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719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1-14 09:56:00 作者:王 静 编辑:studa0714摘 要: 为了解决目前产业集群物流发展困境,基于物流园区以其在某个地域中聚集不同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的特点,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其物流特点、发展的耦合模式入手,研究了产业集群式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之间的演变规律。实证分析表明: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为物流园区实现区域物流优化和整体提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物流园区;耦合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其物

2、流特点 集群或簇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 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从较低层次的某个环节,沿价值链向附加值高和战略环节扩展,以获取集群产业升级和跃迁,Cereffi 将此定义为“组织续衍”(organization

3、al succession)。1无独有偶,Bair 称之为本地一体化集群发展(full-package sector)2,他们实质上都是指产业集群在集群地域形成完整一体化供应链的发展趋向。但对于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研究较为零星,没有形成系统,因此,从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为我们研究集群与物流园区的发展耦合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其物流体现出较为独特的表征:(1)物流的整体外包性。产业集群的物流本质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物流,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和实力限制,往往需要将物流整体外包出去。同样,集群的大企业虽然物流规模大,但自营物流将分散其核心业务资源,同时,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成本也难以长期保持一个稳定合

4、理的水平,所以在产业集群中集群企业通常将物流外包出去。(2)一体化性。产业集群发展升级,客观上要求集群进行供应链式的组织续衍,而衍生和分化的环节使得从产业集群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环节的价值链趋向完整,这种发展方便了集群企业的物流运作,直接建立在了产业集群供应链平台的基础上,并基于本地一体化进行组织。(3)综合多样性。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中的每个单元企业都是与周围单元企业有着纵横两个维度的物流联系,所以物流活动就具有综合性,特别是在集群供应链的末端,产业集群的物流必然涉及到保关、通关、保税、多式联运等国际物流环节,其物流的综合性进一步得到体现。(4)发展阶段性。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由某个生产环节向整个

5、价值链的发展过程。相对应地,集群物流发展也是由刚开始的涉及到某个或几个环节(运输、仓储等)离散、零碎的物流活动,向着本地一体化综合物流的方向发展。物流的流向由辐射状、无明显方向朝物流流向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流动总体趋势演变。物流活动由集群企业自营行为向物流完全外包的模式发展,由本地一体化向区域一体化、跨国一体化的物流方向发展。 二、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发展的耦合模式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服务于集群企业的物流企业集群,两者之间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高度的耦合和相关性。产业集群发展是物流园区运作的平台和基础,而物流园区发展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的保证。由于产业集

6、群演化条件和所处的地域不一样,其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发展的模式就存在差异。 (一)本地耦合模式 本地耦合模式是指物流园区对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环节企业的物流进行集成运作。这种物流运作模式是由于产业集群源于其所在地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基础,是一种内生型的产业集群,正是由于沉积于本地久远的市场,在其长期缓慢发展中,其产业各个环节自成体系,供应链组织续衍已成雏形,但是该产业集群的腹地经济范围相对狭小,影响和知名度有限,其采购、生产和销售大都是在本地进行,与外界(其他区域或是国外市场)联系较少,因此物流运作也是基于本地一体化。其物流运作中有三个主要内容:仓储、运输和配送,但这些环节表现出自身独特之处,

7、即具有仓储的公共性、运输的短距离性和配送的小范围同城性。仓储的公共性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居多,依赖物流园区提供公共仓储仓库来存储和缓冲物料需求,集群各个环节企业都处于临近地域,相互间的运输方式单一。运输距离短,同时由于产业集群销售范围局限于本地区域,配送多是基于小范围的同城配送,网络结构简单,信息化程度低,因此本地耦合模式是一种线状的物流整合,更强调的是集群供应链各个续衍环节的物流衔接,强调的是低库存和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 这种本地耦合模式的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 need 模式下的集群式供应链3,意味着在该集群地域中,它既是产品的消费地,也是信息的集散地,相关信息发达,同一

8、地域的产业链完整,可实现集群企业无库存的 JIT 销售、JIT 生产和 JIT 采购。 (二)区域耦合模式 区域耦合模式是指物流园区对产业集群内部所在供应链环节进行物流整合,再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区域间物流的集成整合。这时集成的集群数量不再是唯一,而是存在多个产业集群,并且产业相关或相似,分布地域不远,产品销售范围跨出了本地空间的制约,其物流流程更远,流向更广,物流也呈现出少批量、多频次的网络特点,物流的联络广度就体现出来,因此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就须考虑到物流枢纽、分支线路、多式联运、异地代理货物配载、车辆救援维修网等环节,也使得物流园区对于各个区域的产业集群来说,只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物

9、流节点,该节点只有和产业集群外的物流节点相配合,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的高效。另外,由于集群间产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集群间区域物流耦合完全可在同一物流运作平台上进行,因此区域耦合模式的物流运作,不仅是对本地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的各个环节物流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也是以此为平台,向集群外围扩展,将外部集群物流或自身延伸的物流环节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耦合。 区域耦合模式的集群供应链是 seed 模式下的集群式供应链4,在 seed 模式下的集群供应链,上下游环节或相关产业之间的分离性,使得各自分布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域环境中,各个集群之间在地域上相距不远,加之物流运作平台的通用性,使得区域耦合模式更强调的是各

