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8324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摘编) 人们历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人死之后家人一般都要进行隆重的丧葬仪式。新中国成 立之后提倡移风易俗,死人全部实行火化,丧事也逐步从简,但人们仍然相信所谓“入土 为”的“古训” 。因此,不少地方火化后,把骨灰放在棺材内,并用死者的衣服在棺材内凑 成人形,封棺下葬。丧葬礼俗因地而宜,形式多样。但大同小异,一般较流行的传统丧葬 礼俗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一、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 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 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来

2、送终和子女是否全部来送终,是衡量老人是否有福的标准。在老人进入弥留 状态时,家人先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地铺上, 如果老人在房间床上咽气,死者要扛屋梁,子女会受人非议。老人临危时, 即开始穿寿 衣 (俗称送老衣),子女不穿,要请扶塚的人帮穿,寿衣应以奇数,一般为五领三腰。质量以 丝绸为主,现市场寿衣店有专门寿衣卖、质量化纤居多。忌用毛皮,传说死人穿皮衣转世 投胎会变为畜牲。寿衣穿好后,将其移到靠山墙临时搁成的两张双人凳、三块木板的高铺 上,头南脚北。单亲老人去世,高铺搁靠东山墙,双亲一人去世,高铺搁靠西山墙。老人 一断气,尸体不好再移动,应将手脚理顺、头扶正、眼皮瞑合,并在头前放三酒盅饭,一

3、 个香炉,头前脚下各点燃一盏油灯,名为引路灯。另备一箍香置于死者手中, 此为打狗棍,给亡魂路遇恶狗时,作防身之用,免被恶狗所伤。死者口袋放一块黄烧饼, 以便喂恶狗。有的地方,脸上复盖黄元纸,俗称蒙脸纸。高铺前的地上放置一旧铁锅,在 老人即将断气时,开始在锅上燃寿纸(寿纸又称千张纸,老人生前请道士做好),燃好后, 将纸灰放人专缝的白布袋里,扎在死者大腰布袋上。铁锅继续留用,来人吊唁时,孝子即 在锅内焚烧纸钱, 以示诀别饯行。二、报丧:老人咽气后,家属(一般由二儿子)立即奔告亲友,至于远地亲友,指派族人 专程前往报丧,报丧者到别人家不能进门。现如今,通讯方便,打电话也行。防止乡邻前 来吊唁,可写一

4、张禁吊文告,张贴在桥梁、要道口。有些地方称报丧为“把信” 。不是每个 亲属都要把信的,需要把信的亲属都事先族人商定好的,因为习惯上把信的亲属要把孝,把信亲属的多少决定丧事的大小,有的一般亲属就把长房, 如果所有亲属都把孝,就叫“满堂孝” 。三、治丧:首先孝子居丧,自死者断气时起,孝子(死者的直系晚辈)穿不缝边的粗麻衣及 草鞋,或白布褂子,安葬之前,不沐浴、不洗脸、洗脚,不更换衣服。连吃饭都不能泡汤, 传说是免得死者在黄泉路上要趟水。表亲(死者的娘家人)到时,由表亲给孝子“撤发” 、披 麻戴孝,孝子要昼夜轮流守在死者铺旁, 以示服孝,叫做“守铺” 。丧家大小人等, 因居丧守制,以致家务、接待、饮

5、食等诸事,不能兼顾,族中五服之内妇女, 皆有义务前来帮忙。请有经验的族人主持丧事,分配执事人员任务。如请阴阳先生相墓地, 僧道放焰口、念经、布置灵堂,安葬事宜及亲友食宿安排等,有条不紊,认真进行治丧工 作,无须孝子等操心。国家干部逝世后,一般由工作单位或成立治丧委员会,主持丧事。其次是“送饭” 。孝子“撒发”后,要到土地庙送第一顿饭,现在没有土地庙,即在三岔路 口搭一个芦席棚子。有的姓氏遵祖训不送饭,倒也省得许多麻烦。当地人称治丧叫做斋, 接待亲友吃饭叫办斋饭。老人去世,左邻右舍,甚至连过路的人都能吃斋饭,据传吃了腰 不疼。办斋饭的标准,东西区有所不同,西区斋饭,主要是米饭,菜肴只有豆腐卜页一

6、锅 下,直到下葬后,才办酒席招待亲友。而东区自孝子撒发起,每顿都是酒席。 四、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仪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地因人各有不同,死者在外的子女接到 讯息后,首先要哭悼,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 ,婚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 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拉劝安慰才停止。死者亲朋好友前来 吊唁时,吹鼓手要吹奏乐器,孝子要主动前去叩头迎接,接下礼品,陪同亲友在灵前叩头 或鞠躬。亲友前来吊唁时,要携带礼品、礼金。礼金一般白纸或黄纸封好,上面写“折祭 X 元” 、 “尊敬 x 元” 、“祭奠 x 元”等字样,直接交给治丧总管。礼品有挽联、挽幛、纸钱、花篮、花圈

