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719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概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优质无公害 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又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着重阐述了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必然趋势及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楚州区在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过程中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生态环境 无公害农产品 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的优劣,决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进而影响着全民 族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必须认真改善地区生态环

2、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贸易保护政策下免遭国际市场的冲击,但在面对国际经济大循 环的浪潮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使我们必须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中,显然我 们做的不够充分,我国的农产品多数在质量和价格上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农业已受到 国外优质农产品的冲击,这要求我们不得不注重农产品质量问题。目前,人们已认识到发 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并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对待。重视农产品的 质量管理,对促进农业顺利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并带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相关产业的 发展,意义深远。应该说,我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意义重

3、大。(一)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潮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不受污染,完全来自天然的 食品需求与日俱增,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目前无公害食品在美国、日 本、欧洲等国家盛行。例如,美国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 10%以上,在欧共体中,有 超过 1 万家农场生产占总产量 1.2%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由此看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 开发是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潮流的。(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也适应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无公害农产品是在全球环境受到极大污染和危害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保护环境,维 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然产物

4、。从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来看,随 着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增强,迫切要求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对农业实行数量型扩大再生产方式。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在掠夺 性地开发利用耕地、森林资源的同时,现代农业大量使用了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工业和 生活废水作为生产原料,由此造成了土壤过分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农 业生产的水、土和大气等资源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其直接后果是使农产品中 的有害物质残留过多,给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适应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了生产无公害农 产

5、品的设想并付诸实施。(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适应农业生产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的选择之一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城镇化以及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以追 求数量增长为目标的数量型农业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不 能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致使农产品产生结构失衡,即高质量、高档次的农产品供不应求,而大量质量低劣的农产品则存在难卖问题。在农产品市场上,城镇居民虽然能以较 低的价格买到常用的蔬菜、肉食、水果等农产品,但潜在需求很高的无公害蔬菜,优质水 果等很难买到。现有的农产品因质量较低而抑制了消费。在我国传统的追求产量为主的数 量型农业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质量型农业

6、的发展就提上了重要日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企业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发 达国家对环境的关注以及全球的环境标准与环境管制存在区域差异,许多国家借环保之名 变相限制自由贸易,并用更隐蔽的手段构筑“绿色贸易壁垒”,在这种趋势下,我国相对于 国内市场过剩的农产品,因为自身有害残留物过多,规格与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品质构 成成分不利于营养保健而被拒之于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外。企业的农产品要顺利进入国际市 场,重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则是明智的选择。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是良性互动的关系。离开了农村环境保护也就谈 不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7、,更谈不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强调城市环保 的同时忽视了农村环保。农村环保意识的淡薄,环保知识的贫乏,环保政策的欠缺,环保 措施的软弱,环保监督的乏力,使农村环保仍处于落后状态。自然环境人为破坏,使农村 水土流失很严重,荒漠化呈扩大趋势,水资源紧缺和污染日趋严重,这一切正在威协着广 大农村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当前工业及城市“三废”对农村造成的外源性污 染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农药、化肥、农膜、兽药、粪便及秸秆燃烧引起的内源性污染也 在不断增加,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污染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水源污染导致生产和农民 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化肥、农药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土地板结

8、、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 质量下降,农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白色污染”,农 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养分减少,地力下降。农村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又通过农产品的销售和食用,危及到食用者的健康。为此,重视农村环保,采取积极措施 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一方“净土”。(一)提高对农村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环保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要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 定出的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地方环保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同时,加强对

9、农村环境监控, 实施科学管理。楚州区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中做到“三控制,三加强”,一是控制工业“三废” 污染,加强预防治理力度,查清工业“三废”排放污染源,出台治理方案,对新上的工业项 目,排污不达标准,污染严重,治理力度不够的坚决关停并转。二是控制农业内源性污染, 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沼气等综合利用技 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农田环境污染,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三是控制 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投入,加强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力度,整体规划农田林网,推广林经、 林草套作和绿肥与稻田轮作,稻鸭共作,稻田养殖等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二)把农村环

