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076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学生,一本教师必读的书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最多最重要的事,就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的 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与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学习习惯方面的交流,与一届届学生求知的眼 神的交流这样一日日,这样一年年,眼前的学生,成了一本教师读不完的书。这本书在理论与价值上,远远超过一些教育专家写的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从教育的因材 施教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习惯表现,智力的高低,以及非智力 因素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运用专家写的理论书籍的同时,就应该好好认真 地多读学生眼神的这本书,才能更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六句话)教师如

2、何读懂学生:(六句话) 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特点 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基础 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需要 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思路 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错误 读懂学生的情感读懂学生的情感即读懂学生的眼神!即读懂学生的眼神!教师在自己教书生涯中,接触学生最多的不是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也不是学生的个性性格教师在自己教书生涯中,接触学生最多的不是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也不是学生的个性性格 与学生的习惯,而是学生的眼神。与学生的习惯,而是学生的眼神。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与学生进行做实验时候; 教师为学生上课,甚至给学生作报告的时候,都直接与学生的眼光交集在一起。尤其是教 师在课堂上与

3、学生的眼光相遇的次数就更加多,有时教师同时与几十个学生的眼神汇集于 一点。这些无不与教师的职业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就是用自己的双眼从学生的眼神 发现许许多多的被教育之心境;教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神来抓住学生的听课情绪与精神状况。 所以笔者认为学生的眼神就是一本教育工作者必须多读的活书。就是说教师要教育好学生 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就必须要慢慢品味学生的眼神这本活书,一本以学生 的眼神为变化活动的活书。 教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读到的是这样的眼神:有的是渴望的;有的是充满着希望的;教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读到的是这样的眼神:有的是渴望的;有的是充满着希望的; 有的是想知道教师上课的习惯

4、与学识的。有的是想知道教师上课的习惯与学识的。因为学生的眼神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自己是向学 习知识而来;自己是想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坐在课堂里听课。教师一边讲课一边就从学 生的眼神里读到了陌生希望,读到了好奇渴望,又读到无穷求知。 教师天天为学生上课时,读到的是这样的眼神教师天天为学生上课时,读到的是这样的眼神:有的是思考的;有的是想象与联想的;有的有的是思考的;有的是想象与联想的;有的 是明白了事理的;有的是迷惑不解的。是明白了事理的;有的是迷惑不解的。因为教师如果稍微扫描一下全体学生的眼神就会一 目了然:思考的眼神就是凝视黑板或者老师;想象与联想的眼神就是眼睛正在不停地转动; 明白了事理的眼

5、神就是眼睛似乎在微笑着;迷惑不解的眼神就使眉毛正在打着一个又一个 结。教师如果一边讲课,一边用自己的眼光扫视所有正在听课的眼神的话,那么就会发现 更多更富有内涵的各种学生的听课眼神,从而就会感悟到自己应该如何上课:上课时该讲 什么?而又不该讲什么?这就是学生的眼神给教师的教育的提示信号。自己应该如何教育与 引导学生已在心中就有了底子。 并且教师一边上课,一遍读着学生眼神的这本活书并且教师一边上课,一遍读着学生眼神的这本活书。这本书在容量上与那些教育家或学者 所写的教育论著相比,既是一部大头之书,也是很薄的而似乎又没味的活书。因为如果每 位教师在上课时在读着这本书,只要老师在上课都在品读,反复地

6、读,日日读,月月度, 年年度,一直读到教师远离课堂,而向第二线靠拢为主;也因为这一本书,不是每一个教 师都能读得懂,读得明,读得透。只要有责任心强的教师,那些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 才能从学生的眼神这本书,读出教育的原理,读懂教育的真谛,读到教育的本质;读出被 教者的希望与追求,读懂求知者的毅力与恒心,读到学生憧憬与未来。 所以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教师有必要多读学生眼神这本活书。所以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教师有必要多读学生眼神这本活书。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由于学生是思想、 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

7、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1读懂学生的言语 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 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 “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 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 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 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2读懂学生的表情 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 “学生眼神 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 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

8、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 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 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教师授 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 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 “解读” ,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的方法。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 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 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

9、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 隐含的“亮点”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 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 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 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4读懂学生的困惑 困惑对于学生来 说,就是学习的一道障碍,走出困惑,也预示着接近了成功。教师对于学生的困惑,要 “知其因,

10、晓其果” ,要能迅速地指出学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给予恰当、合适的指导。读 懂学生的困惑,教师换来的是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 “困惑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人在反思与实践中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而读懂的价值则在于师 生双方在情感上的深化和精神世界上的沟通。 5读懂学生的心理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也 许是不成熟、无知、不谙世事的个体。教师总习惯了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学生,其实学生的 心理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完美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 和生活。读懂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就掌握了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也只有读懂了学生 的心理,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学生,了解

11、学生的表现是“因何而起” ,学生的反应是“何 以如此” 。读懂学生也就是了解学生。读懂学生也就是了解学生。又该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呢?不妨从如下三方面去做:不妨从如下三方面去做: 一、善一、善 “找找” 。 善善“找找”是指教师要善于寻找每个学生的是指教师要善于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闪光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长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 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有向 他输送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源。必须小心爱护这个根源。 ”如何做到善“找”?教师在教育学 生的过程中,要善于搜集信息,综合分析

12、判断,抓住要害,果断处理。尤其是学困生,要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 感,长善救失,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成为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 的闪光点,给予一定的激发和引导,及时表扬。表扬是永远不过时的交往艺术。就像渴望 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得到表扬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所以,你在与学生交往时,一 定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表扬是赢得学生好感的一种好办法。但是,表扬学生一定要注意分 寸,要恰如其分地表现他们身上最好的东西。最差劲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你要注意从学 生身上寻找这种优点,并及时地予以表扬,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善二、善“待待

13、” 。 善“待”是指教师应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性格特征和性别差异等,根据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态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做 到善“待”?总结有三:其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其二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 的看法的看法;其三是保护学生的其三是保护学生的“三心三心”(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参 差不齐的。优秀生、中间生、学困生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对待优秀生,教师既要看 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又要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比如易自满、好表现,甚至歧视差生, 过分关心自己等。中间

14、生是班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平时寡言少语,大错没有,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向优秀生方向转化。 “学困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往往自暴自弃,表现为攻击性、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教师应该先肯定其 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要善于关心学困生,没有什么比得上关心学困生更 让人感动的了,而关心学困生的前提,是先要了解学困生。这是一种读懂学生的需要,但 在这样做的时候,也会发展出一种能力。三、善三、善“感感” 。 善“感”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情”育学生的“情” ,达到师生心理相融, 情感相通。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 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内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 这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境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怎样做到善 “感”?首先教师应把微笑引入课堂。其次,教师要用爱来待生。教师要把爱洒向班级中 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第三,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上课。饱满的热情容易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 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