7、及床单 被面等有关日用品。年老者可用红色,一般不用红色。死者的娘家人必定要上一幅孝幛, 一般是一丈二尺百竹布,上书“音容宛在”等挽联。“六七”时,要换为蓝色的孝幛。孝幛要挂在堂屋屋梁二路桁条上,在所有挽联的上首, 以显示对死者娘家人的尊重。 五、入殓:人殓过去分小殓或大殓, 如有子女外出赶不回来时,可将棺盖暂不钉实,等奔丧回来后,仍可将棺盖移开,好见最 后一面,谓之小殓。大殓即正式封棺。人殓前,媳妇、女儿等女亲属,要给棺材泥墙,每 人手中拿着纸钱,放声痛哭,围着棺材正转三转,反转三转,边转边用纸在棺材四周泥来泥去,意思是泥后棺材不漏水。 接着孝子及亲属送二顿饭至土地庙。孝子送饭走了,在阴阳先生

8、主持下, 开始穿材, 即将死者移至棺材内,如是火化者, 即用死者衣服投成人形,头南脚北手东西,理线分中,用土包子 24 个,稳住头、脚,用纸在身上摆平,彩色纸剪成孝子复盖全身,露出面孔。孝子送饭回 来,死者男性,孝子跪在棺材左边;死者女性,孝子跪在棺材右边。阴阳先生用毛巾包着 一面镜子,先给孝子哈一口气,然后给死者揩干脸,照一照镜子。由孝子请表亲瞻仰遗容, 接着亲属依次瞻仰。瞻仰后,用白方布蒙上死者的脸,升盖,孝子由撒发人收发,将披在 颈上的麻取下,男性披的麻留着烧七用,女性披的麻绕在主钉上。剪儿子头发一撮放在主 钉眼中,接着孝子请舅表执斧,死者男性请舅表,死者女性请女方兄弟。在钉端敲三斧,

9、孝子要大声呼唤:“爸爸,躲钉哟!”或“妈妈,躲钉哟!” ,在场亲属,群集棺旁,为哀情所动,有的也跟 着放声大哭。扶塚者在哭声中钉牢了钉子。 六、出殡: 出殡又叫 “出山” , 出殡先要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吉时, 因无防腐设备,尸体不宜停留太久,一般不超过三夜,有时死亡之日,与双亡、单亡有矛 盾,也可以双亡在单日择双时,单亡在双日择单时,解决停尸在家过长的矛盾。出殡前,先要供祭,孝子要跪在大门外, 由阴阳先生发旗杆(哭丧棒),孝子为毛棒,孝孙为光棒,重孙为红棒、曾孙为绿棒,以下依次为黄、兰、紫;上供品,摆好鸡、鱼、肉、蛋、豆腐等供菜,长高烛,烧纸钱; 众亲友灵前磕头,一般磕头 4 个,起身后退一步,

10、再作一个揖而退, 阴阳先生呼: “孝子孝孙叩谢!” ,孝子高升 (站立),撤去供莱, 棺材移居室外,在四块正砖上落平,孝子前升(向前进),棺材抬起,此时媳妇怀抱四块 “金砖” (搁棺的砖),送回自家粮囤上,预示将来要发大财。媳妇多的人家,会发生争抢现象。棺 材抬走后,媳妇立即开始梳头,据说,谁先梳好,谁先发财, 因此,媳妇多的人家,简直就是一场梳头比赛, 常引起不少人围观。出殡队伍均是男性,一般次序为最前头是乐队,鸣锣开道,接着是孝子,按排行先后,后 依次是箩担、龙鱼、火盆、灵柩、送葬亲友,沿途明确专人散发纸钱或白纸剪好的铜钱。 出殡回来时, 每人要喝一口糖茶, 吃事先发好面的面饼,饼涨得越好

11、说明家庭越发达。此时,有人会看蜡烛燃烧的情况, 因为每个孝子点一支烛,依次排列点燃,谁燃的时间长,谁将来寿长。有的人家孝子出殡 回来后,一齐将蜡烛吹灭,倒省去许多口舌闲话。 以前, 出殡后, 民间还盛行一种茶祭, 多数是亲友为死者临行时送行的。摆茶祭比较简单,也很风趣, 备有纸轿、各种供果、茶具、香、烛、烟、毛巾、面盆等日用品,请两位擅长表演哑剧者 主持,通过摆桌子、上供果、请亡灵、送亡灵等一系列的细微动作表演,生动活泼,风趣 有味。但这毕竟是一种迷信活动,一般文明家庭不搞这种仪式。七、下葬:下葬又叫落葬。家属选好墓址,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立向,孝子烧纸磕头,阴阳 先生挖三锹为开山, 扶塚者按照阴

