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7128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 宁静 勇气 道德 忍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心灵宁静心灵宁静”专题专题1 写作训练写作训练 “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写作导引写作导引作者:佚名【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是最重要的。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2、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导引】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 了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1)何为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干部等等。(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其主要原因有

3、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二是心中浮躁,心中充满骄气和躁气;三是心中有欲念,贪慕荣华富贵和名利。心灵的躁动会让人在种种名利诱惑面前难以把持,汲汲于富贵,心神不宁,躁气附身,学不进,坐不住,卧不宁,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心灵充满了噪音、杂质,终致荒时暴月,终年无收。(3)心如止水有什么作用?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心灵宁静者虽没有重权厚禄,浮华如云。却有一份心平气和、静心钻研的心境,并凭借聪明的心智和智慧的积淀,勘破一些俗事,收藏一些永恒,经营出一片精神的天地。(4)如何做到心如止水?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

4、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扎实奋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拟题列举】给心灵降温、以静应变、心如止水、宁静以致远、守望宁静、心远地自偏、守护心灵庄园。【误区指津】1信马由缰。有的学生审题时没有确定文体,写作时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记叙喜欢说理,议论偏好描述,说明又穿插抒情,误以为这是展现个性,展示风采,结果让人分辨不清文章是什么文体,最终被打入文体不规范的行列。2罗列材料。在行文时,有的学生为了让内容“丰富”起来,把与材料中“心灵宁静”有关2013 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心灵宁静心灵宁静

5、”专题专题2的事例不加思考地一个个照搬罗列上来,并且缺乏具体的分析议论,使得文章没有层次感,结构不分明,内容没有深度。3泛泛而论。因受思想认识的约束,有的学生往往对“心灵宁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外在现象大说特说,所引用的事实也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无法由此及彼地说开去,以致分析肤浅,泛泛而论。【素材链接】1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

6、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2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庄子,以他淡泊的心摒除着来自外界的是非曲直,功名利欲,笑看天上云卷云舒。他是一棵树,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跳动速率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3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在这样的境地垂钓,而今又会有谁呢?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放弃一切身外之物的牵绊,

7、当庄子垂钓于濮水,陶渊明采菊于东篱,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4宁静是一种富有诗意又令人神往的状态和境界,它需要追求也需要寻找。梭罗找到了,在瓦尔登湖畔,耕种渔猎,潜心思考写作,那是一种心灵的宁静。陶渊明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出世的宁静。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篁,借酒狂歌,粪土王侯,那是狷介的宁静。诸葛亮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淡定的宁静。5美国作家梭罗曾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多。每日心领神会地欣赏平静的湖面,他的心绪也同样平静如水,澄澈透明。正是宁静的心境催生了他的深刻思

8、想,从而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学生例文】 一类文:心灵的逍遥游一类文:心灵的逍遥游作者:郝媛作者:郝媛人生路上,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名利如烟,繁华成昨,唯有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才会令生命添彩,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心灵之翔,让自我的坚守助你起飞。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守住自己 的心灵花园,才能无拘无束地起飞。 逍遥游中的宋荣子,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可以说是一位圣人。我们不是圣人,可我们要守信自我,聆 听心灵的呼唤,踩住灵魂的节拍, “两耳不闻他人

9、语,一心只把自己做”,让自我之翼展翅于青天。漫漫旅程,让恬淡的心境赐你力量。 “人生似一首诗,微笑地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2013 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心灵宁静心灵宁静”专题专题3季羡林的话道破了他一生的追求。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浮沉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 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的确如此,境由心生。假若人被悲 观绝望窒息心智,心中只有那扰人的八九,其人生之路必定负重如山,举步维艰。唯有常想一二, 用心感恩,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才能化解并超越苦难。一位智者对前来造访的年轻人指点的话语, 没有名篇巨幅,更不是点石成金之术,只有

10、四个字:心如止水。让心静下来,生命注定精彩。风雨来袭,让高远的眼界伴你翱翔。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由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 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却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而高出 一般的眼界便是它的密码,一旦触动,它便潮水般地包围你,拥抱你,温暖你。李叔同一代才俊, 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剃发皈依佛门。有人不解,有人讥笑,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 百味,各有自己味道。 ”他拥有高出常人的眼界,终成一代宗师,翱翔于心灵之空。禅宗有一句话:“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心灵的开阔与否决定了人一生的心境如 何。让心灵逍遥自在地遨游,于高空处俯视生活,才

