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哈密魔鬼城奇特地貌哈密魔鬼城奇特地貌( (组图组图) )哈密网 7 月 3 日报道 哈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 15.3 万平方公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就在东距哈密市 90 多公里的大漠深处,分布着一片大自然巧夺天工、刻意雕塑的天下奇观—哈密雅丹地貌 哈密市五堡魔鬼城,东西长达 200 公里,南北宽 10-15 公里雅丹地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远古时期是大海,地下河流冲积岩石,形成河道海陆变迁后,淤积海底泥沙凝结,隆起成为山包这些大小不等的山包,经数百万年的风蚀作用,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方圆参差、高低错落、实乃鬼斧神工、妙造天成形成颇具规则的河谷、高矮不等的土岗和刀刻斧凿的雕塑一个个似人非人、似禽非禽,“圣殿”、“城堡”“金字塔”等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哈密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唯一发现曾经有人居住的古驿站的雅丹地貌群落 每当夜幕降临狂风骤起时,雅丹地貌里就会发出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声,“魔鬼城”因此而得名魔鬼城”名字最早来自乌尔禾,在那里经常放羊的蒙古人,叫它为“苏鲁木哈克”意为“魔鬼住的地方”,十分巧的是哈萨克牧羊人叫它“舍伊坦克尔希”,翻译出来也是“魔鬼住的地方”,所以“魔鬼城”这个名字得到了各族的公认。
其实哈密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又名“雅尔当”,原为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峭的小山丘”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考察后在文章中多次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便成了国际地理学界考古学通用的术语,它专指干燥区一种特殊的地貌 位于哈密市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五堡古墓群,距哈密市 75 公里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总面积约为 5000 平方米1978 年,1986 年和 1991 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哈密地区文管所在 这里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 113 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轰动国内外的干尸和编织精美的毛纺织品出土的干尸中 21 具为黄种人,8 具为欧洲白种人 墓穴为竖穴土坑,土坯墓,葬式为单人侧身屈肢一次葬出土物有皮、铜、陶、木、石等制品,经有关专家考证及仪器测定表明,属距今 2900—3200 年前新石器时期晚期,是金石并用时期的古墓群,在诸多出土古物中,最著名的是三具干尸,干尸出土时期衣饰,肌肉都完好无损其中一具干尸身着光面羊皮大衣,除了鼻梁等处稍有朽蚀外,全身其它部位如毛发,皮肉指甲等处均完好无损这一奇迹当时曾轰动了国内考古界。
据墓群的面积及出土情况来看,早在 3000 多年前,此地便有较大的村落和人群集居 五堡古墓群,维吾尔称克孜尔却克,意为远古的墓葬1979 年,1986 年两次发掘的文物有青铜器、木器、彩陶、毛织品、石器等现陈列在哈密博物馆,经测定属青铜器时代,距今 3200 年墓穴是集中的长 1.6-2 米,宽 2.3-2.5 米的结构穴内为 2 层台阶,其上放芦苇,芨芨草或菀豆等植物,再用土盖至地面因地面气候炎热干燥,尸体水份在腐烂前已蒸发形成干尸,保存至今发掘时发现大部分墓穴被破坏严重如断头断肢,甚至断尸,并将同一尸体分坑掩埋,专家分析:其一是从集中度看属集体搬入其二属早期部落冲突都表现出强烈的复仇心理 从殉葬品中看出蓄牧业经济在生活中占比重大,并且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很高的毛织、制革及染色技术 哈密魔鬼城周围面积 3200 多平方公里,与早在 50 年代已闻名的克拉玛依乌尔禾魔鬼城相比较,规模更大、更宏伟,更具“魔”力,既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又是一块考古、旅游、探险的景观宝地2001 年 9 月由哈密太阳旅游开发公司对全国面积最大、类型齐全、造型美妙的雅丹地貌生态公园进行开发建设,截止目前已投资 1200 万元,建成景区道路、景点标示、环保厕所、仿生建筑、接待中心、雅丹自然及历史陈列馆等综合旅游服务设施,已具备游览观赏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并且配备了探险越野车、GPS 定位仪、旅游帐篷、望远镜等用于游客探险的设备及旅游服务项目。
2004 年 10 月被评为国家 AAA 级风景区现在此景区正在进行国家 AAAA 级景区的申请工作 2004 年,哈密雅丹(魔鬼城)地貌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AAA 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魔鬼城又被搬上中央电视台屏幕,受到专家学者以及旅游爱好者的称赞与关注现在,魔鬼城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它已成为哈密旅游行业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005 年 10 月,哈密魔鬼城被搬上中央电视台屏幕,受到专家学者旅游爱好者称赞与关注,来这里观光和摄影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哈密旅游行业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