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938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 年 06 月 13 日 08:19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现出的外露和不外露的信念、态度、意见及情绪等的总和,是社会脉动和公众情绪自然而然的流露和体现,是决策者制定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发事件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舆情服务业的建设,时刻了解民众的情绪

2、、意愿及行为倾向,对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作用。一、我国从事舆情服务的主要机构一、我国从事舆情服务的主要机构目前,我国从事舆情的服务机构按其依托的平台及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党政机关和准政府组织舆情服务机构、学校和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舆情服务机构、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从事舆情监测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及调查机构。这四类机构及其成员在研究上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化的舆情研究环境。一是党政和准政府组织的舆情服务机构。它依托中央和地方宣传思想工作系统,专门组织开展全国性舆情信息的汇集、分析,并以咨询报告的形式报送至相关决策部门,具有很

3、强的针对性。这类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基于其垂直的组织结构和拥有的行政资源,为社情民意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它们通常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涉及的具体调查问题尺度较宽,调查研究的经费较为充足,时间跨度较大,有较强的连续性,把握全局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通常在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决策部门,它为我国民意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角度。二是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学术机构。这类机构的研究者学科背景多2元,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够灵活地设置研究课题和设计调查问卷,其特有的学科敏锐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能够更好的看到舆情背后的本质问题,它们善于将网络舆情的变化和特点归纳、梳理,总结出

4、一般规律。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以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的公关舆情研究所、复旦大学的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的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三是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它依托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把舆情服务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在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开设“舆情调查”版块,选取热点话题,采用投票、留言等方式让网民表达观点,获取分析数据,掌握舆情动态;利用经常下到一线的优势,获得来自基层群众的原始数据。这类舆情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新闻性、舆论导向性和时效性,以人民日报社舆情监测室、新华网主办的新华网络要情为代表。四是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这类机构是

5、随着舆情研究及舆情信息的数据搜集而产生的,它们的工作重点是为以上三类舆情服务机构和需要舆情监测的企业提供监测工具,或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舆情服务。它们很少直接参与对舆情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且开发的监测工具主要是针对网络舆情监测。这类机构技术实力较为雄厚,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质。从事这类系统开发的机构以方正集团、谷尼国际软件公司、深圳乐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二、我国舆情服务业存在的不足二、我国舆情服务业存在的不足舆情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舆情服务的认识不够到位。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对舆

6、情服务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首先,对舆情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存在舆情服务等于舆情监控和删帖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舆情3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对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致使有效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地方与部门还把舆情服务看作是与一些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监控和处理负面信息的重要渠道,违背了舆情服务的初衷。其次,舆情应对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正在积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单位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不重视的现象,应对舆情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相较于党政部门,企业对舆情的重视力度及应对能力更显不足。在人民

7、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舆情监测室联手推出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上,前 9 家企业都在“蓝色警报”线之下,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境内企业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大都被评在“合格线”之下,这里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再次,对舆情监测的范围把握不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4.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 31.8%,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的集散地,因此,在说到舆情监测时,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舆情重视度不够。在舆情监测中侧重于对显性舆

8、情的监测,对隐性舆情的监测力度不够。二是舆情服务市场不够规范。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舆情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舆情服务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舆情服务业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来规范。舆情服务的巨大商机,催生了舆情监测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在网络舆情服务领域:上游是政府部门及众多企业客户,中游是舆情监测服务机构与市场咨询公司,下游是网络删帖公司以及危机公关公司。舆情产业链上的利益的分配亟待规范。据谷尼软件公司副总裁邹鸿强估计,在做舆情服务的同时,兼营网络删帖业务的舆情监测公司在行业内大概占到 20。这不仅对只从事舆情服务的

9、相关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扰乱了刚刚起步的舆情服务市场,侵犯了民众的言论自由权。舆情服务市场准入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舆情服务机构的良莠不齐。这些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二是市场化程4度有待提高。我国舆情服务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化程度不高。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调查,2009 年上半年我国仅舆情监测分析软件的市场销售额规模就达 6890 万元,同比增长 24.2。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主要是为党政机关服务,很少进行商业运作,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又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从事舆情服务软件开发的机构仅 30