12、阳先生定线开井,即挖好坟坑,为下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灵柩抬到墓地后, 首先用刀头肉 (2 斤正块猪肉)、龙鱼(两条黄鳝)、烧纸磕头敬神灵,开龙门,即在坟坑壁上挖一个小洞, 点放龙烛(蜡烛)两支,烧安息香,然后用松香点燃的火盆,在坟坑内燃烧一圈,用龙鱼在 坟坑转一转,名为暖坑。接着孝子在扶塚的扶驾下从坟坑这边跨越至坟坑那边,叫孝子跳 龙门。阴阳先生收孝子旗杆,发给便服褂子一件,布鞋一双,孝子穿好后,带着龙鱼、火 盆回堂,棺材徐徐进井。阴阳先生升旗杆,奏乐、放鞭炮。 八、悼念:1、供饭。人死后,家里要留亡灵牌位,每天早、中、晚三餐第一碗饭、粥要先供亡灵,把 亡灵牌前一双筷依站牌位上,喊死者称谓,请

13、吃早饭或中、晚饭。一直供三年捧牌时止。 2、送火。据说人死了三年, 阴间没有灯,死者安葬后,丧家每天太阳不落前,要到坟上烧纸,连烧三年,名为送火。 现在此俗已改,有的人家是一次烧一打火柴或买个打火机在坟前,就表示以后不送火了。3、 “烧七” 。人们对烧七最为重视“人之初生, 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 以七日为忌” 一腊而一魄成,而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具矣,每七必祭,俗称烧七。即自先人去世的当日 起算,七天烧头七, 十四天烧二七,依次类推。五七为大七,传说冥间第五殿阎王处,设有望乡台,亡魂由两 面三刀鬼挟持,登台望乡。 六七又称六虞,不分男女丧, 皆由已出嫁的孝女或孝孙女烧, 如无亲生者,则由侄女或

14、义女烧, 俗称换饭,六七较隆重,一般人家要诵经、放焰口,戴孝者六七之内不得理发、刮胡须, 均要在六七时前来剪七头。并在六七时要办宴席答谢死者生前好友悼念之情。烧七时间一 七要比一七晚, 头七上午十一时,二七至七七每七就得向后推迟半小时左右。参加烧七人数一次要比一次 增加,参加烧头七者,每七均要参加,如一次缺席,则前功尽弃,而且对缺席者不吉利。 烧头七时,对是否能参加烧到七七的人要充分估计,烧头七人数越少越好。每烧一个七, 要在孝子披的麻上剪绕一个疙结。 “摸七”烧七那日适逢当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为摸七,孝子要用芦柴到坟上去唤亡灵回 来,到坟上先烧纸祷告: “带你回家” ,将芦柴放在地上拖至烧七

15、的家里,烧七后再将芦柴拖到坟地,送其回墓。 “犯七” 即七期适逢当月初七、十七、二十七。犯七时, 丧家要备祭品到坟上祭拜, 烧纸钱。如三七犯七, 即备小纸旗 21 面,纸做小雨伞一把,插在新坟上,备水一桶,用 手向坟的四周泼洒, 口呼先人称谓。并说: “风来旗内裹,雨来伞内躲” 。 在七单上, 阴阳先生往往说明某月、某日、某时出殃。所谓出殃, 即死者的魂魄,离开平时居所,如被生人不幸撞上,将会遭恶运。避之则吉,丧家于此日 陈列祭品于住所内,按出殃时刻全家避开,俗称避殃或避煞。据阴阳先生推算,死者三魂 七魄在此四十九天之内,仍然聚而不一散,恍恍惚惚,飘荡不定。即在七单中写明亡魂回 家时刻,丧家于

16、是日在死者生前住的房间内,设置祭品,以便灵魂于夜间回来享用,全家则避在其他房屋内,并在烟囱旁树立一根竹竿,顶端扎一 纸旗,让死者魂魄好从烟囱内回来,在其房门口的地上散布草灰,翌日天明后,检视草灰 如上面有鸡脚爪形的足印,证明亡魂已回来, 所以回家之殃名叫回煞(志) , 亦称殃鸡。此俗纯属迷信,现已绝迹。 终七是了七,又称缴七。烧后是烧七结束。 4、 “百日” , 人死后一百天, 为百日。百日这天丧家要请道士 13 人诵经,换亡灵牌位,男丧请舅表、女丧请娘舅,揭 下单子,换上亡灵牌位,直系亲属一般到场致哀。 5、 “头周” , 人死后一年, 为头周规模由丧家决定,一般直属亲属前来参加,由丧家供菜烧纸,以示悼念。6、 “三年为大祭” 。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捧亡灵牌位” 。亡灵牌位在家不得过三个冬, 故不到三周年就要捧。捧牌位时间由丧家自定,择好日子后,通知原散孝的所有亲属前来 脱孝。扎纸轿、叠元宝、糊箱子,有的扎牌楼,二层楼三层楼不等,牌楼里各式现代家具、 家电设备齐全,有的还扎了小轿车和豪华别墅。子女认为上人在世时,吃辛受苦,未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