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438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期末论文期末论文课程名称: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姓姓 名:名: 范艳然 班班 级:级: 2014 级硕士一班 学学 号:号: 2014102046 2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摘要摘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对经济学说史的最重要的贡献。劳动价值论从来就是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规律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也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基本特点的基础理论。在科学理解与正确解释的前提下,正确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当代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重点。关键词

2、: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历史语境;生产劳动;价值分配一、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乃至马克思全部政治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曼德尔说:“经济科学发现了价值这一组成因素,便掌握了解一系列实际问题的钥匙,没有劳动价值论便没有剩余价值论,也没有办法把利润、利息、地租归到惟一的根源上来,也就没有办法理解最近一百五十年来工农业生产神秘的波动,没有劳动价值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便不能自圆其说,经济危机便不能有首尾一贯的理论”1。自劳动价值论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论就没有停断过,然而马克

3、思的劳动价值论非但没有被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驳倒,反而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伟大的真理光辉。(一)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语境(一)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语境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期间,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入到经济领域各个角落,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充分暴露出来。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激化,19 世纪 30 年代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逐渐从单纯的经济斗争转为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这就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

4、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即追求最大限度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与不断扩大、加强对雇佣工人剥削的生产手段的统一,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做出科学的阐述,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出科学的说明,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做出明确的表述,从而来武装和指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商务印刷馆,1981 年版。3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中,对大量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进行了抽象考察,专注于研究内在的本质结构,专注于研究决定价值变动的最本质的东西、最简单的规定性;马克思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揭示,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原为交换价值,再进一步还原为价值,把引起价值变动的供求因素

5、、技术因素等还原为它最本质的东西劳动。无论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怎样发达,无论参与商品价值形成的要素怎样复杂,惟有劳动才是商品价值创造的源泉。(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经过研读大量历史经济著作和较为漫长的理论知识积累,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经过细致的甄别,结合历史环境的变化,去粗取精,经过无数次的论证和自我批判,才得以确立经过历史实践考验的科学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从马克思开始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命题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17 世纪英国古典经济

6、学家威廉佩蒂就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2。亚当斯密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它明确地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别开来,但是他并不理解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种社会形式,而单纯的把商品看成是劳动产品。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价值学说是在批判斯密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上,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划分理念,同时批判了斯密在商品价值规定性上的二元论,他指出:“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总不会有交换价值”。李嘉图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但是他的价值理论毕竟不能超越其资产阶级的界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范畴的阐述缺乏历史观念。而后的一些

7、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虽然都研究了商品的价值并把商品的价值归为劳动,但是他们都没有对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和形式进行了理性的,并没有弄清楚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以及为什么劳动要表现为价值,因而他们不能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吸取其科学内涵,剔除其缺陷不足,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揭示出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本质上揭露了资本主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明确了资本主义生产2 威廉配第:赋税论,商务书馆,1972 年。4方式必将成为“历史的”生产方式

8、的科学论断。(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内涵(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内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涵义作了深刻分析。他认为该劳动是“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的劳动”,即抽象劳动。这种抽象劳动是简单平均劳动;不仅如此,而且是生产劳动,是生产性的简单平均劳动。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分析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劳动过程时,马克思考察的是生产劳动一般,他撇开了各种特定的社会形态,说明凡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劳动过程“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3。而在对特定的社会形态进行考察时,这个“

9、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因此,在考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特殊,即与特定的历史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劳动。这是不仅要考虑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还要考虑到脑力劳动的消耗。所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他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就必然扩大”。不仅那些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就是那些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职能就够了”。这就是说,生产工人只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

10、他们“较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所从事的劳动无疑是生产劳动;总体工人中的其他部分,他们“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成为总体工人中的“一个器官”,完成某一职能,他们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脑力劳动的消耗,只要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就是生产劳动。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时代。现代人类进入了 21 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11、。(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在理解马克思分析生产劳动的思维行程基础上,再来分析第三产业的劳动与价值创3 资本论,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211 页。5造的关系。由于所处的时代决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的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认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并创造价值,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未能专门分析那时尚未出现的第三产业劳动的性质,但当今时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

12、性劳动。 因此,应当在理论上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劳动,必须科学分析第三产业众多部门的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首先,生产劳动的界定准则并不是物质生产领域或非物质生产领域,而是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马克思在对“总体工人”的分析中,不仅说明了同一生产过程从事不同职能的许多劳动者都是生产工人的问题,也说明了总体工人是与社会规模、社会产品相联系的问题。他指出“变成总劳动过程的实际执行者的并不是单个工人,而是日益以社会的规模结合起来的劳动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较间接地作用于劳

13、动对象”。这一生产劳动的界定准则基本上反映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可以是生产劳动的事实。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不对第三产业作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区分,只要是间接地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间接到什么程度,就是看其劳动是否凝结在商品中。间接到什么程度,是和时代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4”其次,对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劳动要做具体分析,即使同一部门的劳动也应如此。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在于,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部门的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可以把其服务对象作为界定准则

14、,即为物质产品生产服务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商品的买和卖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劳动,作为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商品的价值,而保管、运输劳动是为物质产品生产服务的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当今时代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以微电子技术为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年,第 585 页。6核心,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高新技术,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

15、展,在此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给人民带来的直观现象就是科学技术也创造价值,这种现象并没有反映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首先,科学技术只是生产成果,是商品,本身就具有价值。它在进入下一个生产过程时,必须通过劳动来吸收、消化,它在和劳动的结合中,作为生产资料发挥着作用,它的价值是通过劳动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诚然,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数量,但是,价值的创造与物质财富的创造并不是一回事。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劳动却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5。第二,只有生产和运用科学技术的劳动即科技人员才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是由劳动并且

16、是复杂劳动创造的。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的运用,使劳动的涵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技劳动将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的主要部分。因为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不仅提高了生产资料的效能和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造就出了高素质的劳动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引起很大争议的就是一部分管理人员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经营管理劳动包括企业中的各种一般经营管理劳动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就任何企业来说,管理劳动对维持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但这不是评价其劳动性质的准则,必须在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分析的思路基础上分析管理劳动能否成为生产劳动的一部分。马克思对管理在协作中作用给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