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9313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延川北关小学 杨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一些热的现象开始,用手来触摸,逐步认识到热传递是从 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已初步建构热传导的生活经验,今天我 们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热传导的探究过程。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前五课的学习,不断地在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活动。特别是 第5课,用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他们已感觉到了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物 体会快速地热起来的铜球、钢条很快就变得烫手,不可触摸。对于铜球、金 属条会变热,相信学生们也能做出解释:因为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了它们。 那么,钢

2、条在酒精灯上加热时,只是一端或其中一小部分与火焰直接接触, 钢条的其他部位会热起来吗?如果也会热起来,热是怎样传过去的?“热是怎 样传递的”研究话题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被提出来了。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 验:如果将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勺柄露在外面,过一会儿,勺柄也会 热起来。尤其是在吃火锅、喝热汤时,如果把金属勺子勺部浸在汤锅中,一 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 的勺部,然后又从勺部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传导。热传 递的方式除了传导还有对流和辐射(请参阅本单元“参考资料”)。这个单元, 学生主要观察和

3、探究与“传导”相关的问题。这一课,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继而让学生观察热在金属 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三、实验仪器选择 酒精灯,金属棒,火柴,凡士林,课件。 四、说教法本课教学属于实验操作课,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实验观察法、媒体展示,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 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观实验又容 易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意境。本课的教学总体思路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经

4、编写的,2由金属棒传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金属条传热实 验及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后得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的结论。最后了解热传 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流程 1、教师引导,确定方案 (1)根据教材的安排,以生活经验推测金属棒插入热水杯中上端变热的 原因引出实验的假设。 (2)提出问题:做实验观看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3)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明确问题:酒精灯的使用 。 指导学生如何做 教学中,附带再讲一下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法。考虑到危险性,所以还是 用教师演示的方法。 2、实验操作,概括结论3、课件辅助,深化交流 (1)课件展示,再现实验的过程,与学生的实验形成比较,将抽

5、象的理 论变成形象的场境,由静变动,引人入胜。 (2)对照课件,交流各组实验情况,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 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 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 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4、课堂延伸,知识迁移。充分发掘教材,应用好教科书第47面的资料, 深化课堂内容,增大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应用课件上的作业巩固 课堂学习内容,做到知识及时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六、说板书设计6、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高 低七、说教学反思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学学生的

6、自主性,可是, 这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在这节课中,我有了以下收获:1、本课内容是对“热是怎样传递的”即热传递的方向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的,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热3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是不难 的一件事。但是,在教学中,我预期让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探 究。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 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动手能 力还很欠缺。2、在实验探究的实施过程中,借助生活情景和经验,促进有效问题的产 生,明确研究方向。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一 系列的探究活动,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的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 由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思想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又提高教学的信度和效度,更能把学生直接带入相关的真实情景中。从课堂 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这一点还是达到目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