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328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摘要】安徽是矿产资源大省,要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的新范式,结合安徽实际,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还提出了关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促进安徽矿业的几点政策建议。改革开放2O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翻两番的快速增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然而,我国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资源消耗过度,对国外资源和国外矿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使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1,却消耗原油、铁矿石、

2、钢材、水泥分别占全球年耗量的31 、30 、27、40,而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全球的4。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2003年安徽省限额以上矿产采选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创产值925.2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5.66亿元,分别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35.45%和38.08%,限额以上矿产采选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上交利税70.91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7.20%。因此,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的安徽,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将成为该省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内涵一、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内涵“循环经

3、济”(Circular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 Cycle)经济、资源循环(Resources Circulate)经济的简称。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资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资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人类与环境关系长期演变的产物。从历史上看,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并开始朝循

4、环经济的模式转变。第一是传统经2济模式,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都是以人类自身的需求为中心,是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是以“资源生产流通消费丢弃”和“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为社会运行模式,没有自觉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冲击,从不加处理的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必然会不断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由此造成出入经济系统的物资流远远大于系统内部相互交流的物资流,经济增长以大量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规模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种是末端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 ,既在生产链终点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

5、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对自然界的危害。 “末端治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前期主要是庇古的“外部效应内部化” ,认为可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接着“科斯定理”也成为末端治理的又一理论依据,提出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后来,又兴起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环境污染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关系,随着人均GDP达到某个程度,环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等。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循环经济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零排放” 、“物资减量化” 、 “生命周期评价” 、 “延伸生产者责任

6、” 、 “生态效益” 、 “生态工业圆”等循环经济思想理是一种由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传统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提取出来,然后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又把大量的废物(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而资源的利用则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一种建立在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和能量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个不断进行交换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考虑的是如何

7、在既定资源存量的前提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3减量化(Reduce)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商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在消费中,人们可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以减少

8、垃圾的产生。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产品及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目的是延长产品与服务的时间和强度。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垃圾。制造商在生产中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例如用标准尺寸设计生产计算机、电视机和其他电子装置,使其更加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人们还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到市场体系以供别人使用,或者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再进入生产过程而不是直接成为无用的垃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这种再循环的资源能

9、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二、安徽矿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二、安徽矿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安徽省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丰富,大宗矿产分布集中,优势明显,开发潜力较大。截止2003年底,全省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为71种(计算到亚矿种) ,储量上表的有66种,资源潜在总价值为2.06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矿资源优势最大,保有储量245.5亿吨,潜在价值居全国第位,华东第位;资源优势较大的铁、硫、磷、明矾、水泥石灰石的保有储量和潜在价值均居全国前位。安徽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两淮、沿江及庐纵、霍邱地区,铜陵、两淮、马鞍山等均是以矿业为基础的矿业城市,安徽矿业及相关产业,

10、在安徽国民经济成份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额。安徽虽然属于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大省,由于历年来的开发和其本身地质条件决定的,矿产资源也存许多的问题:1、矿产资源供求关系紧张。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本省矿产资源供求也面临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两重压力。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的报告分析,人均4处于 5002000 美元时,对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最大。我省目前人均540美元,按照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处于经济即将“起飞”阶段,此时也是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时期。在未来 20 年,全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大。 2、矿产资源储量结构性矛盾突显。我省虽然矿产资源品种较多,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和世界人

11、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优势矿产也难以满足今后更长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煤矿虽然优势明显,但煤矿后备资源严重危机,许多矿井已进入开采中晚期,资源日益枯竭;铁矿可利用储量少;铜矿也只能保证到 21 世纪初叶;金矿、磷矿、萤石资源短缺,急需寻找接替和后备资源。3、过度追求效益而忽视生产合理化。从全省矿山布局上来看,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采技术条件差、源利用水平总体比较低的特点,从而导致矿产资源开采损失和浪费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十分突出,并频繁地引发了矿山地质灾害。经初步调查统计,全省矿山已经破坏土地300平方公里,且仍以每年约1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破坏新的土地,发生岩溶塌陷19处,塌陷点436个

12、,矿山废渣年排放量为2448万吨,现有矿山附近累计堆放废渣石1.9亿吨,占地20平方公里,估算全省矿山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亿元。三、三、 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新范式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新范式针对我省矿业发展的现状,在矿产开发利用中要达到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制定矿业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推进计划。在研究建立我省资源利用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安徽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纲要 ,主要研究制定矿业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理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并将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其次

13、是研究制定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三是在新一轮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争取在地质找矿方面有新的突破,为矿业发展提供战略性的矿产资源保证。5(2)完善政策体系和经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服务职能。强化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尽快制订有关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用具体明确的政策法规协调社会各个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从资源开发利用的源头抓起,例如,在矿山开发建设的前期论证过程当中,就加入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和矿山环境保护的论证内容,对矿产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

14、合开发、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资源、替代资源和二次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来源,降低生产成本;鼓励矿山企业开展“三废”(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鼓励对废旧金属及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并制定鼓励回收利用尾矿、废矿和废弃物(本为矿物原料制成品)的经济政策。积极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激励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行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3)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确保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主要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和无害化、低害化新工艺技术来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计成本,不讲求经济效益的

15、技术是行不通的。由于循环经济技术多属高科技,投资风险大,企业往往无力承担,政府应适当增加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的科研投入,然后将成果在企业界推广。政府也可以出面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装备进行典型示范。提高矿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资源加工,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资源特点的采、选、冶与深加工工艺,研究开发出一批新的矿产深加工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包括:研发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矿井的关键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针对我省品位低、伴生组分复杂、选冶难度大的支柱性和重要的矿产资源的 特点,改进并开发新的选冶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进行选冶综合利用和

16、二次资源再生利用;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矿山;推进资源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和推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开发和推广循环经济的链接技术,开发和推广可再生资源技术。(4)建立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完善废物回收体系。6由于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各生产、管理环节所涉及的信息是非对称的,物资回收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仅仅局限于物资供求,呈现出单向,而非交互式的,而且由于二次资源的供给大多是非常态的,在原料供给是只能是起辅助性、临时性作用,因此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瓶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就有必要充分发挥公共协调服务职能,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完善废物回收体系,使得废物回收利用信息交换机制是交互的,而不是单向的。例如,我省铜陵市在在建设循环型城市中,其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物资基点首先是循环型产业链,其次是循环型经济园,再次是循环型社会,那么,处在产业链之外的产业如何溶入到该市的循环经济范畴中去?那么就有必要参照浙江台州模式,整合物资回收系统资源,建立乡(镇) 、县、市、省四级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