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901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按大纲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 1、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的含义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 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有本国货币表示,联合国,美元 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 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 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2、国际贸易的相关基本概念 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直

2、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 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的货物可 以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 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经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 一国的贸易活动。 3、对外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的计算 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 = 对外贸易额 / 本国 GDP(或 GNP)= (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 GDP第二章 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

3、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 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16 至 18 世纪中叶 形成阶段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60 年代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基本上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再次: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 发展阶段19 世纪中叶至二战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重要 形式,即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分工,工业产品生产国家与初级产品(农产品,矿 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4、与强化,最终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首先:亚非拉谨记变成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几种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依赖少数几种产品,二是高度依 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 其次: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符依赖关系,加强了对国 际分工的依赖。 深化阶段二战后 首先: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渐增强趋势 再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 在削弱。 同时: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

5、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于发展的主要因素 A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B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C 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深度、广度、多层 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D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3、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认为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如 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

6、有无,将 会使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增加物质财富。但是,绝对利益理论的运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双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们 的产品,如果没有自由贸易,没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获得地域分工带来的益处。 4、比较成本说 大卫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比较利益,而不 是绝对利益。哪怕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 品的生产上都表现出绝对的劣势,两国之间仍有可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 为了说明他的比较优势论,李嘉图建立了经济模型,合理地抽象和简化了复杂的经济情况 其理论的前提主要有以下

7、几点: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2.自由贸易。 3.劳动在 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完全缺乏流动性。 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 固定的。 5.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在技术变化。 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8.劳动价值 论(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homogenous);每 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人维持不变。 5、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A 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 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B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

8、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C 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6、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 为解开里昂惕夫反论,西方学术界提出了一些解释,如劳动效率说消费偏向说贸 易壁垒干扰说人力资本说和美国经济延伸说等,力图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 但截至 90 年代初仍未找到一个能为经济学界共同接受的解释。第三章 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 1、国际价值的形成 国际价值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并在参加世界市场各国的国内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国际价值是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而不是 以生

9、产该商品的某一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国别价值) ,它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 基础。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又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表现出时涨时落,瞬息 万变 3、贸易条件的类型和计算 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等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 1、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和内容 基本因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手段。 内容:总贸易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2、重商主义的主要论点和贸易政策 主要论点: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为重金主义(只出不进) ,或称货币差额论;晚期为贸易 差额论(有出有进,但出进) 3、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指出“比较成本说”

10、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 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 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及所达到的 经济发展水平 4、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 ,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 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结 合起来。 1).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 2).对进出口商品规定

11、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 3).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 5、70 年代中后期以后的贸易政策的特点 1)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由关税转向非关税(非关税措施的项目增多,利用范围扩大,歧 视性增长) 3) 、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4) 、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8、发展中国家贸易报复政策的理论依据 主要是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两个理论依据 中心外围论,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 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 贸易条件恶化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 产品作为国民经济

12、支柱,因而在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实际中,外围国家必须要通过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来 摆脱不利地位。第五章 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 1、关税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概念: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特点: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关税的征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关税可以起 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种类: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按照征税的目的分为财政 关税和保护关税;按照差别待遇和待定的实施情况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 遍优惠税 2、普遍

13、优惠制的概念和主要原则 概念: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 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主要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3、关税的保护程度(118) 4、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歧 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国内税;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进口押金制;专断的海关估价 制;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技术性贸易壁垒。 5、出口信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概念: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 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分类:按信贷时间长短

14、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按信贷关系可分为卖方信贷(本国 出口厂商即卖方)和买方信贷(外国进口厂商即买方) 。 特点:1)出口信贷必须联系出口项目;2)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的利率, 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与补贴;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 85% 左右,其余由进口厂商先支付现汇;4)出口信贷的发放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以避免或 减少信贷风险。 6、商品倾销的种类 1) 、偶然性倾销 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 3)长期性倾销第六章 贸易条约和协定 1、贸易条约和协定中所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 含义: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

15、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 缔约对方。 二)国民待遇条款 含义: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 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2、各贸易协定的概念 通商航海条约:全面规定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贸易协定和贸易协定书:两国或几个国家质检调整它们的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支付协定: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 国际商品协定: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 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 3、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条款 经济条款:确定各成员国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关系到各成员国的具体利益。缓冲存货的规 定;出口限额的规定;多

16、边合同规定;出口限额和缓冲存货相结合的规定。 行政条款:主要事迹权力机构(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监督机构)和表决票的分配。 第七章 地区经济一体化 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可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 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按照经济一体化范围可分为:部门的一体化和全盘一体化 按参与过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2、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 二)大市场理论 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第八章 世界贸易组织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2)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3)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4)公平竞争 原则;5)豁免与紧急行动原则;6)磋商调解原则;7)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原则; 8)贸易政策法规在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原则 2、乌拉圭回合的议题(15 个) 第一部分:货物贸易 税税;非关税措施;热带产品;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关贸总协定 条款;保障条款;多边贸易谈判协议与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