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475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一、家庭结构分析一、家庭结构分析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家庭成员数量迅速减少,以 致现在出现了“四二一”结构。对独生子女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了很多和社会化不相 适应的性格特点,如自私、专横、孤僻等,这些性格特点与家庭结构直接相关。在这种家 庭结构中的家长会过度关注孩子,在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很难达到一种平衡。 要么会集宠爱于孩子一身,要么会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横向没有可以释放的空间,没 有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爱、竞争、谦让、宽容,也没有了可以交流的平台和宣泄情感的空间。二、家庭状态分析二、家庭状态分析

2、1父母和孩子不在一起父母和孩子不在一起 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父母外出工作,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由家里的老人来看 管照顾。第二、未成年的孩子离开父母外出打工,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漂泊。 第一类情形中,老人因为身体状况、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等原因对于营造适合孩子成 长的环境往往力不从心。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孩子对别人的不信任,从而产生负面 的情感。 而第二种,农村的孩子占很大比例,他们基于对城市甚好生活的向往,也基于要改变 贫穷的生活状态的理想,由同学或亲戚朋友的介绍到陌生的城市谋生。因为学历低,只能 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面临的是低收入和不被尊重,甚至被欺骗,社会阴暗面对这些未 成年人的影响

3、很大。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疏导,这些影响往往会对这些未 成年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致命的扭曲,进而导致违法行为发生。2父母工作过于繁忙,疏于对子女的监控父母工作过于繁忙,疏于对子女的监控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体从事 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当这种联系薄弱时,个体就会无约束地随意犯罪。家庭不仅对于约 束传统行为的规范起重要作用,而且家庭关系是社会控制的外部来源。父母对儿童行为的 监控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家庭 都在为生计奔波忙碌。与此同时,很多家庭也疏忽了对子女的监控和教育。据调查发现,

4、犯罪与儿童在家庭外活动的时间有直接关系,通常,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 在做什么。其实,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中不仅仅需要金钱,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关注和关 心。3单亲家庭单亲家庭 在当前离婚率不断增高的社会状态下,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犯罪率已经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 50。当家庭破裂是由离 婚、遗弃、父母分居而不是死亡造成时,单亲家庭与犯罪的联系最明显,来自单亲或继父 母家庭的儿童往往由于社会化水平低而较易受犯罪的影响。因为家庭成员的缺失导致家长 的心理失衡,他们很难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通常这种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很容易 在情绪、性格方面

5、出现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叛逆、自卑、自闭、偏执等不良性格 倾向,由于失去了完整家庭的自卑感,使其不愿与人沟通,遇到问题会用极端方式解决,2而造成犯罪的恶果。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不是破裂家庭本身导致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而是破裂家庭的 出现导致其家庭功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离婚后子女与谁生活,决定 了离婚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当父母离异后青少年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双亲一方生活时,将 有更好的发展;反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更易导致其出现犯罪行为。4.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家庭经济状况不佳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经济收入低,不能给

6、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满足,青少年更容易在家庭外部 寻求物质上的支持和保障,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庭经济收入低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父母的痛苦和家庭冲突来破坏有效的 教养实践,降低父母给孩子提供社会或情感支持的能力,而且低收入或者父母都是教育程 度比较低的家庭,将对暴力行为持更宽容的态度(如鼓励反击特别是对男孩) ,这将会无形 中纵容和培养孩子的暴力行为,进而增加孩子从事暴力行为的可能。 再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会减少给孩子提供社会控制的机会,青少年更有可能居住在 处境不利的社区,在低教学质量的学校就学,接触不良同伴,观察社会和学校暴力,所以 他们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会增大。三、家庭功能分

7、析三、家庭功能分析家庭功能包括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 件的有效性。家庭功能变量被公认为是青少年犯罪的最强、最一致的预测因素。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 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不和睦的,亲子之间、父母之间冲突多的家庭。青少年罪犯的双 亲感情失和、争斗不断以及他们与父母间关系紧张的比重远高于父母离婚的概率。 亲子之间:家庭暴力。亲子之间:家庭暴力。家长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也就是打骂孩子,一般基于两方 面原因,一方面是家长有暴力倾向,自身人格有缺陷,遇到问题不冷静,对待子女也同样 简单粗暴,打骂孩子并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一种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家长望子成 龙心切,

8、错误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 ,当孩子的行为令家长不满时,则采取简单粗暴的打 骂手段。不管是基于哪种原因,孩子在家中经常挨打挨骂,对其都将造成恶劣影响,孩子 在遭受皮肉痛苦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遭受到伤害,排斥父母,甚至想“离家出走” 。经常 受打骂的青少年,由于其心理受到伤害,性格容易暴躁,行为走极端,非常可能走上犯罪 的道路。 父母之间:家庭气氛恶劣。父母之间:家庭气氛恶劣。良好的家庭气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庭之 中的生活是否快乐,父母是否恩爱和谐,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若家 庭中充斥着争吵与厮打,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感觉到的只是恐惧与忧虑。这种孩子 很容易形成内

9、向、孤僻的性格,思考问题走极端,不愿与人沟通,容易暴躁,一旦受到社 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并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心理状态很难改变,会对 青少年未来的生活造成影响。2.亲子依恋亲子依恋 积极榜样起“心理支柱”的作用,因此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 一些青少年来讲,与父母的依恋是家庭的骄傲,与父母形成较强依恋的青少年较少可能参 与犯罪活动。亲子依恋使得青少年在潜在的犯罪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在可能从事3犯罪活动时会先联想到该行为会导致父母的失望和不安,于是避免了犯罪行为的发生。3.教养方式教养方式 据调查,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有溺爱型、忽视型、矛盾型、拒绝型四种

10、类型: (1)溺爱型父母的孩子,更多的是冲动攻击型儿童。尽管溺爱型父母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 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不连贯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儿童自由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 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 (2)忽视型父母对孩子放任,力求减少为孩子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保持与孩子的距离,注 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如一些家长经常聚会喝酒或者打麻将,忽视了孩子对于 亲情的依赖,忽视了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求)在婴儿期,被父母忽视的儿童容易表现出依 恋障碍;而年龄较大的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接触则与冲动性、攻击性、不顺从、易怒和低自 尊相联系。 (3)矛盾型父母(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在以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标

11、准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的 教养方式很难给子女明确的期望,容易造成子女心理冲突,使其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产生 神经质行为。不利于其社会化的顺利发展,容易导致他们社会行为出现偏差。 (4)拒绝型父母则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因 为拒绝会引发孩子的敌意,同时又提供了一个表达敌意的方式,导致父母与儿童感情的破 裂,使儿童体验到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和焦虑感,从而使青少年个体游离于家庭关怀之外, 产生反社会情绪与行为。 后期,也有人提出,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主要中介变量是儿童青少年的 认知过程。早期严厉、没有爱的环境很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敌对的心理图式和社会脚本,并 且

12、形成世界是充满敌意的内部加工模式。这种模式和信念是稳定和自我渗透的,因此个体 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有选择性地提取和建构能支持固有信念信息的趋势,从而一种敌对或反 社会的反应很可能被激活。四、总结四、总结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导致青少年犯罪频发的 各种原因中,固然有社会因素等客观原因和青少年自身的内在主观因素,但家庭不良因素 的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元素,任何社 会问题都能在家庭中找到相关的原因。 因此父母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改善教养方式,并且也要及时关注孩子生理与心 理的发展,多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及时沟通,以平等、温暖的态度来教育孩子,以帮助 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要通过与孩子的学校、同学等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从侧面了 解孩子的成长动态,一经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或违法行为,应引起重视,并正确引导孩子 改正不良习惯,预防更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