人成为完全的人” 。旅游正是此过程的美好践行,通过“体验”这一中介,感性 和理性重新融合成为整体。旅游审美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者的审美活动。旅游者在旅游审美中,是在直觉、 想象和体验中捕捉着美、玩赏着美,“这看起来是一种感性的、形式的冲动, 但在本质上,审美活动是追索和领悟生命意义的活动”。审美活动是以实践活 动为基础,又超越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性的生命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对人生的价值就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非理想中追求理想,从而在精神上把握 生命的绝对意义,实现对主题存在意义的直觉领悟。关于审美活动的哲学品味, 还可以由我国古典美学的

15、意境理论得到阐述和印证。意境以意蕴、情趣取胜, 写景是为了抒情,故意境常用于表现性艺术中,意境通过含蓄的哲学意味“唤 起欣赏者极大的想象力,从而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意境也由 此成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旅游者可以通过运用意境理论来鉴赏中国园林 景观的美或其他艺术景观,如绘画、舞蹈、戏剧的美,这就极大地开拓了旅游 者的审美视野。古语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与旅行对人生的完整同样重要。感官 的愉悦,带来了兴奋和快感。美景与美情,相得益彰;美丽景色与风情体验,唤 起内心深处的情感,情景共鸣,情境交融,情意赋予文化交往的新鲜感、本真 感和自由度。人们观赏、交往、模仿,既是无所

16、不包的生活审美,又是洋溢着 自我的直觉碰撞。无论是休闲垂钓,还是乐舞狂欢;无论是今日相聚,还是明日 作别;若即若离,朦胧又清晰,凝结着审美的极致。旅游审美通过悦目之美、悦 心之美和悦神之美使旅游者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成就完整的人。旅游审美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审美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是以现代化的设施、景观资源以及优美的环境、高质量的物质与文化 服务来满足旅游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的,尤其是精神需求,其核心是审美需求。 旅游者的审美爱好、趣味是千差万别的,然而又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直接涉 及到许多美学问题,需要旅游美学做出回答。旅游美学对旅游业得指导作用具 体表现在:旅游美学的研究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被人称为是出售服务和风景 的行业,因此了解顾客的需求,即旅游者对景观的审美偏好、审美习惯,是旅 游业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据此设计生产的旅游产品才 能适销对路,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什么需要,进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回报, 赢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赖于它的审 美功能的发挥。但如何发挥其审美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