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渠道管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8075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渠道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细化渠道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细化渠道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细化渠道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细化渠道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细化渠道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渠道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细化渠道管理精细化渠道管理2005-12-28 来源:销售与市场 2005 年第 36 期 作者:施 炜 精细化的经销商定位,关键在于将市场开发与运作的各项职能,以经销商评估为基础和前提,根据区域市场的特点,在厂家和经销商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精细化”是近来我国企业界管理变革和管理提升的主旋律。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制造商的渠道管理。从操作角度来讲,渠道管理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整体优化的渠道体系 渠道规划和布局是渠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精细化操作,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详尽的渠道资源调查。通过“扫街”等普查方式,全面了解和把握一定区域市场内的经销代理商、零售商资源,作为渠道布局的基

2、础和前提。 第二,目标合作伙伴的评估。从“硬件”、“软件”多个维度对可能合作的渠道客户进行评价,考察其综合素质和成长潜力。 第三,结构化的渠道方案制订。从渠道系统总体效能(销售效果、运行速度等)出发,规划出组合合理、长度宽度适宜、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渠道体系。 第四,目标渠道客户的开发。依据渠道方案,与目标渠道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好彼此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对接。 在以上诸要点中,“结构化的渠道方案”是关键。用什么方法评价、判断渠道体系优化与否?继之而来的问题是:渠道体系的“结构化”如何体现呢?在此介绍一组笔者在管理咨询中经常使用的评价指标,它们是策略性渠道管理思想的体现,是对渠道规划、布

3、局实操的方向牵引,同时也是对渠道规划、布局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渠道评估、期望调节和渠道定位 表 1 是对渠道体系的评估,现在我们谈谈个别渠道的评估。渠道评估有两种方式:一是“绝对”评估,即不进行比较的独立评估;二是“相对”评估,即把个别渠道放到复杂的关系背景中的评估。1从“绝对”评估角度看,可以对渠道进行四维评价: 表 2 兼顾了对经销代理商和对零售商的评估,实际运用时,可根据评估对象性质的不同稍作调整。以上四个维度中,除“合作关系”外,其他维度的各项指标都是清晰、明了的。“合作关系”维度中: “合作目的”指渠道经营厂家产品是为了规模,还是为了赢利,以及其他追求(如营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树立行业

4、地位等)。 “厂家定位”指渠道对厂家及产品战略意义、作用和地位的认定,例如,将某些厂家产品作为获取现金的奶牛,将某些厂家的产品作为获取高赢利的明星,等等。 “合作习惯”指渠道在重复博弈(长期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反复性行为特征,例如是习惯于小额多批回款,还是习惯于一次性回款囤货,等等。 如果把评价方法简化的话,可以从“当下实力和规模”和“未来能力和潜力”两个方面对渠道进行评估。这种讦估本身蕴含了取舍以及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组合(见图 1): 2“相对”角度的评估,需将评估对象与其他渠道进行比较,同时考虑其作为一种资源对于竞争对手的意义。因此,“相对”评估是一种策略性、竞争性评估(见图 2)。 在

5、渠道评估的基础上,厂家需调节好对渠道合作伙伴的期望,根据其素质、能力特点进行定位,也就是渠道伙伴角色、职责的认定。如果期望不准确,则会造成渠道定位的模糊和失误,进而影(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响厂商合作关系以及厂家流通模式的选择。 打个比方说吧,一个丈夫老是抱怨妻子不会做菜,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其实在恋爱阶段就应该了解:未来的妻子有无做菜之愿和做菜之能,若认为这不是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丈夫事先就该给妻子一个明确的定位下不了厨房,做菜的事要么请保姆,要么自己干。 以区域市场上制造商对经销商的定位为例,根据不同的期望,定位有广阔的空间和弹性(见图3): 辅助型经销商:一般来说经营素质较弱,不能担当市场

6、开发与运作的主要责任,只能承担物流配送等简单职能,市场开发与运作的主体是制造商的自有销售组织。 全能型经销商:通常经营素质较强,能替代厂家主导市场开发与运作,厂家的介入程度不高,在辅助型经销商和全能型经销商之间,厂家可赋予经销商多种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而精细化的经销商定位,关键在于将市场开发与运作的各项职能,以经销商评估为基础和前提,根据区域市场的特点,在厂家和经销商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以上各主要职能在厂商之间的分工组合,既是经销商定位的体现,也是厂家渠道策略和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具体化,它对厂家的销售组织架构、人员规模、人员结构以及管理模式等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厂商协同和一体化 厂商之间的

7、协同和无缝对接,是渠道管理中常说常新的话题。从精细化角度看,厂商关系的融合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建立动态、共享的信息平台。只有及时、动态地把握渠道伙伴的销售、库存等方面的信息,厂家才有可能精确地切换品种、调整产量、修订销售计划、处理库存、调节价格,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速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流程、组织的一体化。厂商双方从策略、方案、计划制订到实施再到结果反馈,在流程上相互介入,协同操作;彼此以“虚拟”合作方式实现一体化。甚至可以从“虚拟”合作转为“实体”合作,双方共建销售组织和团队,统一领导、指挥和管理。 第三,构建复合的渠道满意机制。不仅仅注重利益机制,更要注重文化机制,使厂商

8、双方具有共同的理念及企业文化基础,具有彼此能够认知、理解的知识背景。在厂商能力不对称的情形下,厂家更要致力于渠道伙伴能力的提升(见表 3)。 渠道满意是个动态、不确定的范畴。因此,制造商应动态把握渠道的期望,持续改善利益机制和文化机制。 第四,制定精细化的渠道利益政策。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渠道对象,渠道利益政策在基本原则统一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差异,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更准确,出台节奏更合理,作用效果更理想。粗放式的渠道政策,很容易造成厂家宝贵的资源流失,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引发渠道反感。 第五,完整零售终端管理体系。终端是一个平台,不断上演着生动、激越的喜剧和悲剧。终端是一个系统,由位置、结构、展台、物料、人员、事件等构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终端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对各要素精益求精,更主要的需着眼于整体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从实用角度看,可以建立终端档案,对终端效能进行动态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寻找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