10、个产业集群在区域之间的网状物流整合,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物流(synch-ronized logistic)。 (三)跨国耦合模式 跨国耦合模式是指物流园区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对集群产业所产生的国际物流进行的耦合。由于“外向型”、“外生型”产业集群往往存在国际物流衍生环节,从而就可能存在跨国耦合模式,“外生型”产业集群是由于地域或地缘优势,在与全球价值链相互对接,承接了全球价值链的加工环节进行的“三来一补”活动。初始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层次较低、环节不完整,产业集群本地物流简单,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必然沿价值链形成供应链组织续衍,形成本地一体化物流,这种“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国际物流环节是与

11、生俱来的,但对于“外向型”产业集群不是这样,它是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而逐步融人到国际市场中去,才产生了国际物流环节。故跨国耦合模式就是物流园区将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进行衔接和整合,其中涉及到报关、通关、保税、仓单抵押物流金融、虚拟航空港等综合服务,其实这些服务是在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物流衍生服务。这时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功能融合为一体,成为其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产业集群就是强调服务定位 feed 模式下的集群式供应链。5 这三种耦合模式是相互关联的,在区域耦合和跨国耦合中,往往是以本地耦合为基础,而本地耦合中也存在着区域和跨国耦合。 三、互补可行性的实证分析以西安 IT 产业集群为例 随

12、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生产、原材料成本的逐步上升,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西安为例,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到西安车程大约为 1 个小时,加上西安有较低的土地、劳务等商务成本和政策优势,使西安成为承接全球 IT 产业理想的投资地。目前西安形成了以西安工业园区、西郊高新区、北郊科技产业开发区等的 IT 产业集群。截至 2005 年,落户西安的世界 500 强企业已达 83 家,以美光科技、应用材料、康明斯、香港瑞安、伊顿公司、西门子、海德鲁、富士通、东芝、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为代表的知名跨国企业先后进驻西安。西安正在建设以 500 强标杆公司为

13、核心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打造西部世界 500 强投资及研发高地。2006 上半年,西安市新批外资项目 93 个,同比增长 329。其中,全球排名仅次于英特尔的内存芯片生产商美国美光公司的项目,以 2.5 亿美元的投资落户西安高新区,成为陕西省 20 余年来最大的单笔外商独资项目。受美光“示范效应”的带动,全球知名电器制造商-美国艾默生公司(世界 500 强企业)也在西安投资落户。2007 年 4 月初,在第十届西洽会上,西安市共引进外资 3077 亿美元,引进内资 54056 亿元,内外资成交居陕西全省第一。 (一)西安 IT 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的本地和跨国耦合 西安的 I

14、T 产业集群是一种“外生型”产业集群,它一开始就存在国际物流环节。目前西 安已经完成了从企业供应链组织续衍过渡到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所以集群的形成 和本地一体化物流的整合大大提高了西安 IT 产业物流效率。在此过程中,西安物流中心 (即物流园区)在服务于集群企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物流中心中拥有众多的各类物流企 业,为西安 IT 企业提供高效的、基于本地一体化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大大减 少物流中转环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由于西安 IT 产业集群已融人到全球产业链中,其物 流也包含国际物流环节。因此西安物流中心借鉴欧洲、美洲大陆上普遍采用的“空陆联程”、“卡车航班”的模式,利用该模

15、式后,物流通关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在西安 IT 集群的本地物 流与国际物流整合中,存在国内 IT 加工贸易企业的成品要与国外进口货物拼装,并配送到 第三国企业的情形,而传统的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却是井水不犯河水。在物流园区中 建立的相应的保税物流中心(B 型) ,来解决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的耦合问题。保税物流中 心(B 型)是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园区集中布局,具备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简单加工、 信息处理、进出口贸易、检测检验、集中报关等功能。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解决了加工 贸易深层次问题,也为西安 IT 企业节省了时间和降低了物流费用。 (二)西安 IT 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的区域耦合

16、西安市区内有着以西安工业园区和西安高新区园区为基础的 IT 产业集群,其周边地区 的西安县级市的 IT 产业集群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以西安工业园区、高新区和北郊经济技 术开发区为载体,已形成一个以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及计算机零 部件为主体的 IT 制造产业集群区域。另外,西安周边的咸阳 IT 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发展 规模。集群区域化发展以及这些 IT 产业集群的产业存在着相似和相关性,使得整合不同区 域的集群物流就显得很重要,以避免物流规划和整合中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耦合。而西安 物流中心以前作为整合西安本地物流一体化的平台,现在演化为整合整个西部地区物流的 一个节点。 同时在区域耦合中,西安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 型)参与运作的企业也慢慢遍及西安 周边的 IT 产业集群,并且很多企业正在考虑将他们原先设在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 甚至欧洲或美国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分拨中心移到这里来,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进出口商品结构充分体现了西安物流中心及周边地区 IT 产业集聚的特点,也 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