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9323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洱源 生态家园(电视解说词)5.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态文明之花绽放在洱海源头生态文明之花绽放在洱海源头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纪实洱源,因高原明珠洱海源发于此而得名。位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中部,214 国道、大丽公路、平甸公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 253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7.6万亩,下辖 6 镇 3 乡 90 个村(居)委会,总人口 29.36 万人,有 27 个民族成份。洱源资源丰富,素有“高原水乡” 、“温泉之乡”等美誉。2008 年,洱源县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确定为大理州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2009 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云南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2010 年被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授予

2、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 。 而地处高原明珠洱海源头的洱源,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大小支流560条,多年平均径流总量7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0%。加强洱海源头和流域的保护治理,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是洱源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位的任务。近年来,洱源县始终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科学方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不断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逐步逐步健全健全生态建设机制。生态建设机制。一是以人为本科学规划,2按照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要求,洱源县先后制定了关于建设洱源生态

3、文明试点县的意见、洱源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洱源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规划以及一系列洱海源头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对自身良好的生态基础和产业条件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强化组织推动作用。洱源县成立了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和日常办事机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层层建立责任制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强势。制订年度实施方案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明确奖惩、强化责任;完善绿色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

4、度,对生态建设项目实行“定领导、定班子、定目标、定经费、定考核、定奖惩”的六定抓落实责任制度;实行三条主要入洱海河流治理工作河段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将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不断壮大环保工作队伍。增设了洱源县洱海流域保护局和县湿地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县洱海流域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洱源县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对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洱海流域综合执法效能。配齐配强流域36 乡镇环保专职副镇乡长和乡镇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成员。在县委宣传部设“三清洁”办公室。公开招聘 100 名湖泊河道协管员、141 名垃圾收集员

5、、26 名湿地管理员和 23 名污水处理厂管理员、60 名道路村庄保洁员。在全州公开招聘了 36 名洱海流域六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编制外工作人员。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洱源县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保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生产组织和社会管理服务方式。一是提出了“划定范围、种养管制、自主经营、政府补贴”的湿地恢复建设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建设进度,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二是成功实施“农户交费、政府补助、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三是采用政府主导,国家、企业、集体、农户“四个一点”的联合投资方式,在乳牛养殖集

6、中乡镇配套建成10座人畜粪便处理太阳能中温沼气站,为800多户农民提供管道沼气服务,年处理厩肥2万多吨,将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四是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派出了90名机关干部为指导员,投资5233.2万元开展90个自然村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同时每年实施100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五是全面推行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洱海流域6个乡镇、63个村(居)委会、421个自然村、25条重点入洱海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4人,制定了63个村(居)委会的五级(州、县、乡村、 “三员” )网格化管理责任体制。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一是以重点污染治

7、理为突破,推进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三清洁”活动,实施河道疏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清运、粪堆下田、美化绿化亮化洁净家园工作。实施截污治污工程,完成洱海流域内 20 家宾馆、饭店、山庄(温泉)等废水排放企业整治工程和县城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县共建成1 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流域 5 个集镇污水处理厂,35 个重点村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成了河道生态缓冲带,对境内的“两江一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茈碧湖饮用水源地及湖滨带修复建设工程,新建了上村、草海、邓北桥等一批湿地,总面积 7200 亩。全县形成了污水处理村落重点收集、镇级集中收集、河道生态自净、湿地深度处理的点面结合污水处理网络

8、体系。实行“农户缴费、政府补助、袋装收集、及时清运”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在全县配发了 40 辆农村垃圾清运车,扎实推进洱海源头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工程,建成了库容 59.6 万立方米,日处理 85T 的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厂,建设了 6 座垃圾中转站,全县 30 座垃圾焚烧炉运行正常,邓川、右所两乡镇垃圾全面及时清运至大理市喜洲垃圾中转站后转运至海东垃圾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全县垃圾收集处置能力不断提升。10 座太阳能中温沼气站效益持续发挥,洱海生态肥业5公司已建成三营、右所、凤羽三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厂房建设已基本完工,今年 4 月每年 10 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全面启动生产,洱海源头畜

9、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二是以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推进生态屏障体系建设。抓实造林绿化,切买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成果,在洱海流域推广补助太阳能 2131 套。强化城乡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抓好林果产业发展,累计发展核桃面积49.4 万亩、华山松 17.15 万亩、梅果 10.2 万亩。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切实加强对罗坪乌吊山、西湖等六个野生动植物类型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护。开展国土整治,加大对洱海流域范围内矿内、砂石厂的整治力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投资 3907 万元实施了凤羽铁甲泥石流治理工程,完成了凤藏涧、鸡鸣沙沟、永乐南涧河治理工程。努力优化生态产业结构

10、。努力优化生态产业结构。一是调整种养结构为手段,推进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加强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的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洱源“绿色生态”品牌。小春扩大蚕豆、大麦等作物和牧草的种植面积,压缩大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控施肥(缓施肥)技术,每年少施化肥 3758 吨、农药 33 吨;扩大包谷、烤烟种植面积,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出口农产品种植安全示范基地 23万亩。2014 年成功创建万亩绿色生态水稻标准化基地,大力推进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改革牲畜养殖方式,通6过厩舍改造改放养为厩养,全县共发展生态乳牛 8.56 万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猪生态养殖。2014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864 元,增长 15%。二是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抓手,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正确处理洱海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调整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邓川工业园区“一园四区”的格局初具雏形,逐步发展形成以拖拉机装配为支撑、乳品加工为主导、矿产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补充的工业结构。严把企业准入关,提高项目引进门槛,将“引资”与“选资”相结合,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快新能源建设步伐,依托丰富的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优势,引进了大唐集团罗坪山风力发电场和华能集团马鞍山风力发电场项目,建成了湾佛村太阳能项目测光站。全县已建成 11 个风电厂、装机容量 52.27

12、万千瓦,成为云南省第一风电大县。2014 年,工业总产值完成 74 亿元,增长21%;工业增加值完成 15 亿元,增长 12.4%。三是以生态资源开发为重点,推进生态旅游体系建设。以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引进省内外实力企业,加快冷热水资源、民族文化和旅游商品开发。着力打造凤羽鸟吊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泽国仙境、水乡农家”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原水乡、地热王国”温泉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全县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 8000 多人。2014 年共接待游客 160 万人次,7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 18.5 亿元,分别增长 46%和 40%。努力构建全民参与格局。努力构建全民参与格局。一是凝心聚力合力攻坚。

13、坚持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贯穿工作始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凝聚人心,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首创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建立财政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开展生态文明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在县级媒体开辟生态文明宣传专栏,在镇乡成立生态文明流动学校,在学校开设了生态文明课程,广泛普及生态文明新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新观念,推广生态文明新风尚。制作永久性宣传牌 200 多块,发放致全县人民一封信6 万份、 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宣传挂历 6 万册,与 6 万多户农民签订了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书 ,引导全县人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改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风花雪月看大理,生态文明数洱源。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绿色崛起的洱源县常年天蓝水净地绿山青,宛若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正在把碧波荡漾、风情万种的洱海扮得更加美丽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