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8124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德阳市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科学重建推进科学重建2010 年 8 月距离 08 年 5 月 12 特大地震过去以两年有余,德阳市作为重灾区之一,灾后重建工作严峻艰难。在抗震救灾中,德阳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抢险救援阶段,突出生命至上,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在安置群众阶段,突出安民为要,大力实施过渡住房百日攻坚,最短时间实现受灾群众基本安置;在恢复重建阶段,突出民生优先,又好又快地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512”特大地震给德阳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全市六县(市、区)均严重受灾,其中绵竹、什邡为极重灾区,其余四县(市、区)为重灾区。尽管遭受了重大损

2、失,但全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在恢复重建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重建,突出民生优先,又好又快地重建美好新家园。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重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思想武器。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园,努力实现“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重建,是实现灾后恢复重建

3、的客观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重建,就是要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这次地震灾害的特殊性,充分认识灾害给群众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对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滞后影响,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当前,对德阳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努力把德阳建设成西部经济强市。加快推进住房重建,努力实现住房大变化。按时完成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4、是当前群众最急、最盼、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灾后重建最紧迫的任务。要在确保安全和质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城乡住房重建,确保今年 9 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房重建任务;今年底,全部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到 2010 年 5 月前城镇住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通过重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城镇住房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受灾群众的生活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加快推进产业重建,努力实现经济大发展。产业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关系德阳的长远发展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按照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5、,加快产业恢复重建。要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积极用好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支持重大装备、精细磷化工、新材料、食品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恢复发展。要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和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今年重点培育 6 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全力推进磷化工产业整合工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坚持重点发展战略,鼓励重点企业做强做大,力争今年新增销售收入上百亿企业 2 户,50 亿100 亿元企业达到 3 户。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到 2010 年,力争建成年销

6、售收入 100 亿元以上园区 3 个,50 亿100 亿元园区 5 个,工业园区集中度提高 10 个百分点。加快推进设施重建,努力实现设施大提升。加快受损设施的恢复重建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优先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农村教育振兴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确保到今年底让 95%以上的学生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今年底,力争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完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确保 2010 年 9 月全部完成医疗卫生重建任务。加快广青路、绵茂公路、成绵高速复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完善我市交通

7、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为德阳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城镇重建,努力实现面貌大变样。城镇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乡群众生活的主要空间。加快城镇恢复重建,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措施,也是推进灾后重建、实现提升跨越的动力之源。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灾乡镇恢复重建,着力构建城乡生活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生态布局相协调的新型城镇体系。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 “一中心多片区”组团式城市群体系,初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制。要加快城镇重建进度,汉旺等重灾城镇到 2010 年要建成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其他

8、受灾城镇要按时完成重建主体任务。重建乡镇面貌大幅提升,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加快推进生态重建,努力实现环境大改善。生态重建事关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恢复被毁植被,进一步完善灾后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快重点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到 2010 年,全市植被覆盖率达到 38.4%。使城镇建筑垃圾、企业污染物排放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市生态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加快推进精神家园

9、重建,努力塑造精神新风貌。精神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实现灾后重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要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强化主人翁意识,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新家园;充分发挥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增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要加快文化产业重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统筹规划地震文化纪念地、纪念项目建设,抢救性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表明,英雄的德阳人民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灾后的德阳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德阳、共创全市人民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09 护理系 5 班李雪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