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811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高中生物会考总复习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和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

2、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 50%以上,其基本元素为 C、H、O、N,基本单位是约 20 种氨基酸(2 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从而依次连接为肽链) 。蛋白质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空间结构不同) ,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多样性(如:结构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 ,所以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

3、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外表还有糖被)和功能(物质交换,如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细胞识别;分泌,内吞和外排;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和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 。 15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没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

4、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7线粒体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少量的 DNA,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8.叶绿体有双层膜,内部含由囊状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光反应的酶系,基粒间的基质中含暗反应的酶系和少量的 DNA 和 RNA) ,是绿色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19.内质网增大了膜面积,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0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1.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

5、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22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3细胞核(核膜为双层膜,上有核孔)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4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5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6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 ,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

6、7.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一般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28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 第三章 新陈代谢 29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只有少数酶是 RNA。 3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等 32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3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根据

7、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4.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5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6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7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质.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9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8、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0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数生物)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C6H12O62C3H6O3+能量(动物、乳酸菌,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41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

9、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注意:此方法仅对以果实作为收获对象的植物有效,对以种子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水稻、小麦、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则无效。)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协

10、调、共同调节的。 46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7.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环境稳态(水盐平衡、体温平衡、血糖平衡)的枢纽。 48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49 (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50.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释放递质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11、。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

12、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 6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2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3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 ,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

13、、玉米等) 64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5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66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 R 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 DNA 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 DNA 以外还有 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

14、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 DNA 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71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

15、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 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75.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76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 77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 中核糖核

16、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 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