10、家左右。舆情分析所需要的有效数据量大,开发监测软件的所需要的成本高,专业技术性强,系统维护工作量大,而国家从融资、基础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舆情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三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就目前而言,我国党政和准政府组织的舆情服务机构与由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构成的舆情服务机构的联系比较密切,资源整合度相对较高。党政机关和准政府舆情服务机构内部、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及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之间在舆情数据的共享上明显不足,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网络舆情监测与社会舆情调查的结合不足,舆情

11、监测软件所得的数据与舆情监控需求最关键的安全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的整合力度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舆情服务的预警作用。三是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目前,我国舆情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还很不完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一是舆情服务监测软件开发人才不足。舆情分析工作所需要的数据量大,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舆情分析对高效、全面、及时、精准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决定了舆情有效数据的收集不能只靠人工来完成,舆情监测软件的开发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舆情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舆情监测软件开发主要依托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成立于2008 年和 2009 年,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开发人才短缺,软件开发

12、所依据的数据模型和理论也主要借鉴国外,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二是舆情分析专业人才不足。我国现有的舆情信息工作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舆情分析则主要是依托科研院校的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把舆情分析与理论研究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的人员不多,舆情信息工作理论建设比较薄弱。5从社会一线收集舆情的专业人员不足,这在商业气息浓厚的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科研院校舆情服务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三是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少。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一整套培训体系。目前,我国的舆情服务人员主要依靠各个舆情服务机构进行内部培训,专业性不强,专门的培训院校和机构很少,舆情信息工作队伍的后备力量

13、不足。舆情服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亟待开发。三、我国舆情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三、我国舆情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一是还原舆情服务的本意。正确认识舆情服务是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前提。一是改变舆情信息工作可有可无的观念,充分认识舆情服务对正确决策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舆情信息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理顺情绪、释放情绪、化解情绪的“减压阀”,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各种矛盾的“预警器”。只有重视舆情,深入透彻的分析舆情,才能科学地分析形势、把握全局,只有正确有效地运用舆情,才能做到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作为党政部门,只有全面准确的把握舆情,才能更好地倾听民意、体察民情

14、。二是改变舆情服务的重点是“监测”的观念,树立舆情服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决策的观念。要不断增强舆情信息调研工作的分析深度和实用程度,把舆情服务的重点从单纯的收集有效数据向对舆情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有效对策延伸。舆情的收集要从“听民意”向“问民意”拓展,从关注“是什么”向关注“为什么”拓展,从注重“静态收集”向注重“动态跟踪”拓展,从致力“反映问题”向致力“解决问题”拓展。三是改变舆情就是网络舆情的观念,重视社会生活中的舆情收集。走网络舆情检测与现实社会舆情检测并重的道路,加强社会舆情网络体系建设。虽然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 4.2 亿,但是据CNNIC 的最新发布,我国网民数量中手机网民用户达到

15、 2.77 亿,在整体网民占65.9%,而广大的手机用户又以娱乐为主,仅手机网络音乐就占手机网络使用的 45.3%,再减去重复发帖和言论极端的无效数据及大量从事发帖、删帖的网络公关公司对网络监测的干扰,我们从网络上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十分有限,要准确、及时的把握舆情,就不能忽视收集社会生活中的舆情数据。6二是建立有序的舆情服务市场。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舆情服务业涉及经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甚至是国家安全等方面,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舆情服务市场准入机制,提高舆情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对恶意发帖、删帖打压对方的行为进行严加查处,建立竞争有序的舆情服务市场。把对舆

16、情服务业的管理与互联网的建设及三网融合有机结合,并借鉴相关的管理模式。二是不断提高舆情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把舆情服务业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产业纳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做好舆情服务业的融资、专业人才的培养、舆情理论建设、舆情检测软件基础技术的开发等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舆情服务业相关产业链的引导,使舆情服务走向行业化和服务化的道路。行业化主要是指舆情服务要与各行业的特点紧密结合,服务化是指做好舆情分析软件的开发及运营服务。鼓励学校和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舆情服务机构走向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把舆情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向市场;鼓励从事舆情监测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及调查机构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更好的舆情检测软件。三是加快舆情服务业资源整合的进度。实施舆情服务有效数据共享工程。建立有效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四类舆情服务机构之间及四类舆情服务机构内部的交流。整合四类机构的优势,促进舆情监测软件的监测与深入社会进行舆情调查的结合和舆情监测软件所得的数据与舆情监控需求最关键的安全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的整合。三是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支数量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