11、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蜗角虚名,蝇 头微利”。在最高的高度游目骋怀,还会有诸多苦恼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奇妙瑰丽的图画。而我们不也应拿起生活 的画笔,画一幅心灵的逍遥游吗?(河北辛集中学)【点评】作者巧妙地将庄子的“逍遥游”运用于文章题目中,表面看来似乎与“心如止水”矛盾, 其实题目准确而形象地阐释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并且与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文章观点鲜明,文脉畅通。开始以形象的语言引出观点,接着从“心灵之翔” “漫漫旅程”“风雨来袭”三种不同的情形展开分析,最后以优美的语言总括全文,概括主

12、旨。文章 材料典型,论说有力。作者在文中除运用课文所学的材料外,还选用了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以 及季羡林、于右任、李叔同等人的有关材料,并结合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让心灵 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论证言简意赅,充实有力。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题记 手表丢失了该如何寻找?翻箱倒柜、盲目追求,只能一无所获;保持安静、倾听滴答,便可 轻易寻得。其实这件小事何尝不是透露了人生的智慧?一味盲目追逐不停下来思考,不去营造心 灵宁静的后花园,便难以寻得人生的真谛。 当步履匆匆取代了闲庭信步,我们还如何看到凌晨四点钟未眠的海棠花?当车水马龙取代了 小楫轻舟,我们还如何渡进梦

13、中的芙蓉浦?朋友啊,你盲目追逐的是繁华喧嚣的街市,还是纸醉 金迷的霓虹?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是否已经荒芜?寻一片宁静吧!且听风吟,去寻求人生的真谛。他曾一袭白衣在公主宴席上惊绝四座,他也曾官至右丞福禄双得,但在囿居于禅寺里的那段 宁静时光,他方才找到心灵的栖宿。“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使他真正于宁静中找到了心的 入口,“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使他获得了心的淡泊。常建正是在慢下脚步的宁静思索中悟 得禅意,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或许我们说身不由己,当然不如他隐居空门。但即使生活在喧闹的都市,心灵依旧可保持宁 静。譬如去书中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 何不跟着林逋去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14、月黄昏”的幽美?何不随着张先去探寻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静谧?何不撷一朵“蝶恋花”,走一趟“踏莎行”,赏 一轮“西江月”,拂一缕“浣溪纱”?在每一个落花的季节,在每一个有藻荇的湖畔,在每一个 落日的搂头,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独坐一室,有茗相伴,虽是暂时的逃遁,心灵又何尝不是淡 泊而宁静的? 朋友啊,不要盲目追逐了!宁静致远,为心灵营造一片宁静的后花园,方可悟得人生之真谛 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时便可清晰地听到那“手表”的走 动声了滴答,滴答,滴答2013 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心灵宁静心灵宁静”专题专题4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15、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这是陆放翁感叹人生境界时在临 安所做。放翁实意,见仁见智,但以我之拙见,不过武侯几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人生有时所遇之难,其实是自找麻烦,怨人怨天,毫不怨己,可谓作茧缠裹:当功名已淡, 心志已远时,缠裹自破。 难忘文正。范文正公少小家贫,不能自给,险些让老母送去为僧。读书之时,更是穷困不堪。 既入仕途,怀着光门耀族之心来到汴京,对策之计颇得神宗赏识。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怀着“社会安危系我身”之心到地方为官;为官时,因为其廉政不得当地缙绅赏识,处处与之作 对,毫无建树。在朝被诬,放逐漠地,范文正公怎么也不明白,这是为何?当其走上岳阳

16、楼面对 洞庭之水时,才豁然开朗,原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人生真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是为官至理。他释然了,作茧在其,破茧亦在其。 独赏东坡。东坡人生辗转,既曾入朝被封为侍读,亦曾被流放海南。少年东坡不知愁,才气 初露,人神皆妒。乌台诗案,下放黄州。开始,他也不解,天公何故妒我如此,又何故待我不公? 他亦叹曰,人生如梦,早上华发。但是当他又临赤壁时,亦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可是 这次他才彻悟道:盖其不变者而观之,无可羡乎。只因他与长江皆无穷。不错,大宋已亡,东坡 犹存。过去就过去了,珍珠尽管被泥沙所没,但亦是珍珠。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东坡,自茧自破。 心志已淡,为人致远。 再观抱石。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穷困之度,无人可比。郭沫若有诗为证:“抱石在扶桑, 穷厄无可旁,我观抱石厄,抱石比延昌。”傅抱石不怨天,不尤人,友人皆济,敬纳相谢;军阀 所赠,至死不受。回国之后,名声大振,徐悲鸿曾叹道:大千、抱石,人生楷模;出神入化,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