10、保纳入全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规划中,并作为重点实施楚州区农村环保是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其创建的好与坏, 成与败。在加强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中,区政府把各项任务分解到乡镇、村,使其目标清 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根据不同乡镇的不同环境,不同情况和 问题,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环保措施。对生活污水处理采取了“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技术;结合水利建设,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除有毒物质的淤积,提 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大水环境容量;对城镇排污管网进行改造,逐步实行雨污分流。(三)农村环保要与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11、活动中,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的活动,大兴文明之风,创 造美好家园,改变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不保护生态,不文明生产和生活的落后习惯和 陈旧观念。要以保护农村环境为前提,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真正做到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 环。(四)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农村污染源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根除一切外源性污染。要 采取限期整改达标和关、停、拆等果断措施加快治理一些乡镇企业给农村造成的污染,要 加快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地膜等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内源性污染,同时,要加 强对家禽和人畜粪便,生活垃

12、圾的严格管理,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对此,政府要加强控制 和监督。(五)加大投入,对农村环境污染加以科学治理要加大农村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尽快研究和生产有机复合肥和其它无公害肥料及生 物农药,取代现在普遍使用的各种有害的化肥和农药。要加快应用秸秆的深加工技术,使 其转化为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原料。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以秸秆为饲料,过腹为肥, 一举多得,杜绝焚烧秸秆。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环保技术,保护和建设农村生 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在实施农业环保工程中,楚州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部门在项目规划前期就根据楚州区 农村生态环境的情况,确定了两大重点,一是扩大农田防护林面积,林业是生态的主体, 森林

13、是空气的净化器,是大自然的“氧吧”,林木生长周期长,对土壤有害物质的降解起到 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加大土壤改良的力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沼气积肥等综合利用技 术,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而且改善了土壤有机质构成,增加了地力。利用沼气 积肥既可以增加农村能源,又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降低了农业生产 成本,改良了土壤结构。三、楚州区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楚州区应对入世要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以组织实施省级无公 害稻田养殖科技示范园区,淮安市级无公害蒲菜标准生产示范区,无公害青刀豆标准示范 区,无公害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无公害农

14、产品生产,并初步建 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部门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中,强化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比如宋集、 泾口、车桥、朱桥、博里、马甸、平桥、林集等乡镇的优质水稻,席桥、南马厂、淮城、 城东等乡镇的优质蔬菜,流均、南闸等乡镇的优质水产品,从而确保了楚州区无公害农业 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楚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围绕“无公害优质稻米”、 “无公害优质蔬菜”两个主 导产业,已连续四年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地和企业进行投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达 770 万元。包括:2000 年度徐杨 1 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示范基地项目;2001 年度泾口 1 万 亩无公害优

15、质稻米示范基地项目;2002 年度宋集 1 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示范基地项目; 2003 年度平桥 1 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示范基地项目,南闸省级稻田养殖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和席桥天康食品厂 FD 脱水蔬菜加工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扩大了楚州区无公害农 产品生产的规模,改善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水平,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天康食品厂生产加工的脱水蔬 菜,因为其采用以无公害技术生产的蔬菜为原料,品质优良,销路畅通,产品出口韩国、 日本等国家,企业获得了可观经济效益。同时,席桥镇利用天康食品厂走出一条“企业+基 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16、为楚州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树立了样板。楚州区在发展无公 害农产品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工作。楚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宗 兆昱同志为组长,政府副区长孙一峰同志为副组长,区农业、水利、财政、环保、质监等 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方案 制订、监督实施和管理,由区农业局负责相关产业产地及无公害农产品组织申报和产地监 管,环保局负责大气环境检测,主要污染监测、监控与管理,各部门协调运作,各尽其职, 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二)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楚州区农业、环保、工商部门的联合行动, 强化执法职能,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力 度,不断规范投入品市场秩序,有效控制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无公害农产 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实施,切实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建立了 环境检测体系,对农作物病虫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确保产地处于监控状态。为此, 楚州区政府出台了楚州区农产品质量建设意见 、 加强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见 、 关 于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